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傍上知名拍賣行 藝術品P2P能否化解自身風險

  • 發佈時間:2015-12-28 09:18:11  來源:東方網  作者:曹原  責任編輯:畢曉娟

  網際網路金融攪動市場風雲,P2P這股風同樣吹到藝術圈。

  在剛結束的北京匡時和杭州西泠印社秋拍現場,一家年輕的藝術品P2P平臺──杭州柏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身形頻現。記者發現,這家剛上線6個月的平臺,在各項推廣渠道並未鋪開的情況下,總融資金融已突破1億元。

  在徵信資源不足,信用風險系數增大的情況下,細分市場,通過P2P,把藝術品這種難以盤活的抵押物與網際網路開放式的金融需求資訊結合在一起,對藝術市場來説未嘗不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但事實上,儘管P2P前景可期,卻也不得不遵循“無信不立”的老規矩,信用危機從未離開過這個新生事物。這是投資者甚至從業者需要時時警惕的。

  藝術品金融化難題欲借力知名拍賣行

  處於生長幼稚期的P2P,無論運營方式還是監管策略都難言達到階段性成熟,但作為金融行業顛覆性的力量,P2P所具備的對傳統金融的衝擊力依舊被資本看好,部分實力強勁的大資本今年大手筆進入P2P,或是收購或是注資,都表明P2P的生命力和衝擊力所在。

  同樣,藝術品P2P平臺在近兩年也“平地起高樓”。

  只是藝術品要作為資産,本身存在的評估、鑒定等老大難問題,再疊加P2P的自身風險,讓藝術品P2P變得更具挑戰,這也導致當下部分平臺,空有融資用戶,卻無法吸引足量投資人入駐。

  作為柏融投資的創始人之一,毛海濱向記者透露,雖然目前柏融投資上線不久,但6個月時間融資總額就突破1億,已經達到了上線前的預期。柏融投資在半年裏已經推出了5大體系的産品,涵蓋了書畫、珠寶、瓷器等多種門類。

  礙于藝術品鑒定評估的老問題,大多同類的藝術品P2P平臺在選擇質押物時會繞道而行。但柏融投資所涉門類眾多,産品跨度大,毛海濱稱:“質押物涵蓋藝術品的大部分門類,目前以書畫為主,尤其是近現代書畫居多。”

  之所以如此,毛海濱表示,是因為已經與國內知名拍賣機構達成合作,“在鑒定評估方面,我們秉承‘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原則,已與北京匡時、西泠拍賣等達成合作,由他們的專家團隊來負責藝術品的鑒定評估。”

  同樣,在對於質押物的資産處置上,柏融目前也是主要通過合作的拍賣行、畫廊,來解決質押物後續的處置,“未來隨著質押物門類的豐富,我們也會拓寬相應的鑒定、評估和處置渠道。”

  P2P自身風控靠多渠道搭建

  儘管對傳統金融行業是種顛覆,也能將藝術品這種資産盤活,但相對於傳統機構對於風險控制的能力和資源,P2P手中可以打出的好牌並不多,跑路和自融的風險始終伴隨著這個模式的成長。

  從傳統金融行業出身的毛海濱自然明白這個現狀。

  一方面,毛海濱是看好藝術品市場未來的廣闊前景,實際上更看好國家對文化産業創新發展的積極鼓勵下,在各項政策上所能提供的扶持和幫助。另一方面,毛海濱是對平臺的風控設計有信心。“我們的企業雖然處於初創期,但團隊成員都曾在傳統金融行業工作多年,對於平臺的風險控制有著嚴格把控。”除了團隊建設,在股東成分上,柏融引入了國有企業,同時,柏融還與3A級融資擔保機構華昌擔保合作。

  除了背景,更重要的是在投融資流程和制度設計上的風險把控,毛海濱告訴記者:“首先,我們對於質押物的選擇都是市場上認可度較高、流通性較強的大師作品,同時有專家團隊把控質押物的真偽,並在質押物的價格評估和質押折扣率上有著一套嚴謹的體系。”例如,當代藝術作品的質押折扣率不高於20%,這是為了防範當代藝術作品價格中泡沫的擠出,確保質押物在質押價格上較好的流通性。

