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網貸 > 正文

字號:  

學生證+身份證貸得數萬元網貸入校園是福是禍?

  • 發佈時間:2016-03-21 09:1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一張身份證,一本學生證,甚至不用本人簽字,就能貸到數萬元。就這樣,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大二學生鄭德幸以28名同學之名,在14家校園金融平臺負債近60萬元,最終絕望跳樓。悲痛之餘,他的家人和同學們還得接著想辦法處理債務。

  這是大學校園小額貸款中非常極端的一個案例。然而,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訪一些高校發現,網際網路金融的蓬勃發展,也在高校中迎來了大學生分期消費市場的春天,眾多“校園貸”平臺紛紛到高校“跑馬圈地”。在校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一旦消費慾望膨脹,就可能陷入連環債務之中。

  大學生用網貸“提前消費”

  2015年11月,鄭州某高校大一學生小楠註冊成為“愛學貸”會員,並由此分期付款購買了一部蘋果手機和一部平板電腦,為此她多付了將近600元的利息。根據協議,小楠要在12個月裏每月還款800元,而她的生活費每月僅有1000元。

  回憶起當初所作的決定,小楠説:“我考慮了整整一個星期,畢竟兩樣東西加起來已經破萬了,而且要分一年還完,壓力很大,但又很想買,便想著通過勤工儉學打工掙錢來還。”

  得知情況後,小楠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一番後提前將她一個學期的生活費打了過來。目前,手機的費用已經全部還完,平板電腦還差1000多元。

  小楠説,大學生思維活躍,喜歡接受新鮮事物,但囊中羞澀,於是很多人願意嘗試貸款買東西。“每個月生活費也就是1000多,比如一個手機6000元,分期買,一個月還500元。分期付款能讓有需求的學生很快捷地用上這些新産品,不必再等很長時間。”

  正如小楠説的那樣,大學生小唐最近也為給自己添置了一部新手機。由於沒有錢,他採納了商家建議辦理了分期付款,只付了300元就拿到了3000元的手機,剩下的2699元選擇用貸款的形式支付。

  然而,小唐後來發現,在自己的貸款合同中,他要連續12個月還款,每個月需要還款339元,這意味著他一共要還款4068元,比2699元的貸款本金多出1369元,利息和各種費用竟然超過本金的50%以上。

  而小唐的個人消費貸款申請表顯示,這筆貸款的月貸款利率為1.67%,月客戶服務費率為1.79%,另外還有0.77%的月擔保服務費率,這樣每個月費率加一起是4.23%,乘以12個月,年費率高達50.76%。

  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訪發現,網路小額貸款這一方式在大學生中已經十分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利用網路借貸平臺滿足日常消費需求,如購買電腦、手機等電子産品。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如果消費金額超過生活費上限,願意考慮用網貸的方式暫時緩解購買壓力。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學生在分期購物平臺上開通個人貸款支付業務較為容易,這使他們可以盡情“放縱”自己。

  網貸平臺暗藏門道

  正是看上了這種需求,校園金融也成為各方追逐的對象,各路資本紛紛“跑馬圈地”。

  在鄭州市龍子湖大學城,中國青年報記者發現,路邊的公告欄基本上被貸款廣告侵佔。每棟宿舍樓一樓的窗戶旁、入口處,甚至在廁所裏,都貼著貸款的小廣告,上面均有“大學生創業助學”“大學生現金借款”等字樣。

  網路上,搜索“大學生貸款”“最快3分鐘審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多條吸引人的資訊瞬間撲面而來。

  有媒體統計,針對大學生的網貸平臺已達百餘家,許多知名品牌也都投入到這塊業務中。

  中國青年報記者梳理髮現,學生貸款可選擇的途徑主要有三類:一是學生分期購物平臺,滿足大學生購物需求,比如趣分期、任分期等;二是單純的P2P貸款平臺,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比如投投貸、名校貸等;三是阿裏、京東、淘寶等傳統電商平臺裏面提供的信貸服務。

  這些網路借貸平臺不僅線上上發佈放貸資訊,線上下也瞄準在校大學生。大三學生小裴説,大一時,她就見到過網路借貸平臺的推銷,“滿大街都是讓掃二維碼、送東西,掃出來的二維碼都是借貸寶之類的”。

  記者隨機撥通了一家名叫“名校貸”的校園熱線,詢問辦理貸款的相關事宜。客服表示,貸款不需要抵押,本科以上的學歷最多可以申請5萬元。

  在“名校貸”官方網站上,工商營業執照明確標注了其營業範圍不得從事信用擔保、金融擔保等相關業務,而當記者對安全性提出質疑的時候,客服回答:“是安全的。我們公司不是高利貸公司。”

