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P2P理財監管漸明朗 投資者不再獨行

  • 發佈時間:2016-03-14 13:12:58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P2P收益率將下滑至6%~10%,未來相關的資訊披露將更加詳實。投資者在選擇具體産品時,一是要選擇符合監管要求的産品;二是要關注資金的流向及其盈利能力,即借款人拿這筆錢去做了什麼

  一直以來,P2P理財以收益率較高、投資門檻較低等特點跑贏了傳統理財,吸引了不少大眾用戶的眼球。然而,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我國網貸行業的發展可謂是風雲變幻,讓人喜憂參半。

  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A股市場表現忽高忽低的情況下,網貸市場也是隨勢而動,盛極一時的股票配資曾使部分平臺成交量迅猛增長,但隨後也受到監管層的遏制。在多變的市場中,網貸行業的綜合收益率呈現下降態勢。同時,諸如e租寶、大大集團等問題平臺的風險暴露使行業風聲鶴唳。然而,作為一種新興的理財方式,網貸投資終於在去年獲得了“正名”,相應監管指導意見接連推出,網貸行業有望進入合規、規範的發展階段。

  進入2016年,網貸行業的投資仍將面臨諸多挑戰。最新數據顯示,網貸收益率繼續走低;年關剛過,就傳出P2P活期理財被叫停的消息;一些涉及房地産項目的網貸平臺頻遭質疑;據網貸監管指導意見要求,網貸行業的線下推廣將受到限制,因此平臺的獲客成本也將進一步提高。

  從2015年的平臺問題頻出,到2016年的監管自律、調整轉型,那麼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投資專家表示,儘管P2P收益下降,但如果通過建立跨平臺、長短期結合分散投資組合,仍有望在今年獲得較好的回報。銀率金融研究中心P2P網貸分析師李先瑞建議,“投資者在選擇具體産品時,一是要選擇符合監管要求的産品;二是要關注資金的流向及其盈利能力,即借款人拿這筆錢去做了什麼。”

  P2P收益率下降是大勢所趨

  春節過後,不少網貸平臺發佈降低P2P産品收益率的公告。據銀率網發佈的《銀率網P2P月報》顯示,2016年2月,其重點監測的P2P平臺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0.92%,較前一個月下降11個基點。

  從各平臺的平均收益率分佈看,收益率8% (含)至12%、12% (含)至16%的平臺數量最多,佔比分別為47.9%、34.4%。同時,收益率在16%及以上的平臺數量佔比依然高達8.3%。銀率網的分析師提醒投資者,“投資這類高息平臺的風險較大,投資者切不可只看收益,而忽略風險。”

  據《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各家P2P平臺在“降息”公告中都宣稱,由於去年以來,央行連續降準降息,為保持合理的利率水準,降低投資者投資風險,進而決定調整産品收益率。

  同時,記者還了解到,由於我國網貸行業發展尚在初期,處於搶佔市場份額的需要,大量P2P新平臺給出較高的收益率,甚至不惜返貼讓利。還有些P2P打著高息誘人的旗幟,用高收益率掩飾平臺的壞賬率,久而久之易造成平台資金鏈斷裂,其結果不是倒閉就是“跑路”。一些正規經營的平臺,在宏觀經濟形勢下行的情況下,也難以承受“高息”背後的高成本運營。

  隨著央行降息,貨幣基金、銀行理財收益的下降,P2P趁機調低收益率。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合理的收益水準是保證P2P行業長遠健康發展的前提。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黃震表示,“隨著銀行利率的持續下降,P2P理財收益率下降也是大勢所趨。”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認可這一觀點,並預計未來P2P理財利率會在6%-10%之間,P2P利率下降並非壞事,10%以下的利率水準仍高於“寶寶類”理財、銀行理財和貨幣基金等,對於該行業來説也是回歸理性的結果。

