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場前瞻:七大利好PK一大利空
- 發佈時間:2015-12-01 09:49:3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楊菲
利好:
新電改六管齊下 三類公司料受益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11月30日發佈《關於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六大電力體制改革配套文件。我國將逐步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範圍,組建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建立優先購電、優先發電制度,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電力用戶可以直接與發電公司交易。電力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開放售電側和形成電力交易市場是本輪改革的兩大亮點,但從售電側的放開到真正的電力市場的形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電改還需要一步步推進。
全面部署電改
本次出臺的配套文件包括《關於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和規範運作的實施意見》、《關於有序開放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強和規範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其中,前四個文件對今年3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的關於電力市場建設和建立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的要求做出了具體部署。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關於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單獨核定電價舉措,是實現電力市場化交易的基礎、放開競爭性業務的前提,對還原電力商品屬性、全面實現電力體制改革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一是降低企業和社會用電成本,二是發揮價格調節供需作用,三是規範電網企業運營模式,四是加強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約束。
目前,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已批復雲南 、貴州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深圳、內蒙古西部、安徽、湖北 、寧夏 、雲南和貴州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以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為主、多模式探索的改革試點格局已初步形成。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電力研究諮詢中心主任曾鳴表示,目前輸配電價和綜合改革試點集中在省級行政區域內,但跨省輸配電價涉及省際協調,比較繁複,難以取得一致。矛盾在於,送出省份想提高電價而輸入省份想降低電價。客觀地説,跨省輸配電價核定和市場建設非常急迫,需儘快推出試點。
《關於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電力市場主要由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構成,條件成熟時探索開展容量市場、電力期貨和衍生品等交易。《關於有序開放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和《關於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和規範運作的實施意見》分別對作為電力市場建設路徑起點的“有序開發用電計劃”和作為實施載體的“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做出了細緻規劃和部署。
《關於加強和規範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通過限制新建燃煤自備電廠的方式為電改“加碼”。該《意見》提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禁止新建燃煤自備電廠。裝機明顯冗余或電力用小時數偏低地區,除以熱定電的熱電聯産項目外,原則上不再新(擴)建自備電廠項目。
三類上市企業料受益
作為本輪電改的另一大亮點,售電側的開放也引人注目。《關於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向社會資本開放售電業務,多途徑培育售電側市場競爭主體,有利於更多的用戶擁有選擇權,提升售電服務品質。