  記者登錄大學生們常用的分期付款網站“分期樂”,這家網站除了列出琳瑯滿目的商品外,還打出了“全場免息、直降5億”的誘人字眼。網站介紹顯示,2015年9月1日上線活動行銷欄目,推出了“全國首屆大學生分期購物節”,21個小時內訂單金額突破1億元大關。不過,3月20日,當中國青年報記者再次登錄時發現,該網站已將“全國首屆大學生分期購物節”改為“分期購物節”。

  拿著身份證、學生證,再填個表格,不需要擔保,不需要資質審核,便可以獲得小額貸款,有的平臺甚至還打出“無息”的宣傳。

  但實際上,網貸平臺的“利率”實際到府道多多,有的已經不啻高利貸。

  據媒體報道,“網貸平臺往往會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學生,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間,很多都遠超目前銀行信用卡分期費率。一旦逾期償還欠款,需要支付的違約金不容小覷,高低相差數倍。”

  記者發現,一旦逾期,“名校貸”會收取逾期未還金額的0.5%/天作為違約金,“趣分期”則要收取貸款金額的1%/天。還有少數小貸公司會收取貸款金額7%至8%作為違約金。不僅違約金嚇人,有的平臺還收取一定的押金和服務費,比如,明面上是每個月5%的利率,可還設置了5%的服務費。

  在校大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一旦資金緊張,很容易還不上貸款。那麼,這些平臺真的不怕他們還不起麼?

  事實上,在校大學生看似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但是他們又極端地依附於學校與家庭。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除非真的是學籍也不要了,不想畢業了,否則人是非常好找到的。”小楠告訴記者,一旦貸款公司威脅他們畢不了業,或者通過學校這個渠道去鬧,學生就不得不就範了。

  另外,家庭是學生提前消費的實際兜底者。據記者調查,儘管申請貸款的步驟簡單,但是父母的聯繫方式等資訊是必須要填的。“如此一來,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學業被耽誤,背著一個‘老賴’的名聲。”小楠説。

  網貸平臺亟須監管

  事實上,網貸平臺只是前幾年大學生信用卡的“變身”。

  2004年9月,金誠信和廣東發展銀行聯名發行了首張“大學生信用卡”。此後,工行、建行、招行、中信實業銀行陸續跟進,大學生信用卡市場一時間火爆起來。

  各種問題隨之暴露出來。2009年,銀監會發文禁止銀行向未滿18歲的學生發信用卡,給已滿18歲的學生發卡,要經由父母等第二還款來源方的書面同意。此後,各大銀行紛紛叫停大學生信用卡業務。

  大學生信用卡“折戟”後,校園網貸開始在高校“跑馬圈地”。和信用卡“圍攻”校園一樣,不少大學生通過網貸分期貸款平臺開啟了他們的“信用人生”。不同的是,這一次“債主”不是銀行,而是眾多網貸公司。

  從2014年開始,趣分期、分期樂、愛學貸、名校貸等多家專門針對大學生的信用貸款,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並獲得了多輪天使投資。這些校園網貸産品的共同特點是,只要是學生身份,即可以申請信用貸款,通過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先消費,後還款。

  但是,校園網貸真如網貸公司標榜的“助你圓夢,傳遞校園正能量”嗎?走訪中,有不少大學生就將其稱為“信貸魔窟”“噩夢製造者”。雖然校園網貸大多是信用貸款,與銀行建立了某種合作關係,合同上也有還款方式、還款日期等約束,但這一貸款形式明顯帶有消費陷阱,逃不了誘導惡意消費的質疑。

  那麼,網貸平臺到底由誰監管?據了解,借貸平臺不屬於金融機構,故目前並沒有納入銀監局的監管範圍。在此情況下,成立一家網貸平臺幾乎沒有門檻,只需拿到工商局的營業執照,並在工信部備案即可。網路借貸平臺實際上是“三無”: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機構監管。

  對此,高校學生處的負責人也表示,由於網路信貸平臺進校園的途徑難以禁絕,高校只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上,可這項工作難度不小。很多學生就像一個皮球,經過高中三年學習壓力,到大學一旦放鬆,發生彈性形變,大量資訊進入生活,有的學生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對學校大學生思想教育是非常困難的事兒。

  相關研究學者認為,一方面,分期消費行業重在協同監管,需要通過公安、工商、工信以及金融辦等多部門聯動執法來實現;另一方面,監管職責分散于各部門,導致監管主體不明確,監管效果難以保證,一旦有風險和責任時,易出現相互推諉的情況。

  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建認為,針對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更要加強金融知識普及和金融消費教育,倡導大學生理性消費,培養大學生的信用意識和契約精神。網貸平臺則應規範審批流程,在法律法規框架內經營業務,要對大學生貸款資質進行一定的審核,對虛假資訊審核不實的,平臺也要承擔責任。

  付建表示,各高校也應強化校園管理,引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家長需要及時和孩子溝通,注意學生的言行,防患于未然。

  本報鄭州3月20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