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傳統銀行探索網際網路金融:備戰刷臉開戶

  • 發佈時間:2015-08-10 09: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鄭夢琦

  當網際網路和資訊技術成為産業升級的重要推動力,以網貸、第三方支付、股權眾籌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正在改變金融業的發展格局,成為推動金融業變革的重要力量。

  7月28日,央行等十部委聯合發佈《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防範風險、分類監管、支援網際網路金融穩步發展的政策措施,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的“基本法”。隨之而來的是,央行關於第三方支付監管徵求意見稿和高院對於P2P的審判指導意見等配套文件陸續出臺。網際網路金融迎來發展新機遇,而監管部門在鼓勵網際網路發展同時,也強調安全、風控、投資者保護等。在新的政策背景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將如何求變和發展,如何在防風險同時為企業和百姓創造更好的金融服務?本版特開設“聚焦網際網路金融新變局”欄目,持續關注這一話題。第一篇是分析銀行業如何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應對行業的變化,尋求新發展空間。

  挑戰1

  高風險難破 銀行係“網貸”趨謹慎

  一直以來,傳統金融機構因貸款門檻高、手續繁瑣、審核時間長,飽受客戶詬病,很多有融資需求的客戶被擋在了門外。而在服務時間上,由於人工成本和場地等因素,傳統金融機構要做到全時段服務也有先天的難題。為打破時空限制,彌補傳統融資服務的不足,不少銀行開始研究P2P網貸模式,以銀行承兌匯票等方式做背書,嘗試發展類似P2P的網貸、理財業務。

  然而最近,銀行係P2P站在了風口浪尖上。最早嘗試P2P的兩個銀行平臺包商銀行小馬bank和招商銀行小企業e家都已久未更新,業務處於停滯狀態。其中,包商銀行直銷銀行平臺小馬bank近日被投資人曝出平臺項目逾期尚未兌付,平臺暫停充值,連續多月未有新項目上線。

  根據公開資訊,小馬bank的原有團隊早在今年初已解散出走,如今尚在整理調整方向。據了解,2015年3月,小馬Bank團隊負責人張誠率領管理團隊離開包商銀行。隨後包商銀行進行了負責人調整並回應稱平臺正常運營,正在籌備的新産品將在適當的時候推出。

  近日被投資者公開指出延期兌付的項目為小馬bank平臺去年7月上線的“現代化豬舍生態畜牧發展借款”項目,總金額10萬元,年化收益率7.5%,投資期限為12個月,今年7月4日已經到期。但有投資人透露,項目出現十余天逾期,小馬bank要先行進行全額代償。

  有分析人士稱,銀行係P2P與目前業內不少大型P2P平臺項目相比,7%左右的年化收益率並不高。根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P2P網貸行業總體綜合收益率為14.78%。對於投資者而言,銀行係P2P最大的優勢在於銀行的信用背書。然而,也正是由於信用背書,背後隱藏剛性兌付將給銀行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和不可控因素。

  事實上,除了包商銀行小馬bank,招商銀行小企業e家前段時間也暫緩了新標發行工作。今年6月,該行發佈公告表示,小企業e家近期將對e+穩盈融資項目進行優化,6月15日起e+穩盈融資系列項目將暫緩發佈。

  在2013年9月試運作後,招商銀行小企業e家曾經在2013年11月突然停止投融資項目運作,銀行稱要將業務進行調整。在2014年初,小企業e家恢復了交易,更多的新項目上線,投資預期年化收益率約為5%-6.4%。雖然收益率比不少P2P要低,但由於有銀行信用背書,貸款項目一上線基本就被投資人搶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銀行小企業e家的銷售渠道已經從過往的銀行直銷,變成了由第三方“錢端”負責運營。投資人點擊投資後頁面會引導跳轉錢端平臺。包商銀行近期也回應,小馬bank計劃轉型為全國首家數字銀行業務平臺。曾被認為是傳統銀行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的“殺招”P2P業務,似乎都在調整。