售電側改革後,參與競爭的售電主體可分為三類,一是電網企業售電公司;二是社會資本投資增量配電網,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三是獨立售電公司,不擁有配電網經營權,不承擔保底供電服務。信達證券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曹寅表示,目前我國電力過剩明顯,發電企業參與售電業務可以擴大電力銷量。
沿著這一邏輯,三類上市企業有望成為本輪電改的受益者。第一類是城投公司,尤其是地方國資委控股的城投公司。圍繞資訊城鎮化、新區建設,未來會出現一批增量的配電網路。第二類是具備配網施工運維能力的電氣裝備公司。第三類是符合條件的社會資本公司建立的售電公司。
曹寅表示,本輪改革的利好效應可能出現分化。邊際發電成本低、清潔的發電公司將迎來實際利好,而遠離消納區且邊際成本高、排放大、污染重的公司將被淘汰。缺乏電源、配電網、業主資源的售電公司需要努力挖掘核心競爭優勢 。由於電力是特殊商品,未來國家對售電業務的監管將尤為重要。
中韓自貿協定獲南韓國會通過
南韓國會11月30日召開全體會議,表決並通過了中韓自貿協定(FTA)。
南韓國會共計265名議員出席當天的表決,中韓自貿協定批准案最終以196票贊成、33票反對、36票棄權的表決結果獲得通過。接下來南韓政府將爭取在20天內完成協定生效所需的一系列程式,以便從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關稅優惠措施。
據南韓相關機構預測,中韓自貿協定生效第一年,南韓製造業出口有望增加13.5億美元,並可間接助推南韓經濟增速達到3.5%以上;受此利好影響,今後10年,南韓經濟可望額外增長0.96%。
中韓兩國今年6月1日正式簽署自貿協定。根據規定,中國將在最長20年內實現零關稅的産品達到稅目的91%、進口額的85%;南韓零關稅産品達到稅目的92%、進口額的91%,中韓兩國之間貿易幾乎跨入“零關稅時代”。
滬股通凈流入額大增
昨日滬港通延續雙向凈流入,伴隨市場V性反轉,滬股通凈流入34.67億元,為近兩個月階段新高。
據數據 ,昨日滬股通已用額度為34.67億元,較上週五的2.65億元顯著增加,已用額度佔比達到26.67%。截至昨日,滬港通連續七個交易日實現凈流入,昨日更是創下10月9日以來最大凈流入額和近三個月第三大凈流入額。港股通昨日凈流入3.45億元,環比上週五的2.44億元小幅回升,已用額度佔比為3.29%。
上證綜指昨日震蕩下行後探底回升,收報3445.41點,上漲0.27%。恒生指數昨日低開後反覆震蕩,收報21996.42點,下跌0.33%。由此,恒生AH股溢價指數昨日高開後震蕩下行,尾盤拉升,收報137.21點,上漲1.00%。
滬股通標的股昨日有232隻上漲,280隻下跌。其中,百隆東方、大商股份、人民網、方大炭素等11隻股票漲停,另有32隻標的股的漲幅在5%以上。港股通標的股昨日有103隻上漲,158隻下跌,中國生物制藥和裕元集團的漲幅居前,超過4%。
里程碑!人民幣“入籃”
IMF表示,人民幣將在SDR貨幣籃子中佔據10.92%的比重。經調整後,美元的比重將佔41.73%,歐元為30.93%。日元和英鎊將分別佔8.33%及8.09%
人民幣國際化迎來歷史性的一刻!
北京時間12月1日淩晨1點,代表188個成員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在華盛頓宣佈,經投票決定,人民幣滿足了可廣泛使用的標準,IMF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這一決定將從明年10月1日起生效。這也是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之後,IMF籃子貨幣的第五個成員。
IMF表示,人民幣將在SDR貨幣籃子中佔據10.92%的比重。經調整後,美元的比重將佔41.73%,歐元為30.93%。日元和英鎊將分別佔8.33%及8.09%。
距離上一輪評估歷時整整五年,IMF終於批准人民幣進入SDR.IMF總裁拉加德在發佈會上表示:“人民幣進入SDR將是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里程碑,這也是對於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年在貨幣和金融體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進步的認可。”
IMF發給上證報記者的新聞稿顯示,現有SDR貨幣籃子將維持到2016年9月30日,含有人民幣的新SDR貨幣籃子將於2016年10月1日啟用。這是為了讓SDR用戶能有更多確定性和可預測性,並利用間隔的時間進行技術性調整。
儘管加入SDR的標誌性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儘管截至9月IMF創建並分配給成員國的SDR僅合2800億美元(約佔同期全球儲備貨幣資産的2.5%),儘管SDR新貨幣籃子要于明年10月1日才能生效,但對中國來説,加入SDR的意義不可謂不重大:這是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國際化成果的階段性肯定。
在為好消息鼓舞之餘,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加入SDR並非人民幣國際化的終極目標,甚至人民幣國際化本身也不是目標,刻意追求人民幣國際化無異於緣木求魚。一國貨幣的國際化,是其綜合國力的體現,是一個長期過程,目的是通過人民幣國際化,建立和完善我國的各項金融制度,提高在國際金融市場的話語權,更好地為國內經濟發展服務。
