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問題平臺已現677家 銀行存管達標者寥寥
- 發佈時間:2015-10-24 09:28: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細則落地仍處尷尬期
距離央行等十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已過去三個月,昨日,江蘇省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發佈了全國首個《P2P平臺企業收費規定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而其他地區的細化項目仍在觀望中。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監管細則出臺時間逐步臨近,不少銀行已開始存管項目的對接,但面對銀行嚴苛的準入門檻、高企的存管費用,目前全國簽署了存管協議的平臺只有二十多家。
分析認為,年底現金需求多,P2P行業整體還款壓力較大,不少平臺特別是小平臺將面臨一場“生死劫”,投資人選擇投資平臺的時候應該謹慎考慮。
臨近年底,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細則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此前有消息稱,年底將成為監管細則落地的“節點”,昨日, 江蘇省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發佈了全國首個《P2P平臺企業收費規定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讓指導意見的細化項目備受期待。
監管難:細化項目出臺仍要觀望
該收費意見稿擬規定利息管理費控制在6%至10%之間;借款管理費費率為資金總額的1%至3%。據悉,這是國內首個P2P平臺收費標準。收費意見稿從利息管理費、借款管理費、會員管理費等各個方面,給出了具體的數字標準。事實上,從今年7月十部委聯合發佈《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後,目前相關細則一直沒有具體公佈,而各地自律組織和監管也都處於“觀望”狀態。
“目前大家都在等,細則落地之前不清楚監管思路,各地自律組織也不好提前出一些規則。”投之家CEO黃詩樵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另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金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地方主要業務部門仍未對監管形成統一意見,因此各方面細化政策都在觀望中。
要求高:存管平臺全國不足30家
十部委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P2P應選擇銀行建立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雖然具體細則並未落地,但目前多家銀行和平臺已經開始簽署相關存管業務的協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12家銀行佈局資金存管業務,有20多家P2P平臺與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協議。但分析認為,目前面對銀行嚴苛的準入門檻、高企的存管費用,中小P2P平臺特別是小平臺將面臨一場“生死劫”。
“銀行目前對P2P的準入標準還是比較嚴格。第一看平臺背景,即團隊是否具有資深的金融從業經驗,學歷背景很重要;第二看風投或是國資背景,這個銀行可能更看重。第三看業務模式,目前小微分散抵押理念更能得到銀行的認同。”人人聚財CEO許建文告訴記者。
黃詩樵認為,雖然各銀行重視這塊市場,但也不敢輕舉妄動。能達標的較少,一般是那些“高大上”的平臺,如銀行係、上市公司係或國資背景的能達標。
理財建議
1
儘量避免選擇那些冷門、收益率偏高(比方説18%以上,甚至是20%以上)的平臺,同時留意平臺的標的金額,如果是動輒上千萬、幾千萬元的標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2
一些特定的標的類型也要提高警惕,比方説融資租賃等,這種類型的資産尚未經過市場的檢驗,相比房産抵押貸、車貸等資産類型上線時間較長,也有相對成熟的風控流程。
3
在選擇靠譜平臺方面,專家認為,應該重點看兩點:1.股東背景。是否具備充足的資金實力,團隊是否有豐富的業務運營經驗。2.資訊披露。運營是否規範,資訊對用戶是否透明等。
費率高 銀行抽走利潤可達35%
記者調查發現,銀行存管不僅門檻偏高,存管費率也是很多P2P平臺頭疼的事情。人人聚財CEO許建文表示:“從銀行表態看,未來接入的P2P平臺,相關費用可能會比第三方支付會高一些,達到20%~30%。”
根據目前銀行的“收費要求”,平臺的成交額1000元,銀行要抽走3.5元。“一般的平臺成交額1000元,毛利潤只在10~20元,也就是説,稍有經營不佳的情況,成交額的利潤就要被抽走最高達到35%。”某平臺高管告訴記者,由於收費的問題目前跟幾家銀行在商討,希望能將收費調低。
而事實上,目前不少平臺仍處於虧損狀態,根據江蘇省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對國內300家P2P平臺盈利模式的調查分析,盈虧平衡的實現需達到約4800萬元的月交易規模,而處於該盈虧平衡點之上的平臺僅為42家。這意味著,網貸行業處於整體虧損狀態。
網貸平臺多而小、未形成規模效應、政策扶持力度欠缺、收費標準低、管理粗放等,現行盈利模式下難以實現平臺的持續健康發展。
專家觀點:年底或現P2P洗牌潮
據不完全統計,9月份全國新增P2P借貸平臺至少60家,環比下降了28.57%,繼續創今年新低。而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出現了677家問題平臺。
由於目前已經進入第四季度,年底現金需求多,P2P行業整體還款壓力較大,加之年關借款催收較為艱難,投資人需警惕平臺的流動性風險,業內人士認為P2P會迎來幾波洗牌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