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平臺倒閉、跑路頻發 P2P監管不宜一刀切

  • 發佈時間:2015-12-25 13:19:50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近期,接二連三的平臺倒閉、跑路事件讓p2p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在日前由英凡研究院舉辦的網際網路金融學術沙龍上,有專家指出,跑路事件中的所謂p2p,本質上都是偽網際網路金融。為進一步防範這些“披著網際網路金融外衣的狼”爆發更多的風險,應該把他們跟網際網路金融區別開,以分級監管的思路規範新金融市場,不宜一刀切。

  作為網際網路金融中的一個新模式,p2p近年在國內發展迅猛。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10月,p2p網貸交易規模已突破萬億,為百姓投資和小微企業融資開闢了新渠道。

  然而,p2p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平臺倒閉、跑路等負面事件卻頻發。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正常運營p2p平臺為有2600多家,而累計問題平臺數量達1100多家,佔比將近1/3。

  “爆發問題的p2p平臺並非真正意義的網際網路金融”。專家指出,跑路、倒閉潮中的所謂p2p,本質是打著網際網路金融旗號的傳統民間融資平臺。

  據了解,此前由於p2p行業缺乏明確的監管規則和監管主體,對註冊資金、規模和杠桿率沒有明確的限制,市場進入和退出門檻較低,因此,一些民間借貸主體,包括典當行、投資公司、財富公司等,甚至是傳銷公司紛紛將自己包裝成p2p機構,身披網際網路金融外衣,造成魚龍混雜。而最終,也是這些網際網路金融“李鬼”引發了各種的負面問題。

  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認為,網際網路金融需要具備四元素:一是用網際網路和移動互聯網作為主要的用戶觸達方式;二是用數據作為風險管理和需求匹配的主要方式;三是採用雲計算等新技術作為技術的底層,通過新的技術應用降低服務成本,滿足高頻、廣眾、小額交易需求,實現金融普惠性,並保證系統安全可靠;四是産品和商業模式要具備分享、開放、平等、協作的網際網路精神。

  反觀那些“跑路”的p2p平臺,雖然不少也建立了網站和app,但本質上仍以線下推廣為主,是非常傳統民間融資形式,其商業模式、行為及技術特徵與網際網路金融基本關係不大。

  更重要的是,這些偽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沒有金融風險甄別能力,用戶投資完全沒有保障。“無論是傳統金融還是網際網路金融,甄別風險能力都是核心,做不到這一點就是偽網際網路金融。”陳龍説。

  對於偽網際網路金融擾亂市場的現狀,專家建議把真偽互聯風金融區分開,並以分級監管的思路規範引導。分級監管是規範行業、鼓勵健康發展的一種過渡措施。具體來説,對於風險控制好、合規的平臺,監管指標可寬鬆一些,給予更多業務創新鼓勵;對於不能滿足監管標準,業務有較多合規瑕疵的平臺,則提高的監管標準。此前,包括證券、信託等金融行業的發展初期,都採用過分級監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