不止于廣告效應
人民幣入SDR籃子,首先具有顯著的廣告效應。1969年SDR誕生之初,與黃金掛鉤,後由16種貨幣決定,直至1980年降至5種(美元、日元、英鎊、德國馬克和法郎).2000年,歐元又取代德國馬克和法郎,形成目前的SDR貨幣籃子構成。也就是説,不考慮歐元對德國馬克和法郎的替換,SDR貨幣籃子已有30多年沒有調整過。
中金公司研究部負責人、董事總經理梁紅認為,人民幣加入籃子有重要象徵意義。它將是後佈雷頓森林體系時代第一個真正新增的、第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也是第一個按可自由使用標準加入SDR的貨幣。
除了象徵性意義,人民幣入SDR籃子也會實質性地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施康教授對記者表示,儘管短期來看,加入SDR籃子産生的對人民幣的直接需求有限,對市場的影響也較小,但從長遠來説,對人民幣國際化是有實質意義的。在加入SDR過程中,IMF提出了一系列的標準和要求,有助於加快我國的各項金融改革,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尤其是加入SDR後,市場會對人民幣的認可程度不斷提高。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張春向上證報記者強調:“看起來確實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這個象徵意義對中國來説也很重要,至少美、日等國已不明確反對,這是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國際化階段性成果的認可和肯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執行所長、浙江大學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院長賁聖林對記者表示:“長期以來,由於各國博弈,SDR發揮的作用其實非常有限。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也是IMF所希望看到的。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加入了所謂的”精英俱樂部“,更有利於新興市場國家發出自己的聲音,有利於SDR在未來發揮更大作用。”
2010年10月,IMF對SDR籃子中貨幣的權重進行了修改,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權重分別為41.9%、37.4%、11.3%、9.4%。在人民幣加入SDR後,意味著五大貨幣的權重將重新劃分。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記者表示,IMF一直試圖調整權重的計算方法,因為當前計算方法有明顯的缺點。首先,官方外匯儲備情況不能充分反映一國貨幣在國際金融貿易體系中的重要性,還需考慮外匯市場活躍度、金融資産計價中的使用情況等因素。其次,當前公式賦予出口過高權重。
“我們預計,調整後的方向將加入可自由使用體系中的其他參數。”魯政委説,例如,SWI.T統計的跨境支付量和貿易融資量、外匯市場及其衍生品市場的交易量等。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預計,若近期人民幣能夠進入SDR貨幣籃子的話,即成為SDR的一種定值貨幣,估計人民幣所佔的比重可能會達到兩位數。當然,由於人民幣的加入,其他四種貨幣的份額都會相應有所下降。
人民幣資産全球吸引力提升
此次人民幣“入籃”,貨幣當局為此做了多項準備,可謂水到渠成 ,被不少專家學者視為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中的重要里程碑。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人民幣加入SDR對於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有兩重積極效應:一是示範效應。SDR是國際公認的“超主權儲備貨幣”,加入SDR意味著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得到IMF正式承認,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188個成員國的官方候選儲備貨幣。
“二是倒逼效應。”連平認為,人民幣加入SDR前後,中國已採取並將繼續採取一系列有利於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的措施,包括在境外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央票、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機制、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等,這反過來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此前,有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加入SDR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更多的市場人士認為,其實質意義也相當重大。