  有分析人士認為,今年,P2P爆發出的種種問題和風險頻發,加上高成本融資項目對應的風險也較高,與銀行原有客群定位並不相符,與銀行原有的風控內部系統、流程難以匹配,這些或是銀行對P2P業務裹足不前的根本原因。

  此外,今年在寬鬆貨幣政策下,銀行體系流動性越發充裕,早已不需要借助委託貸款模式騰挪資産,P2P平臺對於銀行而言吸引力已大大減弱,式微似乎難以避免。

  挑戰2

  監管不松 刷臉開戶技術仍在完善

  在試水網際網路金融的探索上,除了網貸,各家銀行都推出了直銷銀行業務。然而由於監管並未對遠端開戶和簽約放行,目前銀行大部分理財業務都只能先在銀行簽約,再進行遠端投資購買。很多直銷銀行平臺只有存款類、貨幣基金類産品上線,各家銀行的産品同質化較為明顯,産品略顯單一,離真正意義的直銷銀行尚有距離。

  直銷銀行最大的誘惑就在於突破傳統商業銀行面臨的地域管制,真正實現了面對全網用戶,特別是中小股份制和城商行,傳統線下網點的先天不足更使得這成為大家天賜的彎道超車的機會。2013年以來的網際網路金融大潮使得大量網際網路公司,搶奪了商業銀行的部分市場和大量眼球,促使商業銀行進行調整,從傳統的線下拓展客戶的模式轉向將更多資源投入拓展線上客戶。

  小馬bank前總經理張誠曾分析認為,直銷銀行的未來恐怕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在不遠的未來諸多問題就將在暴露在眾多趕潮者眼前,而從更長遠的視野裏看,直銷銀行更可能是網際網路金融潮流中商業銀行和大潮短暫擁抱的過渡品,最終的新金融業態將取代傳統金融業態,成為下一代金融客戶服務的主流方式。

  其表示,在國內的市場環境中,考慮到監管因素,直銷銀行目前在售的産品十分有限,面臨著普遍的匱乏,直銷銀行在金融産品端沒有變化,僅僅是銷售渠道從線下轉到線上,一般的配置就是普通的寶寶類産品,支付和匯兌産品被封死,理財産品也多有不足。

  “直銷”核心就是直接面對客戶。中國平安旗下“普惠金融”業務集群相關負責人表示,諸如人臉識別等新興科技手段在金融行業的運用,或將改變人們長久以來的使用體驗和消費模式,給銀行帶來全新的業務發展機遇。然而,目前的監管並不允許不經過線下就開戶和投資的方式。儘管不少銀行推出各種“刷臉”服務,但大部分仍只是技術完善應用類的嘗試,並未真正實現遠端刷臉辦理業務。

  不過,無論是傳統銀行還是大型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都在積極準備遠端識別技術。不少銀行和機構都表示,“刷臉”遠端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成熟,只等監管一聲令下。如平安集團近期宣佈將開發的人臉識別技術逐步應用於平安普惠的融資場景中。用戶通過平安易貸申請貸款,打開手機攝像頭,由系統拍攝並抓取用戶若干面部影像,再進行檢測,就可以完成身份核實。幾乎是同時,廣發銀行業上線推出了“e秒貸”,貸款人在網上可以立刻獲取銀行審批的授信額度結果。

  然而,在刷臉技術上,銀行最大的競爭對手騰訊和阿裏螞蟻金融的探索絲毫不落後。馬雲多次在公開場合演示刷臉支付技術。理財通平臺負責人閆敏近日對媒體宣佈,騰訊首款網際網路證券平臺將於近期上線。全新亮相的證券平臺將會在微信錢包上首發,用戶通過證券平臺友善易用的操作界面,通過手機進行人臉識別判定真實身份後,即可開通證券賬戶。

  據了解,騰訊目前已經與招商證券等多家知名券商達成合作,通過與獲准作為首批試點人臉識別開戶的券商合作,用戶將來通過“刷臉”即可實現身份比對開通證券賬戶,免去現場開戶或雙向視頻見證等傳統開戶模式的困擾。