  P2P活期理財廣受爭議

  自餘額寶熱起以來,靈活性強的貨幣型基金的相繼面世,引起投資者的廣泛青睞。受到“寶寶類”啟發,2014年許多P2P平臺推出活期理財産品,最初收益高達8%-12%。“隨著市場利率逐漸下降,P2P活期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也在逐漸走低,目前大多在5%-8%之間,收益優勢仍較為明顯,一般提現可以T+0或T+1日到賬,憑藉著高收益與高流動性,引起了投資者的大力追捧。”融360理財分析師稱。

  近期,P2P平臺安心貸、溫商貸相繼暫停P2P活期項目,這一做法引起業內極大爭議。據悉,網貸平臺暫停活期理財的原因是,在網貸基本法徵求意見稿出臺的“十二禁”當中,明確指出網貸平臺只能做資訊仲介,不能直接或間接接受歸集出借人的資金。這也意味著有資金池嫌疑的活期理財將被禁止。

  據《投資者報》記者了解,活期理財大致有三種模式:一是類似餘額寶的“寶寶類”産品,即P2P平臺代銷貨幣型基金,但目前,這種方式在網貸平台中並不常見;二是通過債權轉讓、變現的方式,變相地實現“活期”理財,這種模式對平台資金流動性要求非常高;三是P2P平臺設立資金池,將投資者的資金自行投到平臺打包的債權項目中,存在這種行為的平臺不在少數。

  那麼,P2P平臺的活期項目是否都違規呢?叫停活期項目這種一刀切的辦法是否合理?在尚無定論的當下,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呢?融360理財分析師建議投資者,在選擇活期理財産品時,要從多方面考慮,投資者不能單看收益,還要參考其實際流動性和背靠的平臺,此外,風險也不容忽視,需要結合自身的收益預期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出理性選擇。

  房貸類産品值得警惕

  2016年春節後,一線城市房價大漲,場面十分火爆,樓市“場外配資”亂象也隨之浮出水面。目前,很多P2P平臺都有房貸類産品,包括首付貸、按揭貸款、賣房貸、贖樓貸等,其中較為典型的是鏈家理財、鑫琦資産等。

  據《銀率網P2P月報》2月報數據顯示,在鏈家理財的模式中,存在自我擔保(北京中融信擔保)、資金池等諸多疑點,投資者的錢很可能被挪作它用,甚至流向了利用高杠桿參與炒房的投機客。在鑫琦資産的案例中,房産抵押的真實性存疑,且平臺已陷入19億元的兌付危機。

  銀率網報告稱,P2P房貸類産品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作為基礎資産的房産的真實性及估值問題,房産的真實估值及抵押的真實性有效性存在很多可操作的空間,投資者很難辨別。此外,如果資金流向了高杠桿炒房的投機客,一旦房價不能持續上漲,就面臨較大的違約風險。另一方面是政策調控風險,部分房貸類産品可能會因違規而被加強監管,甚至被叫停,如首付貸,借款人借錢去做購房首付,違反了“個人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是由央行統一調控”的規定。

  據網貸之家研究員張葉霞介紹,“目前,全國在做房地産貸款的網際網路平臺有660余家,但具體有多少家在做首付貸業務就不得而知了。目前僅有鏈家、搜易貸等幾家平臺曾公開宣稱做了首付貸業務。”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首付貸實際上就是一種加大杠桿的行為,讓杠桿變得更高,或將加大金融風險。與此同時,這也是違反了國家現在的房地産政策,應該加大監管力度。”

  銀率網分析師表示,“近期政府及監管層表態,要加強一線城市房地産調控,打擊部分仲介機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等發放用於購房首付款的貸款的行為。因此,投資者對房貸類特別是首付貸産品要謹慎投資。”

