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大會定調網際網路金融:長期利好短期利空
- 發佈時間:2015-12-18 09:08:43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在發生『e租寶』這樣波及面極廣的危機事件之後,指望P2P乃至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延續之前的監管狀態已經極不現實,整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已經悄然來到重要的拐點期。
在12月16日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當天下午的論壇以『網際網路金融創新與發展』為議題,並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廖理發佈了《全球網際網路金融商業模式報告(2015)》。
為什麼該報告重要到可以定調網際網路金融?原因有三點:第一,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前身為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研究成果的政策價值歷來很高;第二,該報告由中央網信辦資訊服務管理局牽頭,已確定為每年發佈一次的常設項目;第三,該報告研究過程吸收了大量監管層領導、從業人員和學者和意見,近一年的研究過程帶有總結性質。
在《全球網際網路金融商業模式報告(2015)》中,網際網路金融被劃分為四個大類、14個子類:
1. 傳統金融的網際網路化。包含三個子類:網際網路銀行、網際網路券商和網際網路保險。
2. 全新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包含四個子類:網際網路基金銷售、網際網路資産管理、網際網路小額商業貸款和網際網路消費金融。
3. 基於網際網路平臺開展金融業務。包括兩個子類:P2P和眾籌。
4. 網際網路金融資訊服務。包括五個子類:線上投資社交、金融産品搜索、個人財務管理、線上金融教育和個人信用管理。
上述分類中,與以往相比最大的特點是把P2P和眾籌放在單獨一類中,並使用『基於網際網路平臺開展金融業務』這樣的中性描述,厘清了網際網路金融眾多模式的邊界。山寨發佈會認為有以下三個要點值得關注:
第一,P2P和眾籌長期利好。原因是兩者沒有被歸入金融資訊服務。如果要求P2P和眾籌與風險經營徹底分離,成為單純的資訊流轉平臺,固然不會産生用戶和網際網路平臺之間的資産糾紛,可同時也會降低這兩種新型融資模式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在我國金融體系必須從銀行獨大轉向多元化金融生態的大背景下,這樣的選擇具有現實合理性,但也同時大大提高了監管難度。想要避免過去『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困境,重點是提高監管機構的組織架構和監管水準。
第二,P2P和眾籌短期利空。被拎出來單獨組成一類,而不是與小額貸款和消費金融歸為一類,P2P和眾籌單獨享受特殊監管關照的可能性非常高。不歸入『傳統』和『全新』這兩個已經足夠覆蓋所有模式的定義,有點像面對存量改革時常用的『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中辦法』,可以為新的監管方式改革留下了足夠發揮的靈活空間。對P2P和眾籌這兩項涉及老百姓資金安全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特別是在e租寶事件之後,減少爭論推進監管細化和落地,對監管層和P2P行業都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第三,網際網路金融還遠沒有定型,隨著各種模式的新陳代謝仍然有新機遇。例如,在區塊鏈技術逐漸被網際網路金融各個分支學習借鑒的同時,比特幣本身卻在陷入越來越多的爭議,網際網路貨幣也沒有被列入定義的子類。疑似龐氏騙局的MMM金融互助社區,交易及獲利都與比特幣密切相關,嚴重推高了比特幣的投機性。未來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市場創新,區塊鏈技術的影響力或將超過最早引入該技術的比特幣。
中國的現實在於,一旦官方對某事予以定義,則合法性與監管都將隨之而來。千年前『必也正名乎』的名言,在一個強勢政府的經濟現實下尤為醒目。隨著官方最高規格網際網路會議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正式定名、定義、定位,整個行業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天花板』都逐步清晰地展現出來。如何在若隱若現的紅線之間取得增速與安全的均衡,將是創業者和從業者今後一段時間面臨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