中債資信宏觀研究部分析師張珊珊對記者説,人民幣“入籃”SDR不僅對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具有推動作用,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與開放意義重大。
“如果處理得當,加入SDR對中國金融業的推動性影響,堪比當年加入WTO對實體經濟促進作用。”張珊珊説,中國在為人民幣加入SDR創造條件的過程中出臺了大量政策措施,這些都將推動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與開放,並且這波改革開放的潮流,迫使中國金融業直面競爭,努力提高效率。
更為重要的是,人民幣資産在全球的吸引力也在提升。渣打銀行研究部人士表示,人民幣加入SDR,渣打已接到很多國外央行、國外主權財富基金等機構關於人民幣資産的問詢。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指出,由於SDR是一種國際儲備資産,且其對應的一籃子貨幣均有儲備性質,因此加入SDR後,持有SDR作為儲備的央行需要增加人民幣資産儲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幣作為儲備資産的比例,但鋻於SDR總量較小,比例提升的程度也有限。而更重要的作用應是,人民幣資産在全球的吸引力勢必會得到提升。
人民幣國際化服務國內實體經濟
市面上有評論認為,加入SDR後,面對美聯儲加息和美元走強的局面,央行將再度通過讓人民幣快速貶值來釋放貶值壓力。
對此,施康認為,人民幣是否會貶值其實和SDR無關。如果人民幣有貶值趨勢,即使中國加入SDR也改變不了這個趨勢。人民幣是否貶值取決於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對中國改革的信心。如果市場相信本屆政府有能力帶領中國經濟重新進入穩定發展通道,那麼即使短期經濟下滑也不會影響這個預期。人民幣短期會有波動,但沒有長期貶值的空間。
張春也對記者表示:“人民幣資産具有多大的吸引力,與加入SDR等具體事件沒有直接關聯,而是取決於中國經濟能否轉型成功、金融改革能夠實現對內對外開放。”
加入SDR貨幣籃子絕非終極目標,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沒有大變之前,試圖動搖美元在國際金融的主導地位、挑戰美元的霸權都是不可取的。施康認為,一個主要貨幣的形成,是由它的經濟地位和綜合實力決定的。只要中國經濟發展好了,人民幣的國際化是水到渠成。刻意追求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反而是緣木求魚。
賁聖林向記者強調,加入SDR貨幣籃子,意味著中國要按照國際規則參與國際事務,這就能倒逼國內的金融改革,特別是匯率和利率的市場化改革。一個主體多元、規則透明、有深度和廣度的金融市場,以及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不僅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更能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服務。
張春強調:“人民幣不是為了國際化而國際化。中國已是第二大經濟體,企業有走出去投資的需求,居民有資産全球化配置的需求,如果本幣不國際化,就會拖實體經濟的後腿。事實上,人民幣國際化是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的。儘管美國短期內不想人民幣挑戰美元的霸主地位,但美元獨大也會造成貿易赤字、過度借貸等問題,未來人民幣可適當分擔,當然前提是中國也能享受到本幣國際化的利益。”
“土十條”即將發佈 土壤污染防治或開十萬億級市場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唐珂日前透露,“土十條”即將推出。這也意味著,繼“氣十條”“水十條”相繼出臺後,三大戰役中的土壤污染防治戰役也即將正式揭幕。
“土十條”即《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由發改委、環保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多部委聯合製定,也被環保部列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作為土壤管理和綜合防治的一個重要規劃,“土十條”將會制定我國土壤污染治理的具體“時間表”,總體上將把土壤污染劃分為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分類進行監管治理和保護,爭取到2020年土壤惡化情況得到遏制。與此同時,國家也會醞釀一系列鼓勵政策,並逐步將土壤污染防治領域全面向社會資本開放。
在發達國家,土壤修復産業佔環保産業的産值最高達35%,但在我國,目前這一數字不到1%。2014年4月發佈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指出,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全國土壤污染超標率達16.1%。其中耕地污染問題最為突出,土壤點位超標率達19.4%,污染耕地面積為1.5萬億畝。
