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邁入新常態 監管須儘快出臺
- 發佈時間:2015-06-15 10:01:24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在“網際網路+”時代,“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新業態、新金融”也成為了網際網路金融的新常態,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指引下,五大新常態如何與上海全球科創中心相融合,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日前上海全通金融谷主辦的“2015上海國際網際網路金融高峰論壇”上多位業界專家思想交流碰撞,旨在探索“一帶一路”、新常態下金融的新融合。
金融新常態
創業離不開資金。當國家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金融業該如何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個人創新團隊,網際網路金融應該如何發展才能夠更好地適應中國這一輪的創新潮,成為了專家討論的焦點。
“"網際網路+"將深刻改變中國社會、經濟的面貌。”上海證券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在論壇上表示,當下很多網際網路的基礎設置還存在分別建設、低水準重復、資費太高等問題,以徵信系統為例,就存在著碎片化、效率不高、成本卻很高的問題。在“網際網路+”時代,趨勢應該是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個人、企業的徵信系統。
“網際網路+”帶給了人們無限想像空間,網際網路金融也構建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空間。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費方域表示,創新需要金融支援,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讓創新金融有新的工具,例如眾籌,讓創新融資找到了新工具。
“網際網路金融本質是金融,是基於網際網路的平臺金融,核心離不開技術基礎。網際網路和金融依賴技術進步,相互促進。”費方域説,網際網路金融未來將成為金融的新常態。
監管須快行
然而,在網際網路金融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風險事件。2014年,P2P網貸集中爆發跑路潮、提現難等問題,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問題平臺達275家,是2013年的3.6倍,平均每6家平台中就會有1家“出問題”。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由此飽受質疑。
“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規定儘快出臺,在跑路潮、風險事件頻出的情況下,不應該當市場的尾巴。”國務院參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夏斌就此問題表態。
夏斌認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就是八個瓶子七個蓋,打破一個瓶子才可以。在總量一定的貨幣供應量下,一些地方平臺和央企優先佔用了資金,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既難且貴。這一現狀必須打破,網際網路金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很好嘗試。
在夏斌看來,網際網路金融的普惠性質可以滿足百姓小額短期資金需求和供給,彌補現有金融體系制度的不足,通過技術手段來降低成本,利用大數據管理風險,解決資訊不對稱,技術和金融結合也可以加快貨幣週轉速度,提高效率。
而胡汝銀建議,隨著“網際網路+”推進,我們的網際網路硬體基礎設施建設不應該再以國有企業主導,而是應該去行政化,引入市場化機構。“PPP模式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即讓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相關的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數據驅動
曾經網際網路金融的參與者們把網際網路技術和安全視為不相容兩種風格,然而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深入應用,大數據挖掘應用到網際網路金融中的機會被發現。
6月4日,支付寶旗下芝麻信用宣佈推出“信用簽證”服務,吸引了不少年輕白領們的關注。這些年輕人大多是支付寶的資深用戶,在網購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數據。而芝麻信用通過分析這些資訊,運用大數據及雲計算技術客觀呈現個人的信用狀況。
在中科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劉世平看來,網際網路、金融、大數據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們今天"網際網路+"的基礎上,企業要靠什麼去吸引客戶?去管理風險?這自然就會引入到高科技,就是大數據。”劉世平在上述論壇上表示。
劉世平認為,大數據和網際網路基本上是分不開的。通過大數據,利用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的方法,對每一個企業,對所要授信的個人進行有效的評估,才能做好風險的評估,建立一個完善的徵信和評估體系。
上海市金融辦地方金融處處長許耀武認為,基於資訊産業革命、“網際網路+”和金融業改革開放加快的背景,我們呼喚體現網際網路精神的網際網路金融,即用戶中心、數據驅動。從客戶出發設計産品提供服務;從數據驅動,風險控制、精準行銷、趨勢預測等體現網際網路精神的金融。他透露,上海也將在今年三季度成立全市層面網際網路金融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