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bank內部分歧致折戟 銀行係P2P出頭難
- 發佈時間:2016-01-18 08:31:5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銀行係P2P:掙扎的貴族
小馬bank,傳統銀行擁抱網際網路金融的“開山之作”。當小馬bank出現時,業界曾寄予厚望,認為這是傳統銀行對網際網路企業的一種反擊。然而,市場的變化永遠在進行——當P2P行業不再野蠻生長、問題一一暴露、本身也難盈利後,小馬bank的地位就變得尷尬起來,尤其是,與那些仍在“燒錢”比拼廣告的P2P比起來,其聲音變得越來越小。
《國際金融報》日前了解到,今年4月30日,包商銀行擁抱網際網路金融的開山之作小馬bank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屆時,原有小馬bank功能將正式關閉。
小馬bank于2014年6月18日上線,生命週期僅維持了一年多。事實上,這種“棄子”的命運早在2014年底,當時的小馬bank總經理張誠離開時就已經顯現。
分析人士認為,銀行係P2P平臺此前表現平平,原因就在於他們一直戴著鐐銬奔跑。如今,隨著P2P監管辦法的出臺,銀行係P2P或摘下了鐐銬,迎來加速發展期。
內部分歧致折戟
作為傳統銀行擁抱網際網路金融的先驅,包商銀行旗下的小馬bank曾備受關注,其上線P2P業務更是傳統銀行改革先行者之一。俗話説“背靠大樹好乘涼”,然而小馬bank卻未能“子憑母貴”一路順風。
資料顯示,小馬bank于2014年6月正式上線,上線初期該平臺重點包括兩類産品:千里馬、馬寶寶。前者即P2P項目,將包商銀行傳統的小貸業務的貸款轉化成為債權線上上出售;後者則為貨幣基金産品。
據介紹,小馬bank的債權投資項目全部為個人借款,用途集中在養殖、種植、汽修、服裝等個體商業項目,單個項目標的額度在2萬元至30萬元之間。其投資人賬戶和風險保證金均由包商銀行託管部進行託管。
上線之初頗受期待,但僅數月之後,該平臺就出現停發新標,甚至部分業務基本停滯。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3月,小馬bank團隊負責人張誠率領近十人管理團隊離開包商銀行,小馬bank平臺由包商銀行信用卡部總經理廖石堅兼任。彼時,張誠已然公開宣佈創立小馬金融,雖然同叫“小馬”,但與小馬bank並無關係,其大股東為中國中小企業協會。
1月13日,張誠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並不願意多談及小馬bank,僅表示自己已于2014年底時離職,對於小馬bank不便發表言論。
但從其離職前夕公開發表的《直銷銀行終將是過渡品》一文中,可以看出,張誠對於直銷銀行的模式並不看好。
張誠説,一方面,直銷銀行在金融産品端沒有變化,僅僅是銷售渠道從線下轉到線上,過去10多年在歐美市場這一做法還可能獲得成功,但在中國市場,這種成功的幾率變得微乎其微。一個根本的原因,線上上市場拓展上中國商業銀行先天沒有優勢;另一方面,直銷銀行在金融産品端和傳統商業銀行沒有本質區別,在國內的市場環境中,考慮到監管因素,直銷銀行目前在售的産品更是十分有限,面臨著普遍的匱乏。
張誠認為,目前國內較成功的商業銀行大多模倣借鑒了國外直銷銀行的經驗和運營模式,而其所謂的“直銷”核心的意味就是直接面對客戶,在金融産品品類沒有根本的變化,完全還是傳統的商業銀行産品。以P2P為代表的新網際網路化、去中心化的形態相比于傳統金融産品更具長久的競爭力。
由此可見,相比于直銷銀行,張誠更看好P2P一類的網際網路模式,而包商銀行方面可能更想做的是直銷銀行。
宣佈張誠離職後,包商銀行方面曾表示,小馬bank團隊正在研發新的創新性産品,將選擇在適當時間向公眾推出。如今來看,“有氧金融”就是其當時所説的創新性産品。
最近,包商銀行行長助理劉鑫頻繁見諸於各種媒體推介“有氧金融”。據劉鑫介紹,直銷銀行的模式有三種:一種是類似于ING Direct的便利店銀行,一種是純粹的網際網路銀行,第三種則是線上銀行+線下體驗店的模式,而有氧金融的模式是純粹的網際網路銀行,他們內部稱之為網際網路上的商業銀行。
劉鑫希望,未來3-5年,在網際網路語境下運營的有氧金融模式將獲得百萬到千萬級的用戶。
銀行係P2P出頭難
當然,小馬bank的遭遇並非偶然。同病相憐的還有招商銀行的小企業E家、齊商銀行的齊樂融融E、江蘇銀行的融E信等均已數月不發新標。目前銀行係P2P平臺共有13家,除了平安銀行的陸金所綜合實力強,佔據絕對領先位置以外,其餘普遍表現不佳。
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國正常運營的P2P平臺達2612家。2015年1-11月,新上線的P2P平臺已達1827家,約為2014年全年新平臺數量的兩倍。上市公司、風投資本、國資繼續不斷涌入網貸行業,加速網貸行業佈局。2015年11月,國資係P2P平臺的成交量、貸款餘額較2014年同期,增幅分別高達988.8%、1028%。而銀行係P2P平臺與之相比成績顯然不如人意,普遍面臨流量不足的問題。
按理説,在P2P亂像頻生,倒閉、跑路現象層出不窮的背景下,具有銀行背景的P2P平臺與草根平臺相比自帶光環,安全屬性更強,但品牌的公信力和業務優勢卻未能讓他們受到青睞,反而漸漸淡出大眾視線,這是為何?
