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資訊共用 P2P“老賴”無所遁形

  • 發佈時間:2016-02-29 09:18:2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潘潔  責任編輯:畢曉娟

  柏可林 攝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監管趨嚴,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加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下設的資訊共用系統,加強風控。未來,P2P借款人將無法在多個渠道進行惡意騙貸。

  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進一步實現風險資訊共用。

  近日媒體報道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網際網路金融風險資訊共用系統(下文簡稱“互金系統”)已完成了第二批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系統對接,包括捷越聯合、京東金融、美利金融、借貸寶、小諾理財、樂錢等50多家企業。

  美利金融、京東金融相關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確認“已加入該系統”。美利金融CEO劉雁南對本報介紹,在經過技術安全、內控安全、系統穩定性等嚴格審查後,美利金融成為第二批准入企業。

  業界解讀認為,互金系統的建立和不斷擴容是為了降低風險,並推動平臺行業數據的共用。紫馬財行CEO唐學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眾多網貸平臺接入該系統,有利於聚集P2P行業機構的共同力量,形成行業風控合力,提升P2P網貸行業的整體風險控制能力。該系統上線運作,能夠將各個P2P網貸機構零散、分散的數據有機整合起來,彼此間共用貸款資訊,降低P2P機構與借款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第三、第四批很快開放

  記者了解到,上述“互金系統”于2015年9月正式上線。首批接入系統的包括宜信、人人貸、紅嶺創投、翼龍貸、拍拍貸、網信、開鑫貸、合力貸、積木盒子、財路通、玖富、信而富、有利網等13家網貸企業。

  “2014年底,由央行指導、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下屬的網際網路金融專業委員會決定成立這個系統。”一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相關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該網際網路金融委員會有官方背景,各個網貸企業的政府關係部門都很重視。委員會成立之初,宜信就是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而主任委員單位是有著國資背景的開鑫貸。

  據悉,宜信接入該系統的是其旗下的致誠征信平臺。作為副主任委員單位,宜信希望通過此次接入後,能準確地評估被授信人的信用價值,降低出借人的風險,並通過數據積累和分析,可以幫助政府經濟主管部門看到整體經濟健康狀況,助推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積木盒子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背靠央行,其建立的網際網路金融風險資訊共用系統,未來有可能與央行的其他數據合併,直接反映到個人信用記錄,對於平臺和借款人具有威懾力。不過,該負責人也提醒,其中還有一些潛在的提升空間,比如系統內的數據仍然缺乏檢查和監督,有可能影響數據的準確度。其次,當前有數家機構同時建立數據共用平臺,也有可能會造成數據的分佈過於分散。

  據媒體報道,協會很快會放開第三、第四批企業的對接申請,將從互金平台中挑選規模、風控水準等達到一定級別的企業,陸續接入。接下來,計劃將不斷增加接入企業的數量,逐步豐富共用數據的種類,以及擴大共用數據的覆蓋面。據了解,互金系統本身不保存接入企業的用戶數據,只是充當連接樞紐和資訊傳遞的角色,因此系統收到查詢請求後,立刻將查詢請求轉發到與系統相連的這些接入企業中。目前通過該系統共用的數據主要分三類:一是不良貸款資訊,指逾期超過90天的貸款;二是逾期貸款資訊,指逾期90天以內的貸款;三是正常貸款資訊,指未結清且尚未逾期的貸款。

  準入條件有哪些

  那麼網貸平臺接入該系統的門檻有多高,且需要哪些準入條件?

  對此,唐學慶表示,該系統對網貸平臺的註冊資金、人員規模、風控水準等均有要求,必須達到一定級別的企業才能申請接入。此外,協會要審查書面申請、公司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等證件的複印件、被查詢人授權書、相關牌照等,協會收到正式申請後對申請進行審核。

  唐學慶同時表示,經協會同意接入風險資訊共用系統的,協會與申請機構簽訂合作協議,由協會組織在測試環境下進行聯調測試。申請機構通過聯調測試後,才可正式接入該系統。唐學慶還向記者透露,目前紫馬財行正在與協會溝通,希望能夠接入該系統。

  而據搜易貸相關負責人介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接入該系統,需要滿足三方面需求:一是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完善的風險管理措施和內部控制措施;第二是要有符合要求的技術設施,相關程式符合風險資訊共用系統介面標準,並保證資訊安全;第三是平臺運營需擁有從事過金融風險管理和資訊技術行業的人員。在接入上述系統後,搜易貸可以通過系統共用的資訊,查詢借款的相關信用、借款等情況,從源頭降低了風險。

  借貸寶風控部門負責人王少強表示,加入系統後,有利於借貸寶進一步加強在風控領域的把控。此外,採用到的風控大數據也更為龐大和全面,能夠更加有效地避免一人多貸的情況出現,提高企業反欺詐的能力,從而提升網貸行業的整體風險控制能力。

  徵信體系建設任重道遠

  據統計,目前全國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近3000家,但因屬於民間金融機構,無法接入央行徵信系統,無法使用國內目前最海量的信用數據。因此網貸市場亟需建立行業風險資訊共用機制。

  今年1月以來,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監管趨嚴,深圳、上海等地停止新的平臺註冊。而隨著網際網路金融風險資訊共用系統接入會員單位不斷增多,將實現風險資訊在會員單位間及時有效傳遞。無論是國家“頂層設計”,還是行業內協力合同,都將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良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事實上,2015年不僅是P2P監管元年,也被認為是徵信元年。P2P行業與徵信機構合作,可以多維度地進行數據積累和風險控制,有利於加快實現風險資訊的透明化與普及共用。

  但是由於徵信行業自身也在發展過程中,各家平臺包括央行的徵信系統均未打通,如果用戶在多個渠道進行惡意騙貸,很有可能發現不了。徵信機構的普及應用、數據共用等亦待進一步完善。

  劉雁南表示,很多平臺起初都採用與徵信機構合作,如美利金融自上線以來就與多家徵信機構合作,但基於徵信機構資訊的局限性,這種方式並不能完全解決平臺對信用資訊的大量需求,同時對於改善行業資訊不對稱難以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拍拍貸CEO張俊認為,“目前拍拍貸因業務需要做起來的徵信業務已經走在行業前列。未來拍拍貸的徵信數據將應用在更多場景中,包括租車、租房和婚戀等,為拍拍貸用戶提供更多服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