在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院長張益看來,“土十條”在國家層面要有一個階段性的控制目標。此外,“土十條”還需解決污染治理的模式問題。
目前的三種主要治理模式是:誰污染誰負責、誰受益誰負責以及國家承擔。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教授看好PPP在土壤污染治理領域的前景,“耕地政策的一個重大的改變是‘十三五’提出了休耕和輪作,意味著土地在使用上可以做結構調整。對於土壤污染治理來説這是很重要的條件,以前必須種糧食的時候私人資金是進不去的,做不了PPP,現在可以通過改變作物種植結構來解決PPP模式的問題。而工業場地修復則主要靠商業資金。”
土壤污染治理未來的市場空間可以有多大?據張益分析,僅今年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00億元,而明年有可能超過300億元,未來我國土壤修復市場的規模應該會達到10萬億級別。
中國環境修復産業聯盟秘書長高勝達預測,“土十條”出臺後這個市場至少有30%至50%的增長。
目前,土壤修復市場八九成的份額由主要的幾家龍頭企業佔據,而爭奪這一市場的企業約有2000家,因此較普遍出現中小企業低價競標最終無法完工的弊病。
“國家倡導供給側改革,修復也是一個供給側,未來幾家龍頭企業佔據壟斷地位的問題會被打破,不會再是單一化,土壤修復的服務會向多樣化、多元化發展。”高勝達稱。
11月RQFII新增170億額度 創半年來新高
11月的A股市場繼續了10月份反彈格局,外資機構也繼續踴躍投入A股市場。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額度分別增加了48億元、70億元、183億元、339億元、190億元、82億元、85億元、55億元、66億、80億,而11月份,RQFII額度新增170億元,創下了半年以來的新高,至此,RQFII合計額度達到4365.25億元。
數據顯示,11月份,RQFII新增額度170億元,來自2個國家的7家機構獲得RQFII額度。其中,南韓的5家機構合計獲得了120億元額度。具體來看,未來資産證券株式會社、Kiwoom投資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元大證券株式會社、大信證券(株)、三星火災海上保險公司分別獲得了10億元、30億元、25億元、25億元、30億元額度,這是今年連續11個月有南韓機構申請RQFII額度。
11月份,申請RQFII額度最高的是來自盧森堡的中國工商銀行(歐洲)有限公司,這也是盧森堡第一次申請RQFII額度,獲得了40億元額度。此外,中國銀行(盧森堡)有限公司在11月也獲得了10億元額度。這兩家中資銀行的海外公司正在積極佈局RQFII業務。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法國、南韓、德國、澳大利亞、瑞士、加拿大、盧森堡等10地的RQFII額度合計達到4365.25億元。其中,中國香港市場的2700億元額度已用完,新加坡、英國、法國、南韓、德國、澳大利亞、瑞士、加拿大、盧森堡的RQFII額度沒有用完,目前獲得的額度分別為315億元、228億元、170億元、690億元、60億元、100億元、50億元、2.25億元、50億元,很多外資和中資機構還在持續申請中。
南方地區一位基金經理表示,中國經濟增長仍穩健,利率水準相較發達國家較高,股市和債市均具有較高吸引力,海外機構對A股的熱情仍很高,而且國內不少金融機構積極在海外佈局業務,對RQFII業務的興趣也極高。
截至目前,已有14個國家和地區獲得RQFII試點資格,總投資額度為11100億元。近期,RQFII投資額度迅速“擴容”,例如,新加坡RQFII額度從初始的500億元擴至1000億元,南韓RQFII額度從800億元上調至1200億元,馬來西亞也新獲得500億元額度。這樣,在不足1個月的時間內,RQFII投資額度“擴容”1400億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 供給側改革將成政策重點
2015行至12月,按照正常節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在本月中旬前後召開,確定明年經濟的調控基調,並明確財政和貨幣政策搭配。
一位接近決策層的不願具名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深度調整期和轉型期的關鍵之年,很多問題和矛盾2015年已經顯性化,新産業和新方向也有建樹,明年經濟的基調如何很值得期待。
該人士還表示,幾乎沒有懸念的是,供給側改革將會成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熱點之一。11月,高層在多個場合提到這一説法。
明年仍需發力穩增長
今年四季度穩增長壓力仍未減輕,三季度中國GDP增速為6.9%,中國經濟能否保持在7%以上增速的懸念被留在了四季度。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元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5年是中國宏觀經濟新常態步入新階段的一年,是全面步入艱難期的一年,也是中國宏觀經濟結構分化、微觀變異的一年。
中國人民大學最近發佈的報告預計,2015年全年GDP實際增速為6.9%,較2014年下滑0.4個百分點;預計2016年GDP實際增速為6.6%,比2015年進一步下滑0.3個百分點。
