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金專項整治工作的開始和問題平臺的不斷爆出,平台資金存管再次成為投資人和行業關心的焦點。去年7月18日和12月28日,人民銀行等10部門分別出臺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及《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徵求意見稿)》,均要求P2P網貸平臺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和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徵求意見稿給出了18個月的整改時間。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P2P資金存管的推進情況卻十分緩慢。近期盈燦諮詢統計,目前僅有2.04%的平臺與銀行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
問題
銀行資金存管平臺不足5%
據盈燦諮詢不完全統計, 截至2016年7月10日,真正與銀行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平臺只有48家,僅佔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2.04%。目前有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江西銀行、徽商銀行、江蘇銀行、恒豐銀行和華興銀行等34家銀行佈局P2P網貸平台資金存管業務,並共有149家正常運營平臺宣佈與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協議,約佔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的6.34%,而真正與銀行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平臺只有48家。
銀行對平臺的註冊資本和背景都有較高要求,部分銀行還會對平臺的運營時間長短作出要求。在簽訂了存管協議的149家平台中,註冊資本基本都在1000萬元以上,其中有69家平臺的背景為國資係、上市係、銀行係或風投係。註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的平臺有53家,5000萬元-1億元的平臺數有44家。有國資、上市或風投背景的平臺更受銀行青睞。
而目前開展資金存管的銀行中,大部分是門檻較低的中小銀行。其中,華興銀行與34家平臺簽訂存管協議,是目前最多的一家銀行;其次是恒豐銀行,簽約21家;民生銀行排第三,簽約18家。隨後是江西銀行11家、徽商銀行10家、中信銀行和浙商銀行分別簽約7家,其餘銀行分別簽約1-4家平臺。“與中小銀行簽訂原因很簡單,中小銀行審核標準寬鬆,門檻相對較低,在監管政策要求必須選擇銀行進行資金存管之下,中小銀行更為適合那些非高大上的P2P網貸平臺切入。”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以簽訂合作平臺較多的廣東華興銀行為例,其34家合作平台中有32家都是在廣東地區,其中只有9家是風投係、上市係或國資係,平臺註冊資本基本要求1000萬元以上,但對平臺背景並沒有過高要求。而與民生銀行簽訂合作的18家平台中,有16家平臺是風投係、國資係或上市係。其中註冊資本在1億元(含1億元)以上的平臺有14家,基本沒有低於5000萬元註冊資本的平臺。
“中小銀行對平臺的門檻顯然比大銀行寬鬆不少,而且地方銀行主要針對地方的P2P網貸平臺。但審核太松,也出現了部分平臺雖然與銀行簽訂了存管協議,但系統還未真正對接,平臺已倒閉的現象。”業內人士表示。
分析
銀行資金存管≠資金安全保證
不少投資人都會關心,銀行與網貸平臺開展的資金存管是否能夠真正降低當前P2P平臺“卷款”的風險呢?事實上,目前銀行與網貸平臺進行資金存管合作有三種模式,分別是銀行直連、直接存管和聯合存管。
銀行直連是指P2P網貸平臺直接與銀行開通支付結算通道,不需要充值和提現。在交易過程中,投資人直接通過銀行線上交易,回款的時候,資金直接返還投資人投資時的賬戶。銀行直連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整個交易過程資金都直接通過銀行網銀系統結算,無需第三方介入,項目到期後資金直接原路返回投資人銀行卡,無須再提現。據盈燦諮詢不完全統計,目前使用銀行直連的平臺較少,僅有開鑫貸和金寶保。
而“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聯合存管模式,則是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推出聯合存管方案,存管行開設平臺存管賬號,負責用戶賬戶監管和資金存管功能,第三方支付擔任技術輔佐,提供資金結算及所需的終端設備。聯合存管模式的平臺在操作上與原來相比變化並不大,投資人資金流入的賬戶其實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賬戶。目前富友支付、匯付天下、中金支付等多家支付公司正與多家銀行開展合作。
最後,直接存管是目前平臺與銀行資金存管合作最常見的模式。在銀行資金直接存管的模式下,銀行一般會為平臺開設存管賬戶、投資人和借款人的獨立個人存管賬戶、風險備用金賬戶和擔保公司賬戶。後兩種賬戶是根據平臺需求和實際情況開設的賬戶。存管銀行一般為投融資雙方開設獨立的個人賬戶後會就充值、提現等支付結算和資金流向進行監管。這種模式下,資金並不流向平臺,能一定程度上隔離平臺與投資人的資金,減少平臺觸碰資金的可能性。但是這種模式銀行前期開發系統投入成本較大,同時對平臺要求較高。
盈燦諮詢統計顯示,目前真正實現對接的直接存管的平臺有28家。直接存管上線的平臺在註冊完成之後就會提示開通資金存管賬戶。
但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銀行資金存管就能保證一定安全,由於銀行並不負責審核項目真實性,也難以鑒別網貸平臺假標和關聯交易等風險,即便與銀行建立了存管關係,也不能避開“虛假標”等雷坑,不能完全避免資金被挪作他用。事實上,也出現過不少與銀行簽訂了資金存管的平臺最後出現提現問題,如徽金所、信東創贏,以及廣州本土平臺通融易貸。
在諮詢銀行關於資金存管問題的時候,銀行工作人員都會強調銀行只是作為存管行,不保證真實安全性和收益。而且部分平臺可能只是風險備用金資金存管,企圖魚目混珠,所以投資人判斷是否真的資金存管還需擦亮眼睛並多方核實。銀行存款只能説資金流向相對明確,避免了平臺直接觸碰資金的可能性,所以投資人選擇平臺時還是要看平臺的資質情況。
進展
銀行收緊資金存管業務
近期的互金專項整治方案再次強調,P2P網貸平臺要選擇適合條件的銀行作為資金存管機構。但由於網貸風險不斷爆發,隨著互金專項整治工作的佈局和開展,部分大銀行反而暫停了P2P網貸資金存管業務。如民生銀行對已對接的平台資管存管系統繼續保留,已簽訂協議未對接上線的P2P網貸平臺一律暫停存管對接。與民生銀行簽訂協議的平臺也紛紛尋找其他銀行進行資金存管合作。
對於銀行進入P2P資金存管市場的意願性不強的原因,廣州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廣州e貸總裁方頌分析認為,一方面是目前網貸行業良莠不齊,銀行對自身聲譽風險的擔心。另一方面,是P2P資金存管系統技術的複雜性、需求的多樣性、響應的及時性要求高,銀行投入成本比較高。“在目前已實現資金存管的平台中,民生銀行與積木盒子的存管系統從開發到上線歷時半年多,上線一年來也僅增加了一家P2P平臺接入,與原先構想相差甚遠。”方頌表示。
有業內人士評估,按照目前銀行設置的資金存管門檻,現階段能直接接入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實現資金存管的平臺不到5%。
由央行聯合十四部委的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活動,即將在7月步入清理整頓實戰階段。在上一階段摸底排查的基礎上,如何明確各項業務合法與非法、合規與違規的邊界;如何出臺可實施的整改方案和措施讓平臺及時調整;如何依法、有序穩妥處置網際網路金融風險,防範在風險處置過程中再爆發新的風險,積極穩妥,特別是目前暫時沒有辦法接入銀行資金存管的95%平臺,如何監測其風險,已成為監管部門的當務之急。
此外,投資人最關心的莫過於,如何在資金存管的同時,加強對平臺資訊披露的監督,如平台資金池、虛假標的排查,實現資金流和項目真實性的“雙安全”,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責任編輯:畢曉娟)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