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私募牛市任性指點市場 公募基金呼籲統一言論監管

  • 發佈時間:2015-04-08 08:00:0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今年是私募基金大發展的一年,伴隨各類私募基金涌出,A股牛市中私募基金大佬頻繁登臺發表市場觀點,為自己的公司拉攏人氣。同時,今年也是公募基金重見牛市曙光的一年,偏股型基金頻頻提前結束募集,超30億份首募産品隨處可見。

  然而,與私募基金頻繁點評A股市場走勢相比,公募基金大多只談産品。

  對此,公募基金人士表示,“以往不讓多談市場是為了避免誤導投資者,既然其他不談就只能談産品了,但現在發行軍工基金的誇軍工股,發行醫藥基金的讚醫藥股,貌似也稱不上客觀公正。”

  而更多的業內人士指出,對各類機構的言論監管口徑應該一致。多年以來的監管可適當鬆綁,給基金經理更大的話語空間。

  公募不細數市場走勢

  原“公募一姐”王茹遠的一封反思公募基金投研流程的“奔私信”,引發了奔私基金經理的追風潮。隨後,金鷹基金楊紹的基金版《歸去來兮辭》一文,以及興全基金經理陳揚帆追憶與老東家點滴情懷的《光陰的故事》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近期,基金業協會舉辦的財富管理論壇讓眾多私募基金逐一亮相,其中更有王亞偉闡述了何為價值投資,引業內人士爭相閱讀。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則是另一番場景。“實話實説,現在基金經理的觀點90%是基金公司軟文,10%是記者對基金經理的匿名採訪。”上海某基金公司行銷策劃部人士如此表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閱公募基金髮表的市場觀點,發現多是A股市場值得期待、泡沫只是長週期下的短期問題、藍籌成長都有機會等文字,大多是對市場走勢的泛泛而談,文中半數篇幅多用於描述基金經理投資業績、基金髮行渠道等內容。

  久而久之,基金經理髮表的A股市場點評陷入一種以産品為導向的境地。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發佈的産品資訊極盡讚美之詞,如“未來兩年醫藥板塊有極大概率大幅戰勝市場,當前位置仍為理想的建倉時點”;“全球生物醫藥行業蘊含著重大投資機遇”;“若下半年中國經濟企穩,或受深港通政策催化,港股市場可能迎來爆髮式上漲”;“業內最強大醫藥研究團隊傾力打造”。

  另一篇名為《金牛基金經理看市:投資機會在哪?》的文章裏,“資金推動的普漲將繼續演進,但市場的波動會加劇”;“看好經濟轉型相關的成長性企業,投資注重自上而下選股”。幾句話中都沒有詳細分析市場的內容。大型基金甚至推出了市場觀點發言人,代表公司的統一口徑對市場走勢進行表述。

  公募擬産品推動規模增長

  “歸根結底還是機制的原因。”一位北京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牛市環境下,公募基金收入比私募少,如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管理2000億元資産,一季度基金凈值平均漲幅30%,掙了600億元,按照一季度1.5%/4的管理費提取,基金公司只能收取幾個億;如果同樣是600億元的盈利,私募基金可以提20%的業績提成,當然私募沒有能力管那麼多資産。”“私募主要掙業績提成,通過增加影響力吸引客戶,確定好管理邊際,就可以馬上賺錢。公募則不一樣,首先,公募基金經理考核的是排名,其次公募基金經理拿著固定工資,年底分一筆獎金,規模增長與收入無太大關聯。基金規模小,反而對排名有利。因此,公募基金經理傾向於不發表言論,覺得這是一種負擔。除非基金經理下個月準備奔私,這個月就開始對外發佈觀點。”上述北京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表示。

  據了解。除了王亞偉曾擔任14年基金經理之外,王茹遠曾擔任寶盈核心優勢混合基金經理也不到3年時間,部分明星基金經理從業年限不太長的,往往是憑藉業績一炮而紅之後迅速奔私。這也是基金公司不願意打造明星基金經理的一大原因。明星基金經理減少,發人深省的市場解讀自然就缺少誕生的土壤。“以目前大多數公募基金的激勵機制而言,難以留在人才。涉及大股東利益時,改革的步伐也太慢。因此,多數基金公司逐漸摒棄明星基金經理戰略,開始走産品推動規模增長的路線。”華南某基金公司人士稱,今年以來,基金公司蜂擁佈局分級基金,就是這一變化的前兆。

  私募高調論市涉嫌違規

  事實上,監管部門並沒有出臺專門針對基金經理言論的規定,只是公司在依據從業人員行為規章制定內控標準時,把投研人員作為管控對象。“對基金經理言論的制度要求,分佈在很多制度裏,比如基金宣傳推介材料監管事項、共同交易制度及基金法裏的籠統規定。”華南某基金公司督察長表示。“公募畢竟具有公的成分,應該更主動地出來説一些東西,同時公募基金經理觀點不能僅代表個人,還應該代表公司。”上述督察長表示,“2006年、2007年時基金公司會改動基金經理的觀點,現在大家磨合得很好了。知道不能推薦個股、大致的點位儘量模糊,不能詆毀同行等底線。不過,也有可能基金經理覺得麻煩,對市場走勢説得比較少。”“如果基金經理僅為了産品出來宣傳,這樣的宣傳也是片面的,可能存在誤導的成分。”上述基金公司督察長同時稱。

  對於目前私募踴躍發表對市場的觀點,而公募較少這樣做的現象,上海某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很難説是公募基金應該放鬆,還是私募基金收緊,不過同為資産管理機構,大家的規範標準應該一致。”

  “私募基金應該加強監管,按照私募基金100萬元資金門檻以及不能公開宣傳的定義,現在很多私募基金的宣傳已有踩線的嫌疑。”另一位上海基金公司總經理稱。

  不過,有基金經理也表示,核心因素是激勵機制問題。“以往基金經理説話會擔心監管風險,因此更願意以公司的名義發表意見;若未來監管放鬆,會考慮多談論一些,不過做這事確實沒有動力。”他同時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也知道談論太多市場走勢,會帶來風險,但在利益驅動下,私募還是更願意站在臺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