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監管風暴來襲 涉非法吸存禍起資金池
- 發佈時間:2015-09-15 08:17:26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一場猛然颳起的監管風暴,正在席捲整個P2P行業。從風頭正勁到寒意森森,如同這個快速崛起的行業,巨變幾乎在一瞬間完成。
風從南邊來。最早傳出消息的深圳,8月以來,深圳多家P2P平臺,遭到經偵部門突襲調查,數家平臺管理層、員工被帶走調查,其中不乏知名平臺。就在9月14日,深圳公安局再次公佈最新調查進展,又有一家成立僅20余天的P2P平臺被調查,7名員工遭刑事拘留。
按照深圳公安局發佈的消息,這家尚未公佈名稱的平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而在此之前,深圳一家名為富達亞的平臺,亦被定性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在涉案平台中,有一家公開表示,對投資者的資金提供還本付息保證。
“查平臺非法集資,可以説就是在查資金池,因為資金池只是違規而不違法,查起來存在法律障礙,所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就是適用法律的突破口。”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微網志)日報》記者分析,期限錯配、虛假標、自融等問題,都與資金池息息相關。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針對P2P平臺的調查,是由深圳全市統一部署,目的就是打擊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典型平臺,迄今為止,調查並未結束。而除了深圳之外,一場更大範圍的監管風暴正在襲來,杭州、上海、北京等地也已接連開始行動。
監管風暴
繼融金所、富達亞等P2P平臺被深圳經偵部門調查之後,近日,再度爆出深圳P2P平臺員工被帶走調查。
9月14日,深圳公安局網站發佈消息,9月9日11時許,該局寶安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塘頭派出所,根據已掌握的線索,進行走訪摸排時,發現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隨後,該公司藍某、盤某等7名員工,被帶走接受調查。
根據深圳公安局披露內容,這家公司實際上是P2P平臺,其模式也與目前P2P行業共同採用的業務模式無異,即先由平臺員工先線上上線下推廣,客戶借款時由風控部門評估風險,簽訂合同後運營部門線上上平臺發標,投資者在網站註冊會員並綁定銀行卡,即可進行投標。該平臺於今年8月27日正式上線運營,目前已吸收註冊會員525人,實際投資者87人,涉案金額共計255萬餘元。
由於深圳警方尚未披露詳細資訊,該平臺的具體情況目前不得而知。但深圳公安局在上述消息中稱,目前,藍某龍、盤某等7人已被刑事拘留,並明確將該平臺的上述行為定性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這是自今年8月對P2P平臺進行大規模調查以來,深圳警方最新的公開表態。在此之前,深圳另一家平臺富達亞也遭到調查,其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范詩科等6名高管、股東被帶走調查。9月11日,深圳公安局公佈了上述消息。
這只是深圳P2P調查的案例之一。早在今年7月,深圳公安局就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名義,對一家P2P平臺進行調查。不過,由於此前被調查的平臺知名度不高,並未引起太多關注,但9月7日深圳知名P2P平臺融金所被查,28名管理人員被帶走調查的消息傳出之後,迅速引起行業極大震動。
“這次大規模的密集調查,意味著一場監管風暴已經降臨。”深圳一位P2P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説。公開資訊顯示,深圳近期被警方調查的P2P平臺至少已經達到6家,除了融金所、富達亞,還包括早前被查的國湘資本、合利線上。
深圳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一名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大規模調查展開之後,該協會曾與深圳公安局方面進行了深入溝通,警方表示,啟動大規模調查,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為了維護行業秩序,要對一些違法違規的平臺進行打擊,以促進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深圳P2P平臺數量眾多,但良莠不齊,平臺跑路、壞賬等負面事件頻繁,有必要進行調查、規範。
一個未經證實的説法是,深圳被查或可能被查的平臺,數量可能將達到30多家。對此,深圳某P2P平臺高管稱,據其掌握的情況,目前調查範圍已經大致確定,這一波主要調查業務存在重要問題,或者違法違規行為已經被警方掌握線索的平臺。不過,業務、資金存在問題,但沒有造成投資人損失,或沒有人舉報的平臺,警方暫時尚不會採取行動。
上述深圳業內人士稱,相關平臺在被查之前,警方已經掌握其違法違規的線索,而其中一部分是因為被人舉報。此前就有消息稱,融金所被查,就是因為遭人舉報。
“調查肯定還沒有結束,接下來可能還會有平臺被查,但究竟要查多少家,以及下一步的具體行動,只有警方才知道。”上述深圳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人士稱,根據該協會與深圳公安局溝通,此次大規模調查,確實是由深圳市層面統一安排,首批被調查的就是業務存在問題的平臺。
這只是監管風暴的一個縮影。除了深圳之外,杭州、上海、北京、湖南等多個省市,也已對P2P行業進行大規模調查。甚至有傳言稱,此次各地針對P2P行業進行的調查,並非偶然,而是全國統一部署的結果。
杭州某P2P仲介人士稱,當地近期也有部分平臺被查,最近“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過”。網貸之家創始人朱明春亦稱,杭州、上海確實也對一些P2P平臺展開調查,但調查的大多是小型平臺,所以並未引起太多關注。此外,北京近期也有針對P2P的調查行動。“據我們了解,這些大多是地方政府自行安排的,而應該不是全國層面的統一行動。當然,也有可能我們沒有掌握核心資訊。”朱明春稱。
禍起資金池
