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先擁抱網際網路金融 國有大行比"網速"搶先機
- 發佈時間:2015-04-03 08:53:0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存款保險制度的落地,預示著利率市場化時代即將到來,競爭加劇、盈利空間收窄給傳統銀行業帶來巨大衝擊。網際網路“寶寶”、P2P行業的前後夾擊令銀行業以後的日子更加不好過。網際網路金融的崛起更是讓商業銀行不能坐以待斃,傳統的商業銀行也開始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鏖戰。那麼,在如今的搶先賽中,誰將爭得先機?
電子渠道替代率農行領先
當前,網際網路金融深刻改變著傳統金融經營模式和經營格局,以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為家族的電子銀行渠道可以不間斷地為客戶提供服務,成為網點減壓的手段,電子渠道對物理渠道的替代已越來越明顯。
根據幾大國有銀行公佈的年報數據來看,各家銀行電子渠道的業務替代率比較接近,基本在80%以上。其中,成績最好的當屬農業銀行。該行去年全年電子渠道交易筆數556.92億筆,比上年增長24.9%;電子渠道金融性交易佔比達89.6%。緊隨其後的是建設銀行,該行電子銀行和自助渠道賬務性交易量佔比提高至88.03%,較上年提高2.63個百分點。隨後才是日前高調出擊網際網路金融的工商銀行,該行超過86%的業務量是通過網上銀行為主體的電子渠道完成的,該比例較2013年提高5.8個百分點。
此外,中國銀行電子渠道對網點業務的替代率達到84.7%。相比之下,交通銀行的電子銀行分流率較低,達到83.13%,較2014年初提高了4.8個百分點。
利率市場化改革將導致銀行業整體利潤水準瞬間大幅下滑,同時網點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等趨勢也對銀行運營構成了壓力。未來客戶的行為模式和銀行物理渠道的需求將發生變化,客戶越來越偏好虛擬渠道。
電商平臺工行最牛
如果説商業銀行的信用卡網上商城只能算是小打小鬧,那麼電商平臺就可以稱之為銀行在B2B、B2C領域對網際網路企業的反攻。
如今,國有大行的電商平臺包括工商銀行的融e購、建設銀行的善融商務和交通銀行的交博匯。而從年報數據來看,融e購的交易規模顯然更為搶眼。數據顯示,融e購開業一年註冊客戶超過1200萬人,交易金額突破700億元,在全國排名前十。從黃金珠寶、手錶箱包,到飾品、家電、數位、家紡、護膚、母嬰等都有覆蓋,就連旅行、教育類産品也都能線上選購。在融e購上,可以買到理財産品、貴金屬産品和保險産品,還可以線上選房。
而善融商務方面,去年實現交易額462.79億元,年末活躍商戶達1.45萬戶。除了一般商品外,還可在金融超市下選購基金、理財、外匯、貴金屬、保險産品,而進入房e通頻道,不僅能查看房源資訊,還可以發佈買房、賣房資訊。計劃貸款的客戶可線上直接申請,並查詢審批進度及貸款賬戶情況。
交通銀行交博匯電商平臺同樣包括了數位、家居、電器、奢侈品等眾多商品種類。按照慣例,年報通常是銀行報喜的好時機,即便一些業務並非主要業務,但如果發展情況良好,銀行在披露年報時往往也會有所體現。不過,此次交通銀行並未在年報中提及交博匯的交易規模、註冊用戶數量等資訊。
移動金融勢均力敵
隨著行動通訊和網際網路高速發展,提供科技含量較高的移動銀行産品和服務成為銀行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
根據披露的數據情況來看,在移動端,中國銀行的交易金額是增長最快的,較2013年增長了4.5倍左右。該行截至去年底手機銀行客戶達到6460萬戶,較上年增長23.93%,交易規模20548.17億元,增幅459.07%;電話銀行客戶數9582萬戶,增幅7.87%。
其次是農業銀行,該行掌上銀行用戶總數達到1.11億戶,全年交易額達5.49萬億元,同比增長254.19%。掌上銀行短信客戶達到2.59億戶,年消息發送量127.87億條。
建設銀行手機銀行客戶數達到14679萬戶,較上年增長25.98%;交易額7.38萬億元,增長101.35%;交易量30.42億筆,增長155.1%。短信金融客戶達到24320萬戶,較上年增長21.93%。微信銀行客戶數達1400萬戶,其中,關注並綁定賬戶的客戶數達873萬戶。
工商銀行短信銀行和微信銀行日均業務量同比增長136%。手機銀行客戶數量比上年末增長33.6%,手機銀行除了信用卡申請、向任意手機號匯款等特色服務外,還豐富了移動生活應用場景,引入租車、醫療等新興應用。
交通銀行目前已完成第二代手機銀行建設,拓展社交平臺銀行服務,開通微信銀行、易信銀行和支付寶錢包公眾號。該行手機銀行客戶總數較年初增長56.5%;手機銀行交易筆數達1.25億筆,同比增長99.17%;手機銀行交易量達人民幣1.13萬億元,同比增長28.69%。
由於各家銀行披露的數據不盡相同,本文只能進行大致推斷,建設銀行的手機銀行交易規模最高,達到7萬億元以上;農業銀行的交易規模增速最高;而交通銀行的交易筆數及交易金額增速都較低。
觸網時代平臺才是風口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客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已經融入生活,與渠道相比,使用者更需要一種生活場景。哪家銀行能夠跟上時代的潮流,取決於銀行用多大的力氣擁抱未來。
從銀行業體系來看,五大國有銀行的資源和科技支撐力度更強,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的嘗試也會更趨多元化。據了解,目前,中行、建行、農行等銀行已經成立網路金融部,更名或撤銷電子銀行部,同時撤銷創新研發部。在專家看來,網際網路企業的優勢在於運營開發、客戶體驗較好,而商業銀行多年積累沉澱的風險管理文化和作業經驗以及同時具備的線上和線下服務能力,也是年輕的網際網路企業所難以模倣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傳統銀行業的電子銀行還未能擺脫渠道或手段的定位限制,産品的相關功能模組及其構架也大同小異,許多創新業務還無法得到滿足。
一位國有大行電子銀行部門人士表示,在1.0的網點時代,銀行競爭的關鍵是空間和時間;在2.0的網銀時代,銀行競爭的關鍵是功能和安全;進入3.0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銀行競爭的關鍵是場景和體驗。適應移動網際網路趨勢下客戶行為的變化,重構電子銀行服務是轉型的基本方向,從做産品向做客戶轉型、從做功能向做場景轉型、從做渠道向做平臺轉型,才是銀行尤其是大型銀行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之路。
興業銀行企業金融總部副總裁林榕輝指出,在網際網路金融趨勢下,傳統銀行需要將銀行的功能、業務、産品都搬到網上去,必須在網際網路上得以實現;二是必須從事線上融資,在基於交通數據和供應鏈技術的基礎上,線上融資的風險評審、自助放款、自助收款以及自助監控制度的運作;三是通過網際網路延伸金融的功能和服務,提升服務的品質,構建一個金融的商業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