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軒: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在於改變“四度”
- 發佈時間:2015-12-18 09:07:21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
林曉軒,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畢業于華東師範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員,自2001年起享受國務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貼。嘉賓供圖
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林曉軒認為,網際網路金融革命性地改變了金融産品服務的“四度”。一是創新的速度,二是使用的易度,三是覆蓋的廣度,四是應用的深度。
網際網路+産品要功能簡單、流程簡化
新京報:你覺得企業在運用網際網路+的過程中給銀行創新帶來了哪些啟示?
林曉軒:今年政府出臺的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了資訊技術與各行各業的優勢互補,給金融行業很多有益的啟示。
啟示一:真正關心客戶體驗。無論是滴滴打車、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錢包,網際網路熱門産品迎合了客戶對簡單、快樂生活的追求。網際網路+産品要受客戶歡迎,必須做到功能簡單、流程簡化,剛好滿足客戶需要又稍稍超出其心理預期。
啟示二:著重體現好玩易用。網際網路APP中的“應用們”知道“怎麼玩兒”、“懂你玩兒什麼”還“帶你一起玩兒”,在玩中培養了客戶群體,在玩中積累了使用流量,在玩中創造了一個個成功的APP乃至商業模式。
啟示三:持續進行場景創新。在場景應用的設計和戰略的選擇上,一是要走出去,將自己的優勢應用切入更多的相關應用場景,牢牢把握入口和流量,提高用戶黏性;二是要引進來,做好場景應用的嫁接乃至業務的嫁接,最終實現“獲客”能力的嫁接。
啟示四:更加依賴數據應用。網際網路企業在小額信貸領域已有很好的嘗試。
啟示五:全面融入社交行銷。社交行銷是網際網路時代行銷的重點。同時,目前成功的社交應用案例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出“小眾化”、“個性化”和“地域化”的特點,過去“專門”的、“大而全”的社交應用逐漸衰落。
新京報:這兩年,網際網路金融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你感受的網際網路金融是什麼樣的?
林曉軒:我認為網際網路金融並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但卻革命性地改變了金融産品服務的“四度”。
一是創新的速度。網際網路金融極大加快了産品創新速度。
二是使用的易度。網際網路金融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實時互動、體驗自然的服務,尊重客戶對渠道接入、門戶界面、服務內容和資訊瀏覽的自主選擇,金融産品的使用門檻越來越低。
三是覆蓋的廣度。銀行物理網點覆蓋不到的地方,只要有網際網路的存在,就有金融服務的存在,真正踐行了金融普惠。
四是應用的深度。網際網路金融使大數據應用拉開帷幕,基於雲計算、平臺化、搜索引擎、海量數據處理技術的運用,對金融客戶資訊和交易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為銀行實施精準的客戶行銷、産品定制和風險管理提供依據。
新京報:這兩年討論很多的一個話題,網際網路金融是否會革了傳統金融的命,你怎麼看?
林曉軒:未來所有的企業,都將是網際網路企業,銀行更不例外。金融行業置身其中,銀行更是網際網路金融非常強大的參與者和推動力。
農村市場是農行的優勢和特點
新京報: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浪潮中商業銀行紛紛加速轉型,農業銀行這兩年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有哪些舉措?
林曉軒:農業銀行高度重視網際網路金融帶來的變革和機遇,依託成熟的電子渠道和廣泛客戶,不斷注入網際網路基因,推進了金融平臺、商務平臺、社交平臺、服務“三農”的創新發展。
首先是不斷完善金融平臺。其次是建設開放式電商平臺。第三是初步搭建社交平臺。第四是踐行服務三農重任。第五是完善風險防控體系。
新京報:現在不少銀行紛紛轉型做網際網路金融,工行做e-ICBC,中信成立百信銀行,你們的戰略跟別家銀行有何不同?
林曉軒:農業銀行擁有數量龐大、覆蓋城鄉的網點、代理點、客戶、商戶和産品資源,肩負服務“三農”的歷史使命。這不僅是農業銀行區別於網際網路企業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最大優勢和最大特點,而且是與網際網路金融的“四度”特性最高度契合的地方。
農業銀行確立了以線上線下聯動和差異化發展為主線,圍繞金融、消費和商務三大主題,建設金融服務、社交生活和電子商務三大平臺的總體思路,並以統一的用戶體系、積分體系為依託帶動平臺間的互聯互通。做到既能夠實現金融産品自身以客戶為中心的變革,以及金融産品與客戶生産生活場景的融合,增強客戶黏性和數據獲取能力,又能夠突出農行特色,形成農行亮點。
語錄
壹
網際網路+産品要受客戶歡迎,必須做到功能簡單、流程簡化,剛好滿足客戶需要又稍稍超出其心理預期。
貳
網際網路APP中的“應用們”知道“怎麼玩兒”、“懂你玩兒什麼”還“帶你一起玩兒”,在玩中培養了客戶群體,在玩中積累了使用流量,在玩中創造了一個個成功的APP乃至商業模式。
參
未來所有的企業,都將是網際網路企業,銀行更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