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頻爆千萬元級"響雷" 堅持“剛兌”危如累卵
- 發佈時間:2015-03-21 07:37:46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今年2月份以來,紅嶺創投、銅板街、陸金所陸續爆出千萬元級乃至億元級壞賬風波
去年11月份貸幫宣佈“不兜底”後,雖然平臺未披露具體數據,但滿標速度明顯放慢
編者按:從銅板街、人人聚財,到紅嶺創投、陸金所,再到盛融線上,一些網貸的老平臺、大平臺頻頻爆出壞賬風波,在近日盛傳的對網貸平臺“3000萬元門檻和10倍杠桿管理”的消息下,讓網貸行業有風聲鶴唳的感覺。由此,破“剛兌”還是“兜底”再度引發業內爭議。打破剛兌是大勢所趨,而大部分平臺選擇了兜底,已讓網貸平臺打破剛兌陷入難以自拔的境地。
近期P2P網貸行業格外不平靜。2月份,老牌P2P平臺紅嶺創投繼去年8月底的1億元壞賬風波之後再次爆出7000萬元壞賬。3月份,綜合理財平臺銅板街被爆出現1億元壞賬。還未待市場平靜,中國平安旗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陸金所又陷入了2.5億元壞賬風波,隨後被大公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列入網際網路金融“黑名單”。
事發後,三個平臺都火速進行了回應——紅嶺創投表示將為此次壞賬兜底,並承擔本息兌付;銅板街聲明將通過擔保、回購、風險準備金等範圍內的墊付手段共同保障資産安全;陸金所則公告該問題項目由第三方提供擔保,投資者權益完全不受影響,並稱該項目與陸金所P2P業務無關。
雖然説法不同,但是三家平臺都透露出了同一個資訊——平臺或第三方將會為壞賬兜底。平臺兜底的做法無疑給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但對P2P平臺而言,消化大額壞賬的滋味卻不好受。事實上,關於P2P平臺是否該兜底實現剛性兌付在業界一直存在爭議,去年底貸幫的“不兜底宣言”則徹底將該爭議升級。那麼,在當前的P2P市場環境下,剛性兌付能夠打破嗎?
“就目前的行業現狀來看,剛性對付理論上是可以打破的,但實際上卻是絕對不能打破的,平臺必須強行兜底。”P2P網貸獨立評論人羿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打破剛性兌付確實需要一個過程”,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認為,這一過程中平臺應該建立更加完善的內部監控制度、運營流程,完善內部風險控制,提升項目風險辨別能力、運營和盈利能力。
千萬元級“大雷”頻爆
網貸平臺承諾兜底壞賬
在今年2月初,不斷有投資者在論壇發帖質疑紅嶺創投融資金額7000萬元的標的“安徽4號”存在風險,並將所存在對問題一一列明。針對該質疑,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在2月7日承認該項目確實存在問題,同日平臺發佈官方聲明表示,紅嶺創投一方面與借款企業確認債權、協商還款計劃,另一方面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申請財産保全,但由於處置時間較長,在貸款未到期前未必能夠順利變現,但仍將按期支付投資者本息。
此次並非紅嶺創投第一次出現大額壞賬,去年8月底平臺就出現1億元壞賬。對此,業內人士指出,該平臺多發房地産等傳統行業的大額借款標,在房地産下行階段容易産生壞賬。
僅隔一個月,銅板街被傳出現1億元壞賬,“資産包轉讓,小貸公司資金斷了,擔保公司不給,一個多億,要自己兜底”。隨即銅板街便發佈官方聲明表示,該小貸公司在平臺發售産品月未5000萬元,文中提及的“一個多億”與事實不符,並且平臺仍與該小貸公司保持聯繫。同時,銅板街表示將“通過擔保、回購、風險準備金等範圍內的墊付手段,共同保障資産安全”。