  “第二,我們對於借款人有著嚴格的審查制度,聯合第三方專業擔保公司團隊,對借款人的個人信用、資産情況、收入水準或企業經營狀況等進行盡職調查,以判斷借款人的第一還款來源。另外,專業擔保機構為每單業務進行本息擔保,以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

  目前,平臺上的借款人以企業家收藏群體、藝術品行業經營者和機構高層管理者為主。

  除了質押標的物本身存在的諸多難題外,P2P平臺的自融風險更讓投資人慎之再慎,在P2P投資中,資金託管是保障投資人資金安全的重要手段。今年7月,國家出臺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要求P2P公司需與銀行合作資金託管業務。

  在這個投資人最為看重的第三方託管上,毛海濱表示:“柏融與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完成平臺的逐項交易,交易賬戶獨立於公司自有賬戶並由國有銀行進行監管,客戶的每筆投資和交易變動都實時通過短信方式反饋到客戶端,以便客戶進行核實和掌握。目前也正在與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等機構積極接洽賬戶託管合作。”

  用戶和業務都需細分

  其實從網際網路金融的火熱開始,藝術品P2P平臺也瞬間升溫,近兩年不但吸引了一大批人紛紛加入,也贏得了資本的青睞。但對於大多做藝術出身的創始團隊來説,傳統金融的經驗和網際網路經驗及思維相對欠缺,這讓項目出現借款人多、投資人少的現象。

  根據柏融提供的數據,目前每月的月均瀏覽量在6萬人次左右,註冊活躍人數超3000人,主要集中在浙江、廣東、山東、北京,以30歲至50歲的人群為主。

  在推廣方面,實際上除了在今年秋拍上首次露面外,柏融尚未開始在媒體等渠道進行傳播,但據毛海濱稱:“藝術圈內的垂直傳播是一方面,另外我們在種子用戶培養基礎上,穩步通過地推團隊、線上活動投放,在投資人群中完成用戶轉化。”

  不過,經過半年的實戰,毛海濱作為創始人之一,對做藝術品P2P平臺的認知,前後也有了不同的變化,“我們發現投資人對於藝術品P2P理財産品的關注度更在於産品的風險控制與投資回報率上,而對於理財産品背後的質押物的關注度較低。這也是由於投資人群體並非專業的藝術品投資者,對藝術品價值的把控與認識上還存在疑問。”

  目前的狀況也讓毛海濱在柏融的未來規劃上,除了繼續其藝術金融産業鏈的打造,還打算在2016年上半年試水藝術品基金産品,在下半年推出藝術品産品眾籌、線上交易與拍賣等相關業務,以形成藝術品全産業鏈閉環。他們還將根據現狀進一步細分投資人,“對投資人進行更多的藝術文化傳播,在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也使客戶能對藝術文化領域得到更廣泛的體驗和參與。”

  P2P平臺也害怕

  在徵信資源不足,信用風險系數增大的情況下,通過P2P把藝術品這種難以盤活的抵押物與網際網路開放式的金融需求資訊結合在一起,對藝術市場來説無疑是一種有益嘗試。與此同時,文化産業和“網際網路+”的政策風口,也讓藝術品P2P的創業者們受到激勵。

  但事實上,儘管P2P前景可期,卻也不得不遵循“無信不立”的老規矩,信用危機從未離開過這個新生事物。投資人追著自融、跑路或無法兌付的P2P平臺拷問資質,而另一些小心謹慎的P2P平臺卻必須防範惡意借款人。

  因為目前缺乏統一的徵信平臺,我國的P2P平臺尚未接入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P2P對借款人的風險審核評估有限,另一方面,即便在各個P2P公司之間也沒有實現資訊共用,對於在多個平臺借款存在過度負債和惡意欺詐性質的借款人難以有效防範。

  因此,除了寄託于P2P平臺自身創新出更多的信用工具外,相關部門創新監管,放行徵信資源的共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證投資人的安全,也能進一步激勵了P2P的成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