  除了來自傳統線上霸主BAT的競爭外,傳統金融機構的自身管理模式也面臨著與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不相融。張誠分析指出,整個傳統金融機構的管理是金字塔形的,是職能型、垂直型的,目前各家銀行直銷銀行也按照這一管理組織架構搭建。但在網際網路時代裏,客戶需求碎片化、長尾化、個性化,傳統的組織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網際網路企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各家銀行的觸網探索,還有更多的路要走。

  破題1

  徵信服務為銀行網際網路金融掃除障礙

  從近期出臺的網際網路監管指導意見和央行的第三方支付管理徵求意見稿可以看出,監管的風向直指風控安全。而解決風險最核心關鍵的一環在於徵信體系建設。隨著第三方徵信試行,社會上各方徵信資訊補充加入將使得“人像”描繪更具象、風險控制和遠端身份核對更便捷有有效。

  近期,騰訊徵信與廣發銀行信用卡宣佈,廣發信用卡將騰訊徵信合作,希望借助徵信在産品和大數據上的優勢,為銀行的信用評估、反欺詐等業務提供更有利的協助和保障。

  騰訊財付通副總經理林文欽表示,財付通在大數據和風控技術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基於騰訊社交大數據優勢,覆蓋騰訊生態圈8億活躍用戶,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量化信用風險,提供預測準確、性能穩定的信用評分體系及評估報告。對於銀行等商業機構,該信用評分體系可以與自有體系形成交叉比對,幫助機構更準確的對用戶個人信用作出判別,挖掘更多價值用戶。

  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風控助理總監龍雨表示,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是金融服務,離不開金融産品和風險控制。在風控管理上,現在多家銀行都在探索如何利用網際網路的技術優勢提高業務能力。借助外部力量更好地幫助銀行改進業務流程優化服務體驗,如借助第三方徵信在産品和大數據上的優勢,為銀行的信用評估、反欺詐等業務提供更有利的協助和保障,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顯然,徵信的逐步完善,將為銀行未來探索網際網路金融掃除很多障礙。

  破題2

  P2P存管業務帶來新機遇

  近日十部委聯合出臺的《網際網路金融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P2P平臺必須要將資金進行銀行存管,給銀行的P2P業務之路打開了全新的空間。事實上,在意見稿出臺之前,銀行已經開始佈局,早已有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早早與P2P機構進行洽談,然而由於P2P風險較高,項目難以辨別真偽,幾乎未有正式落地的項目。

  有P2P平臺負責人表示,意見出臺將加速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銀行託管的落實推進,對於大部分規範運營的P2P平臺,這是期待已久的時期。不過預計短期內,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能否徹底實現銀行託管還要看平臺與銀行之間的商議進程。

  但不少P2P平臺也訴苦稱,要接入銀行的資金存管賬戶,門檻有點高。據廣東網際網路協會透露,目前大部分資金存管業務銀行的收費標準是按成交規模收取交易費,交易費用為資金進出分別收取0.2%,加上原有的第三方支付通達費用、一次性支付的託管費用,總體成本將提到1%左右。除了手續費,銀行還要求平臺有3000萬的實繳註冊資金存放在銀行不得動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平臺的資金壓力。

  “這樣收費水準對很多小平臺來講是很難承受得住的,最終成本直接導致了收益率的下降,P2P行業的優勝劣汰進程很可能加快。”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央行新規有利於支付機構監控P2P資金不隨意被挪用。隨著不斷有銀行加入與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合作的大軍,P2P資金託管市場也將呈現差異化競爭的格局,銀行的網際網路金融探索也將呈現嶄新機遇。

網際網路金融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京天利 19.06 9.98%
2 賽為智慧 18.52 9.98%
3 天源迪科 17.00 6.25%
4 銀之傑 16.53 6.10%
5 恒生電子 62.84 5.1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衛星石化 15.08 -3.52%
2 上海鋼聯 74.30 -3.19%
3 新湖中寶 4.52 -2.80%
4 羅萊生活 14.63 -2.79%
5 東方財富 16.47 -2.7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