這一判斷得到了一定認同,前述不願具名人士表示,今年是産能過剩、地方債務清理等下行因素釋放的一年,即經濟處在探底的過程,而明年經濟增長則有可能是見底的一年。
在2015騰訊財經年會上,國研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今年投資還在持續下行,投資裏邊最重要就是房地産、製造業投資在逐漸接近底部。供給側産能投資有效開展、有效推進,這個就為見底創造條件,市場預期會發生變化。
他還提到,新型成長力量有效對衝,傳統産業削減騰出空間由新型力量有效抵補,對衝傳統産業衰減,更有利於見到底部。
明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指出,今後5年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主要考慮是,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必須保持必要的增長速度。從國內生産總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
結合目標與現狀,中國經濟增長的彈性空間並不算很大,正如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主任祝寶良所言:6.5%~7%的增長速度能不能實現?我們看淡GDP不是不要GDP,發展還是第一要務。
前述不願具名人士認為,連續5年的穩中有進大基調不會有太大改變,穩增長在經濟目標中的優先次序也需要得到保證。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也判斷,2016年國家經濟政策的發力點還是穩增長和保增長,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往下滑,對“十三五”的執行非常有挑戰性。
供給側改革將著墨更多
“供給側改革”是近期的政策熱詞,它在11月中旬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被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前述不願具名人士認為,其背後的經濟調控新理念應該會在中國年度最高級別經濟會議上得到體現。
中國人民大學報告分析,中國宏觀經濟的持續探底,決定了2016年必須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再定位,應當借助經濟探底的契機,重新審視和評估現有的改革,在大破大立之中尋找到大改革的突破口,並根據該突破口來重新梳理改革方案,尋找改革的可行路徑。
報告建議,一方面要利用供給側調整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阻斷內生性下滑的各種強化機制,防止微觀主體行為出現整體性變異;另一方面在強化監管的基礎上關注可能出現的各種“衰退式泡沫”。
決策層對經濟關注重心也是改革。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指出,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要針對突出問題、抓住關鍵點。被習近平點名的問題包括過剩産能、企業成本和房地産庫存等。
同在1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經濟的藍圖一文中再次強調,我們將很多政策工具組合成兩大經濟增長引擎,一個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另一個是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供給,既拉動有效需求,又可以改善民生。
“三駕馬車”的拉動效應不再明顯,這是供給側改革被置於前臺的另一個原因。王一鳴説,投資邊際效應正在明顯遞減,追根溯源,在市場經濟發生變化的時候,會發現供給側供給結構越來越不適宜市場需求側的變化。“住和行的需求慢慢飽和,需求正在向多樣化、高端化、服務化方向轉型,但是我們供給結構還是老的,而且這個結構調整很難。”
“我理解供給側改革,就是讓要素再流動起來,讓資源從低效率領域轉移高效領域,從已經過剩領域轉移到更有需求的領域。”王一鳴建議,要建立一個有效的過剩産能的退出機制,特別是要能夠有效地解決那些僵屍企業,“僵屍企業佔用了大量的資源、勞動力、土地,甚至銀行的貸款,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讓要素和資源重新流動起來、重新再配置,這是很關鍵的一環。”
在明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搭配上,多數經濟學家還是傾向於“寬財政+穩貨幣”這對老搭檔。習近平也在前述會議上提到,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經濟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利空:
取消自營凈買入限制 21家“聯合公告”券商反應不一
救市之中,券商身先士卒。不僅拿出真金白銀支援救市,21家券商彼時還聯合公告承諾4500點以下不減持,自營部門執行每天股票凈買入的操作。
在股市逐步企穩之後四月有餘,自營凈買入限制被正式取消。而此前21家聯合公告的券商是否會繼續履行承諾?
國泰君安(601211.SH)率先表示,公司會按照此前承諾繼續履行。不過,也有券商向記者表示,將按照監管層規定進行操作。
聯合承諾是否繼續履行?
