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私募數量爆棚 明碼標價“挖角”公募

  • 發佈時間:2015-04-13 08:44:00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管偉  責任編輯:張明江

  明碼標價從公募基金碗中直接挖人才

  自從私募基金“轉正”後,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在冊者已達9401家。基金業人士預測,按照如此節奏發展下去,今年6月之前私募的數量將突破萬家。

  行業興盛使得人才供不應求。《金證券》記者了解到,目前私募的人才需求缺口至少有七八萬人,除了直接從公募、券商挖人外,有的私募甚至發狠招,對老東家的人才“連鍋端”。

  三路人馬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開資訊顯示,截至昨日,基金業協會已登記註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達到9401家。短短4個月時間,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數量增加了4000多。

  “現在註冊並不難。一般來説,只要材料齊備,幾個月時間就可以完成註冊登記了。”一家已完成註冊的私募基金公司負責人告訴《金證券》記者,根據要求,私募機構要完成註冊登記,註冊資金必須達到1000萬元。對於人員方面,管理層也只是要求報備,對各個崗位並沒有硬性的規模和要求。

  一基金業資深人士分析説,現在私募基金的人才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部分是公募基金知名的基金經理揭竿而起,自帶光環,自拉團隊,自己操盤。一部分是券商係人才下海,這部分人士早年入仕,看多了資本江湖裏的沉淪,經歷了幾輪牛市和熊市的洗禮後,幡然醒悟,再不瘋狂就老了,等錯過了這輪牛市,就只能在寒冬中等待退休,於是自扯大旗,成立私募。還有一部分私募人士係“草根派”,這部分私募人士擁有多年的炒股經驗,覺得當下行情較好,又有著很廣泛的人脈,於是成立私募。

  缺人數萬

  私募基金的迅速擴張,使得人才嚴重緊缺。上述基金業資深人士在接受《金證券》記者採訪時預測,私募行業對於人才的需求缺口少則七八萬,多則十幾萬人。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人士説,一般來説,一家正規的私募應該具備研究人員、基金經理、風險控制人員、産品設計人員、清算人員、中央交易人員、公平交易人員和系統維護人員等,加上前臺等文職崗位,至少達到20人才算合格。當然,這還不包括行銷人員。

  儘管目前也有兩三個人組團成立的私募基金公司,但從長遠來看,沒有一套完備的體制,沒有一個強大的團隊,這樣的私募基金是做不大的。

  上述基金業資深人士告訴《金證券》記者,目前已通過註冊並報備的近萬傢俬募基金中,僅有一半左右發行新産品,而這些私募基金的人員配備也是邊做邊擴。一些剛剛註冊完畢的私募基金公司,有很多人員還配備不到位。

  前述私募基金公司負責人也表示,“你去看看,現在有多少剛成立的私募基金公司能配置好這些崗位?”有的私募基金公司為了節約成本,一間辦公桌,兩三個人就成立私募,一人身兼多職的小公司比比皆是。

  第一資源

  不管是來自券商還是私募及草根,私募基金要想發展壯大,人才的競爭顯然是第一資源要素。不過,現在私募要想壯大,難就難在人才問題上。

  “優秀的私募基金經理背後都有強勁、有實力的團隊,而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前述私募基金公司負責人向《金證券》記者透露,比如原公募一姐王茹遠,在公募時,她的私募團隊業已成型,她本人私奔後即成立私募基金,且順利募得50億,背後的團隊功不可沒。

  澤熙掌門人徐翔在公司內部也曾多次宣稱,對於一個投資管理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人才。

  《金證券》記者了解到,澤熙投資成立以來,徐翔花費很大精力和財力,不惜重金到各大機構挖角。去年5月,甚至拋出了20萬年薪招聘有財經記者從業經歷的有識之士加盟團隊。

  不過在評價旗下的投資團隊時,徐翔只是用了“一般”二字。“我們的研究團隊只能説是一般吧,但為什麼業績比別人好,我覺得是因為別人更差。”這道出了目前大部分私募的煩惱與憂慮。

  瘋狂挖人

  要擴張,沒人才;自己培養人才,時間又不等人,且説不定人才剛培養出爐,就被同行挖走。所以,還不如直接從其他地方挖人才。公募基金、券商等都成了私募挖人的沃土。

  上海一家獵頭公司負責人告訴《金證券》記者,現在私募挖人的價格已經直逼公募,基金研究員、結算員、交易員等重要崗位,年薪起步價至少30萬。當然,對於這些人才的要求是“上手就能用”。

  該負責人士坦承,這些都是普通行情,還有更高的價碼。“當然,也要看對應的人才值不值這個價。”

  “這兩年來許多公募基金精英的出走,這些人出走必然帶走了一大批的追隨者,有時候甚至整個部門的人都會隨之出走。”該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的人才在被私募割過一茬後正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

  相比公募基金,券商無疑成了人才的“富礦”。

  一剛成立還未發産品的私募基金人士向《金證券》記者透露,目前他們公司7個人,4個是來自券商,一個來自第三方理財機構的理財師,一個是知名大學的校招生,剩下的一個則是草根。他坦承,相比較第三方理財機構及金融係的高材生,來自券商的人才一般都比較好用,不管是投研崗還是行銷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