  熱點主題行銷須留意風險

  每逢節日熱點事件就會頻出,正如電商業的“雙11”購物節熱鬧非凡一樣,網貸行業也往往利用這樣的時機,趁機大做行銷。這種現象在P2P理財線下業務被叫停之後更加明顯。

  去年12月底,監管層發佈P2P監管徵求意見稿,除信用資訊採集、核實、貸後跟蹤、抵質押管理等風險管理,以及網路借貸有關監管規定明確的部分必要經營環節外,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不得在網際網路、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及其他電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場所開展業務。因此,P2P平臺的熱點及主題行銷比拼進入白熱化狀態,都想通過良好的印象吸引用戶注意和投資。

  就在剛剛過去的“三八婦女節”,《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部分P2P平臺推出了節日專屬理財産品,如京金所則針對“三八婦女節”推出了“樂享理財”這樣的消費金融産品;銀狐財富推出“女神理財節”活動,期間發售的“女神節專享10期”産品,在經過平臺2.00%的加息後,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10.80%。此外,該平臺還推出“100000京東卡免費認領”、“理財送紅包,滿額送手機”等活動。

  一位P2P平臺的運營人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遇到合適的節日或者熱點事件,平臺會進行相應的行銷,在此期間推出的産品比較具有誘惑力,往往能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和資金流入。”

  “在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持續下行、高收益産品越來越少的大環境下,專屬理財是很有競爭優勢的産品。”銀率網分析師認為。

  雖然,相關金融産品選擇眾多,不過,分析師也提醒投資者:“在準備投資前,一定要看好理財産品説明書,了解理財項目的投資標的、資金流向、以防範投資風險。特別是在投資期限上,一定要仔細考慮,看是否與自身資金的流動狀況相匹配。”

  監管明朗投資將有參考

  《投資者報》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問題事件發生後,P2P運營者與投資者都會關注同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平臺才是合規安全的?”運營者苦於沒有詳細資訊披露規範的參考,為了自家平臺的利益而隱去一些重要資訊,而投資者苦於無法全面地了解平臺而錯過投資機會,或者不小心“踩雷”。

  目前,多數P2P平臺存在資金運作不透明、資産端資訊披露不完整、平臺運營狀況不公開等情況。據融360的調查顯示,對20家樣本P2P平臺選取的20個標的中,只有兩家披露了全部資訊,另有4家1項都未披露,其餘平臺只進行了部分披露。這些P2P平臺對融資方資訊披露的不完整率高達90%。融360理財分析師張建國認為,“投融資雙方資訊不對稱,既提高了網貸業務的交易成本,也增加了投資人的投資難度和投資風險。”

  如今,這一難題有望得到解決。記者了解到,即將掛牌成立的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近日召開網際網路金融資訊披露標準研討會上公佈的《網際網路金融資訊披露規範(初稿)》,要求P2P從業機構每天更新至少21項平臺運營資訊。

  詳細的資訊披露規範要求內容涉及交易總額、交易總筆數、借款人數量、投資人數量、每人平均累計借款額度、筆均借款額度、每人平均累計投資額度、筆均投資額度、貸款餘額、最大單戶借款餘額佔比、最大10戶借款餘額佔比、平均滿標時間、累計違約率、平臺項目逾期率、近三月逾期率、借款逾期金額、代償金額、借貸逾期率、借貸壞賬率、客戶投訴情況、借款人經營狀況等。

  一位P2P平臺內部人士表示,對於想合規經營的平臺來説,為了長遠健康發展,只能去迎合監管要求。

  縱觀複雜的P2P投資環境的變化,業內專家表示,投資者應自覺避開高息平臺;國資背景、上市公司背景或獲得多輪風險投資的平臺可信度更高;實行分散投資,多選擇一些收益合理、運營穩健的P2P平臺;儘量選擇那些與銀行存管或者第三方託管的平臺;投資時注意保存相關交易證據,以備萬一。

  銀率網分析師李先瑞建議,“投資者在選擇具體産品時,一是要選擇符合監管要求的産品;二是要關注資金的流向及其盈利能力,即借款人拿這筆錢去做了什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