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轉向成定局 人民幣寬鬆將成中短期趨勢
- 發佈時間:2015-02-09 07: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2月4日,農曆立春。這天,央行沒有選擇半夜雞叫,而是在晚上的黃金時段,發佈了降準的消息。幾天后,我們已經對這短短的文字熟悉到足以背誦了。
央行宣佈,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對小微企業貸款佔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這次降準沒能超出市場的預料,降準第二天的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不少投資者把其當成拉高出逃的機會。對拉高出逃,最直接的解釋是,降準釋放的資金和利好資訊,不足以讓市場反轉。更深層次的解釋是,中國經濟整體性趨冷,讓股市也難以做到剃頭挑子一頭熱。
市場能夠提前預測,這才是背後的根本因素。我們很容易看到,這次央行降準,多少有點迫不得已的意味。外部看,受美元影響,國際主要貨幣普遍低走,歐央行、丹麥、瑞士、加拿大、俄羅斯、紐西蘭等央行相繼降息。想換美元的多了,人民幣基礎貨幣的供給自然就不足了;內部看,從GDP到CPI、PPI、PMI等,均以走低呈現,經濟過冷,通過貨幣手段釋放流動性就是最常用的手段。
當然,央行也對降準背後的原因做了簡要解釋:第一是基礎貨幣投放的結構性變化,關鍵是2014年出現了96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000億-6000億元)的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嚴重影響了流動性;第二,是春節因素,每年春節長假前後都需要很大的現金投放量,過去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就可以解決,而今年公開市場操作搞不定了,才選擇了降準與之配合。
央行的解釋,主要集中于貨幣的供給與需求,而對供給需求背後的原因著墨不多。而我們在分析貨幣政策的趨勢時,就不能不考慮到這背後的因素。而我們對當前降準原因的分析,已經對這些因素做了初步解釋。就後市而言,仍離不開國際國內兩個背景。
就國際看,美元的持續走強,已成趨勢。美元的走強,會帶來兩方面影響:其他國際貨幣走弱和資金向美國的流動。歐央行等世界主要央行近期都相繼採取了寬鬆的措施,2015年毫無疑問將以寬鬆為主旋律;美元走強和美國經濟復蘇,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減速,都難以避免資金外流的趨勢,這繼續需要各國央行以寬鬆貨幣對衝。
而國內經濟的復蘇,尚需要些時間。2014年全年,中國經濟呈現出的是減速狀態,而這一狀態在2015年將會加以持續,這也是國際國內輿論對中國經濟是否“別7”進行爭論的背景。儘管我國擁有強大的儲蓄率“有能力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但經濟下滑的趨勢則短時間內難以逆轉。中國經濟既面臨大的國際環境的調適,也需要成功完成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在這些尚處於進行時的短期內,中國經濟將承受較大壓力應該是輿論的共識。
出於這些判斷,貨幣政策寬鬆將成為央行的被動選擇。換句話説,2015年央行再進行幾次降準和降息,都是有可能的,也應該在預料之中。
再回到資本市場層面,央行的這次降息,仍解決不了鬱積已久的問題,人民幣寬鬆將成為中短期內的趨勢。同時,降準也會給金融機構一定的騰挪空間,也降低了一定的成本,釋放出些流動性。當然,央行對小微和三農的支援,也有持續關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