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基金 > 基金持倉 > 正文

字號:  

基金超配中小盤 成長股的反思

  • 發佈時間:2015-06-01 14:41:09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根據2015年一季報統計,中國主動管理股票型基金資産配置繼續偏離滬深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流通市值分佈結構,且中小板、創業板配置的市值比例創歷史新高,季度環比增幅達80%。從基金歷史季度持倉來看,主動管理股票型基金傾向於配置創業板、中小板個股,在最近三年內持續發生,僅在2014年四季度出現過資金短暫回流主機板藍籌的現象。

  統計顯示,發佈主動管理股票型基金季報的70家基金公司中,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在重倉股中的平均佔比為47%。如果將各板塊流通市值佔A股總流通市值的比例來作為市場標準配置權重,創業板和中小板的市值權重應為20%。70家基金公司中僅有4家低於20%,其餘66家均處於超配狀態,數量佔比高達94.28%,有16家基金公司對創業板和中小板的配置比例超過60%,有13家基金公司對創業板和中小板的配置比例低於30%。

  全市場創業板、中小板股票的整體加權PE值為147倍,主動管理股票型基金重倉股按基金持有量加權的PE值為169倍,而基金高度重倉的48隻股票加權PE值高達236倍,基金公司重倉持有的中小板、創業板股票集中分佈于電腦、電子、傳媒、通訊行業。

  基金公司重倉于創業板、中小板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投資分散于創業板或中小板的眾多股票中,對每只股票的持有比例均相對較輕;另一種情況是,資金集中配置於某幾隻股票,對單只股票的持有比例處於較高水準。以對創業板、中小板持股市值佔比在60%以上的16家基金公司為例,7家基金公司對單只股票的平均持有市值在全市場均線以下,持股相對分散;而6家基金公司對單只股票的持有規模在市場均線的兩倍以上,最高者甚至超過6倍。

  基金産品最大的優勢在於組合投資、分散風險,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爭取盡可能多的獲得超越市場的收益。對於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同時重倉某一隻或者某幾隻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一方面造成基金産品間風格差異不明顯,違背了基金産品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本質;另一方面,由於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本普遍較小,流動性較差,上漲行情下基金公司旗下多個産品無論同時還是先後買進這些上市公司股票,由於流動性缺陷和重度控盤使得股價迅速被推高,一旦市場下跌,股價的斷崖式下跌將不可避免,況且對於後建倉基金的持有人,很有可能成為高額股價的實質買單者,明顯侵害了投資人權益。

  當然,市場資金的短期、迅速囤積,致使流通盤很小的上市公司股價短期內大幅上漲,其投資價值在短期內被過度挖掘,從長遠來看,不利於資本市場自身的健康發展。

  創業板、中小板股票相對具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公募基金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善於挖掘股票的未來成長性,通過高比例配置力圖獲得更高的超額收益本無可厚非,但當全行業的基金公司普遍大比例超配創業板、中小板股票,且存在同一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共同集中重倉持有少數幾隻中小板、創業板股票的現象時,其對投資人、對基金公司自身職責包括對評價機構帶來的影響值得思考:

  作為基金評價機構,或許我們應該重新反思當前對基金證券選擇能力指標評價的方法體系,對於這類利用市場流動性缺陷、通過旗下多只基金高度控盤或者重倉持有某一隻或者某幾隻股票盈利的基金産品,是否可以認定其具備真正的證券選擇能力值得思考。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