11月27日,證監會發言人證實,證監會日前下發了《關於取消證券公司自營股票每天凈買入要求的通知》。
此舉對於券商來説,不失為利好消息。為了穩定市場,7月4日,21家券商發佈聯合公告,表示上證綜指在4500點以下,在2015年7月3日餘額基礎上,證券公司自營股票盤不減持,並擇機增持。隨後監管層規定,券商每天自營的凈買入要大於凈賣出。
四個月過去了,凈賣出限制被證監會取消,那麼21家聯合券商是否仍會繼續履行承諾?
對此,國泰君安率先作出回應。“監管層要求與公司自主承諾是兩碼事。我們未來將繼續履行承諾,積極進行自營股票交易,股票自營規模不會低於7月3日餘額,承擔在市場中應有的社會責任。”國泰君安高管人士表示。
11月30日,海通證券(600837.SH)董秘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將按監管規定進行自營操作。國金證券(600109.SH)也回復記者稱,“將按照證監會的規定來做。”
不過, 當日記者採訪的多家發佈聯合公告的券商,並未明確將繼續履行承諾。
“我們會按照市場規則來進行下一步操作,我們也要為股東利益著想。”發起21家券商聯合公告的一家券商向記者表示。
多位券商人士向記者透露,多數券商早已進行倉位的靈活調整。
“剛開始是嚴格按照證監會的規定執行凈買入,後來市場企穩了,券商上報沒有那麼嚴格了,很多券商就進行了減持。”北京一位券商研究員告訴記者。
“我們之前就進行減持了,但也會進行一些補倉。每家都差不多,我了解到很多券商也都早進行減持了。我們要為員工和股東著想。”一家券商人士告訴記者,該家券商為21家聯合公告券商之一。
另一家上市券商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很多券商都已經進行了減持。“很多券商的操作都比較靈活,我今天減持了,過幾天我又買進了,一直在進行調倉換股,或者説進行戰略性的資産配置。”該券商人士表示。
多位券商人士認為,券商完全可以進行靈活操作,只要保證自營規模不低於7月3日餘額即可,與此同時還可對持倉股票進行靈活調整。
國泰君安三季度重倉浮虧37.71億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低調的國泰君安此次率先公開發聲,表示將繼續履行21家券商聯合公告中“上證綜指在4500點以下,在2015年7月3日餘額基礎上,證券公司自營股票盤不減持,並擇機增持”的承諾。
數據顯示,三季度國泰君安重倉持有19隻個股,持倉總數量為6.97億股,持有總市值39.54億元。二季度,國泰君安重倉個股11隻,持倉總數量為10.06億股,持倉總市值77.25億元。較二季度相比,持有市值減少了37.71億元。
事實上,儘管聯合公告承諾4500點以下不減持,但券商卻可以進行倉位的靈活調整。
以國泰君安為例,二季度國泰君安重倉只有11隻個股,而到三季度,僅有電廣傳媒(000917.SZ)、華電國際(600027.SH)、中國石化(600028.SH)、工商銀行(601398.SH)、中國銀行(601988.SH)五隻個股繼續持有,而徐工機械(000425.SZ)、河北鋼鐵(000709.SZ)、巨化股份(600160.SH)、江西銅業(600362.SH)、大秦鐵路(601006.SH)、中國建築(601668.SH)六隻個股,在三季度中已不見蹤影。
二季度繼續持有的五隻重倉個股,其在三季度僅對電廣傳媒進行了11.44萬股增倉,其餘四隻個股均大幅減倉:華電國際減持2293.97萬股,工商銀行減持1335.82萬股,中國銀行減持1316.57萬股。
“上證指數在三季度跌了1100點,券商自營市值也出現大幅浮虧。此前基本上券商都會履行4500點以下、7月3日餘額基礎上自營不減持的規定。不過現在限制取消了,對於是否履行承諾每家券商可能不一樣。”上述券商研究員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