然而銅板街風波還未平,陸金所2.5億元壞賬風波又起。消息一齣,陸金所發佈聲明,所謂的“陸金所”實際是陸金所的子公司平安國際商業保理的應收賬款業務,與陸金所P2P業務沒有實際上的關係,該業務由第三方提供擔保,投資者權益完全不受影響,將陸金所子公司項目歸結為陸金所“壞賬”其實也混淆了不同公司主體。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連串的風波中,作為主角的紅嶺創投和陸金所都是行業中的“老標兵”,而銅板街也不是“新手”,成立至今已有兩年半的時間。而恰恰因為都是“老資歷”平臺接連爆雷,才令神經本就緊繃的網貸投資者更加心驚膽戰。不過令這三個平臺的投資者都長舒了一口氣的是,紅嶺創投和銅板街都承諾兜底來保障投資者的資産安全,而陸金所的投資者權益也不會受到子公司壞賬的影響。
對投資者來説,所投平臺對壞賬做出的兜底承諾無疑是一顆定心丸,但是對平臺自身而言,消化千萬元甚至億元壞賬的滋味卻不好受。“現實的情況是,平臺必須承諾兜底,否則沒人投。如果真出了兜不起的壞賬,就只能倒閉或者跑路”,對於當下平臺所需面臨的兜底抉擇,羿飛如此説道。
剛性兌付短期無法打破
網貸平臺面臨兩難抉擇
事實上,隨著網貸行業在國內的發展,關於P2P平臺是否該進行剛性兌付的爭議就一致存在。在從業者看來,唯有打破剛性兌付才能使P2P網貸平臺回歸純粹的信用仲介本質;但是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風險絕對是他們所厭惡的,唯有“保本保息”才能保住安全感。
而這場爭議在去年11月份深圳的P2P平臺在出現逾期宣佈不兜底後徹底升級——一邊是從業者為其敢於先吃螃蟹而鼓掌,一邊是投資者的罵聲接踵而至。但是在經過1個月多月時間的轟轟烈烈的討論之後,這場爭議又逐漸湮沒在不斷發生的新的網貸事件中。目前貸幫的運營狀況如何?記者昨日點開貸幫的官網,平臺仍在正常發標。其中,産品“月利寶”網頁顯示共有9個標,其中5個已經滿標,剩餘4個處於未滿正常狀態,進度都已過半。不過,貸幫網站並未披露任何交易數據,因此實際的運營狀況無法得知。“貸幫的情況不好説,因為沒有第三方數據可以參考。我們圈子裏已經沒有人投了,都是被套住的老投資者在‘扯皮’”,一位資深投資人告訴記者,“那次同一個壞賬,人人聚財兜底了,所以後來他們獲得了很多用戶。”
“貸幫宣佈不兜底後,平臺的運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不少P2P平臺通過宣傳兜底來增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並建立信任關係,貸幫平臺宣佈不兜底,無疑讓投資者充分意識到投資的風險,可能降低投資意願,平臺對投資者吸引力下降,潛在客戶可能流失”,霍肖樺談道。
對P2P網貸行業而言,剛性兌付是否應該打破?霍肖樺認為應該打破,“投資者應該充分意識到風險,同樣平臺要吸引投資則必須加強運營,提高鑒別投資項目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行業的有序、健康運營,不然可能如龐氏騙局一般,自欺欺人而已。”在他看來,打破剛性兌付,短期內將對行業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對於不少投資者而言,只是看中高收益,盲目進行投資,而對項目風險視而不見,或者即使意識到風險,也期待剛性兌付來保本收益,而平臺也抓住這一點,乘機做大,但是當漏洞大到平臺難以支付,那麼損失更加慘重。打破剛性兌付,將倒逼平臺更加公開化經營狀況,促使平臺提升運營能力。
羿飛表示,目前一旦有平臺不能兜底,投資者承擔損失的情況發生,只要事件落實平臺立即就會遭到擠兌。
“打破剛性兌付確實需要一個過程”,霍肖樺對記者表示,對平臺而言,平臺應該建立更加完善的內部監控制度、運營流程,完善內部風險控制,提升項目風險辨別能力、平臺運營和盈利能力,以此來取信投資者;另外,可以成立P2P行業風險基金,一旦發生投資損失,儘量將投資者損失降低,以此來保持平臺對投資者的吸引力,確保行業的穩健發展。
“當網貸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慢慢大家對風險的看法成熟了,也許不剛兌也逐步實現了。但不剛兌前提是,逾期、壞賬也會有人管和問責”,羿飛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