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中間價改革注入更多市場因素

  • 發佈時間:2015-08-12 07:12:45  來源:東方網  作者:朱凱  責任編輯:張明江

  人民幣中間價改革注入更多市場因素

  昨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增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上午9時15分,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中間價報價,顯示為1美元兌6.2298元人民幣。與前一日6.1162相比,昨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一次性貶值1136個基點,幅度為歷史之最。

  按照央行的解釋,自8月11日起,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在每日開盤前,參考前一日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實際上,按照前一日境內即期市場收盤價6.2097來看,昨日該中間價仍大幅低於此約201個基點。這表明,央行決定增強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後,商業銀行等匯市做市商依據市場供求及國際匯率變化作出了理性判斷,從而第一次得出了更大程度基於市場分析的人民幣中間價。

  昨日早盤,境內人民幣匯率從6.2530開盤,高於上一日約433個基點;離岸市場開盤于6.2148,相比境內報價略微謹慎,不過午後貶值幅度擴大至最高6.3748,遠超即期的6.3391。

  為什麼中間價市場化調整對在岸及離岸市場會産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這不得不談及另一個相關話題——人民幣匯率波幅限制。

  在2012年4月16日之前的較長時期內,我國境內即期人民幣匯市交易都存在一個0.5%的波幅限制,即當天的買賣價格不允許超過中間價的正負0.5%,這無疑制約了市場的波動性與匯率彈性。當年4月16日起,央行將上述匯率波幅倍增至1%,匯率彈性得到增強;隨後又在2014年3月17日,宣佈將上述波幅再擴大至2%,並延續至今。

  數據顯示,在中間價沒有更多采用“市場化”機制的情況下,不管日內波幅是0.5%或是2%,人民幣兌美元匯價都會因市場供求關係或貨幣政策變動等發生劇烈波動。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11年4月和10月、2012年11月和12月、2013年幾乎整個上半年、2015年1月和2月等,都頻頻出現過逼近“跌停”或“漲停”的局面,導致市場流動性缺失甚至干擾了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可以認為,在美國經濟復蘇以及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改的前提下,人民幣匯率承壓將是不爭事實。此時,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定價“鬆綁”,積極的作用將更為明顯。隨著市場分歧進一步加大,市場自發調節與對衝機制將得到更大發揮,央行干預的必要性也會隨之減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