在進行調查時,深圳經偵部門將調查的目標直接指向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根據深圳公安局網站資訊,除了上述被查平臺,富達亞也被定性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按照深圳公安局的描述,包括富達亞在內,目前被定性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兩家平臺,其業務模式與P2P行業普遍採用的模式,並無本質區別,也難以看出其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上述兩家平臺員工供述,富達亞借款標的借款期限一般為1個月或3個月,一個月期投資年利率是16%,三個月期為18%,向借款人收取的年利率為36%以上。自2014年6月以來,富達亞涉及金額超過3000萬元。上述未公佈名稱的P2P平臺,給投資者的年化利率為10%~15%,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則為年化15%~17%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相關資訊中,深圳公安局特意提到,“未公佈名稱的平臺承諾到期後向投資者還本付息”。
“公安機關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刑事拘留涉案人員,調查指向顯然是非法集資。”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肖颯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P2P並非都是上述模式,涉案平臺明顯涉嫌自融,屬於違規行為。
肖颯稱,按照《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出具憑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活動;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不以吸收公眾存款的名義,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但承諾履行的義務與吸收公眾存款性質相同的活動,均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不過,這可能並非近期各地大規模調查P2P平臺的全部原因。隨著近年來P2P行業的瘋狂發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也層出不窮。在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展開調查的背後,監管部門可能還有以此清查P2P平台資金池、虛假標、詐騙等痼疾的意圖。
“P2P行業雖然出現時間很短,但還沒有哪個行業這麼亂過,可以説沒有哪個平臺沒有瑕疵,只是問題嚴重程度、性質的區別。”深圳某P2P平臺管理層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此表示,目前對行業、投資者危害最大的,無過於虛假標、挪用資金、詐騙、期限錯配、自融等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問題往往又與資金池聯繫在一起,與資金池形成一體多面,最終形成惡性迴圈。而資金池只是違規,並不涉及法律問題,如果要調查,只能從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方面入手。
實際上,隨著時間推移,P2P平臺的假標、挪用資金、期限錯配等手段、方式,也變得越來越隱蔽。
深圳某平臺人士説,從深圳公安局公佈的資訊來看,涉案平臺業務模式本身不存在問題,但其背後可能存在虛假標問題,即通過假項目融資,而且可以通過反覆發假標的方式,形成資金池,並利用這種方式進行到期資金兌付,剩餘資金則被挪作他用。
資金池甚至成為一些平臺非法集資、詐騙的淵藪。據上述業內人士介紹,線下私募基金與線上平臺聯動,已成為P2P平臺普遍採用的模式,為了籌集資金,一些平臺通過線下發行私募基金,再線上轉讓收益權的方式融資,但資金到手後,即被挪作他用。換言之,此類項目實際上是在變相發假標。
期限錯配同樣如此。《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一些借款方資金使用時間較長,發標時不受投資者歡迎,平臺就通過拆標的方式發佈短標,借款第一次到期後,利用同一個項目再次發標,再將資金借給借款企業,用於歸還投資人,但借款並未實際歸還。此外,還有平臺採用等額本息的方式,借款方每個月還本付息,但平臺只向投資人付息,期滿後才歸還本金。在此過程中,借款方歸還的本金,被平臺挪作他用。
“這些模式很難説都有問題,但卻存在很大風險,一旦成了壞賬,就有演變成發假標的風險。”上述深圳P2P平臺人士説,還有一些平臺,由於規模小,可能存在項目、借款不匹配的情況,為了便於開展業務,就通過發信用標等方式,先獲取資金,有項目再放款,這也很容易觸及違法違規的紅線。
寒冬來臨
融金所、富達亞等平臺陸續被經偵部門調查後,整個P2P行業的氣氛陡然間變得一片肅殺。近期深圳舉行的多場P2P活動中,與會人員幾乎都是一臉凝重,往日座無虛席的會場也變得冷清起來。
“大家現在都很擔心,精神非常緊張,不知道還有誰會被查,行業可能也會變得蕭條。”朱明春説,經過這輪嚴厲的查處,可能會導致投資者信心喪失,業務開展、成交量、參與人數都會萎縮,更談不上創新發展。
這並非個別看法。萬家兄弟執行董事、總經理董博淳認為,面對如此嚴厲的監管,可能會對一些正常運營的平臺産生不良影響,即便業務沒有問題,投資者一旦恐慌擠兌,平臺也難免出問題甚至可能倒掉。
不過,董博淳也認為,在行業良莠不齊的情況下,監管調查可以凈化行業秩序,司法機關的介入,長期也是利好,一些業務相對規範、發展穩健的平臺,將獲得更大發展空間。與此同時,經此一役,未來行業發展的步伐將會放緩,儘量實現業務的規範化。
“總的來説,不利影響肯定存在,但也不宜過於恐慌,監管層在大的方向上還是鼓勵,但一定要把握好創新的度。”朱明春説,此次給整個行業敲了一記警鐘,平臺要做好自我約束,切記在創新過程中,哪些紅線、底線不能逾越。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均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監管重拳出擊確有必要,但在此過程中,希望能給那些業務不合規,或因監管尚未明確違規但資金真實借給融資方,而且願意規範業務的平臺以整改、規範的機會。
與此同時,在突如其來的監管風暴面前,不少平臺也開始主動自我整改。上述某P2P平臺人士就表示,目前該平臺已經開展自查、自糾,自查的主要內容是崗位流程、滿標效率、資金是否及時到達借款人手中,以及在發標過程中是否出現錯誤等。
而另一家P2P平臺人士亦稱,該平臺近期已在內部開了交流會,對可能存在不規範的業務進行排查,重點包括假標、自融、挪用、期限錯配等問題自查,希望盡可能對業務進行規範,並儘量向監管要求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