廣東省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朱明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跟之前銀行對這塊並沒有完全放手,讓他們自己經營有很大的關係。“銀行並不是不了解P2P業務,而是因為太了解,一方面受制于監管的各種要求,另一方面也難以平衡自身各業務部門之間的利益,導致其發展面臨各種矛盾以及內耗,難以邁開腳步。”
一位城商行內部主管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目前國內銀行係P2P的産品並沒有太多創新,主要還是原有理財業務的網際網路化,將網際網路作為一個銷售渠道。“大多數的銀行係P2P只是個直銷銀行的概念,這和P2P本身就有差別。這就導致了其發展速度的緩慢”。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謝輝認為:“一方面銀行係P2P數量少,所以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做得好的也會偏少,另一方面,銀行係P2P業務上面是銀行,很多業務重合,相當於同業競爭,所以做好很難。”
峰迴路轉迎發展
不過,2015年末銀監會等四部門共同起草的《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出臺,預示著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其中,《意見稿》將銀行、小貸等設立P2P平臺單獨提出來,表示將另行制定設立辦法,此舉或激發銀行係P2P的新活力。
《意見稿》第四十三條中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設立的其他金融機構和省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融資性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投資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設立辦法另行制定。
與此同時,近期多地釋放P2P監管收緊信號,目前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地均暫停有關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註冊登記。
據流傳出來的北京方面通知規定:暫停核準跟網際網路金融相關的企業和個體戶名稱。深圳市金融辦在P2P細則徵求意見稿出爐不到3天的時間,就發佈了《關於暫停全市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商事登記註冊的函》,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暫停全市新增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名稱及經營範圍的商事登記註冊。預計註冊暫停至少會持續半年,且短期內不會恢復。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實,2016年將淘汰一大批P2P平臺,此時具有銀行背景的P2P平臺可能存在更好的發展優勢。
易觀智庫網際網路金融分析師沈中祥表示,《意見稿》的出臺對銀行係P2P會有幫助,“銀行在做P2P有一個監管的制約,監管機構沒有規定銀行可以做這塊,所以銀行係P2P也只是出於嘗試的一個狀態。但監管細則出臺後,銀行係P2P就如同摘下了鐐銬,將會加速前進。”
朱明春預測:“2016年可能繼續有一部分銀行要開始試水了,但也有可能還要再等一年,再觀察一年,等這個行業調整完了覺得很好再嘗試。個人覺得今明兩年會是進入這個行業的一個比較好的時機。”
“總體來講,《意見稿》的出臺會給銀行一定的動力去做P2P,有了監管、有了邊界,大的企業,包括銀行、上市公司會更有動力。”朱明春説,第一,市場的前景比較好;第二,它規範合法了;第三,作為傳統的銀行金融機構,它也願意在這種新的金融方向裏做一個佈局,投入也不會很大,會更有動力去做這個嘗試。
《意見稿》本身給銀行係P2P預留了空間,但這種政策資訊不能代替企業家才能,謝輝認為,企業家才能才是最重要的。朱明春同時也表示,要純粹地市場化運作,對人才的引進、股權激勵、推廣預算之類的還是要放權。(記者 史燕君 實習生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