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牢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籬笆”
- 發佈時間:2016-03-22 05:45:1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
部分P2P網貸公司、私募基金、財富管理公司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以高額利益、剛性兌付、高超的行銷手段為誘餌,進行非法集資、自融、龐氏騙局、資金池錯配等,形成高杠桿、跨行業、強傳染等特點,具有很大的潛在金融風險。網際網路金融追求發展速度、規模和數量的同時,更應強調規範、健康和品質,重視服務實體經濟和廣大金融消費者
針對目前市場上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開展的類私募産品收益權拆分轉讓業務,中國證監會發言人日前表示,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銷售、轉讓私募産品或者私募産品收益權,且單一私募産品投資者數量不得超過法定上限。
所謂拆分轉讓收益權,實際上是跨越了私募産品必要的投資門檻,向大批“投資小白”開展高風險私募業務。這既違反有關規定,又帶來很大潛在風險。其實,有關的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風險事件已非個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明確提出要“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從保護廣大企業和投資者利益的現實出發,這樣的舉措是及時的,更是必要的。
客觀上講,一些網際網路金融的新業態、新形式、新模式確實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不少積極因素。比如,網際網路“寶類”基金、網上開戶的網際網路證券等,給普通金融消費者提供了便利;傳統金融機構也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設立直銷銀行、網上金融超市,提升著金融服務效率。網際網路金融與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實際上都存在顛覆目前發展模式與服務模式的可能,且這種顛覆將使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變得更高。
但與此同時,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也有不和諧的聲音傳出——部分P2P網貸公司、私募基金、財富管理公司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以高額利益、剛性兌付、高超的行銷手段為誘餌,進行非法集資、自融、龐氏騙局、資金池錯配等,形成高杠桿、跨行業、強傳染等特點,具有很大的潛在金融風險。數據顯示,P2P網貸平臺的高違約率導致行業壞賬率居高不下,個別平臺實際壞賬率已高達6%至8%,給金融行業發展造成一定危害。
具體來説,一方面,這將加速“劣幣驅逐良幣”,導致行業內部分穩健平臺被“偽金融”平臺驅逐。另一方面,多數所謂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對資金有大量需求,增加了金融業打破剛性兌付的難度。為籌措資金而衍生的不正當勾當,嚴重破壞著正常金融秩序。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沒有被納入中國人民銀行的徵信範圍,P2P平臺無法調查借款人的個人信用,對於這些個人資金是進入實體經濟還是平臺老闆個人腰包,難以做到完全透明公開,具備較高的違約風險和信用風險。
網際網路金融的落腳點還是金融,追求發展速度、規模和數量的同時,相關各方更應強調規範、健康和品質,重視服務實體經濟和廣大金融消費者。而要想規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必須著眼于網際網路金融與各行業深度融合,監管部門也應開具“負面清單”,嚴格規範那些游離在灰色領域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取締涉嫌非法集資、自融等具有違法犯罪行為的公司。此外,在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註冊、備案登記、資訊披露等領域,還要制定必要的規範標準,嚴格限制準入門檻,扎牢風險“籬笆”,讓投資者的資金在陽光監管下有序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