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P2P迎流動性大考 高收益平台資金鏈易斷裂

  • 發佈時間:2015-02-13 09:01:18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隨著今年宏觀經濟持續下行,資産品質惡化的情況還將加劇。與此同時,受監管政策落地在即、P2P行業增長放緩、股市分流資金等因素影響,2015年P2P行業的大環境正在改變,而由此引發的流動性風險可能會成為這場風暴的根源]

  盛融線上董事長劉志軍在自己網站上發表的一封公開信揭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2月11日,盛融線上發佈公告承認平台資金緊張,並做出了限額提現的説明。這家成立4年多的P2P平臺,累計成交額已有165億元,目前待收貸款餘額超過9億元,涉及10萬多投資人。

  年關難過,P2P的流動性問題正在壓倒越來越多的平臺。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波風險已經從籍籍無名的小平臺向成立2年以上的中型平臺蔓延。就在上個月,另外一家位於北京的裏外貸也出現資金鏈斷裂,涉及待收本息9.34億元。

  盛融線上、裏外貸的事件並非偶然。

  隨著今年宏觀經濟持續下行,資産品質惡化的情況還將加劇。與此同時,受監管政策落地在即、P2P行業增長放緩、股市分流資金等因素影響,2015年P2P行業的大環境正在改變,而由此引發的流動性風險可能會成為這場風暴的根源。

  P2P的流動性大考

  先來了解一下,2015年P2P借貸行業的大環境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據零壹財經估算,國內P2P借貸行業2014全年的交易規模約為2500億~3000億元,是2013年1100億元的2~3倍。如果加上大量難以統計的線下平臺、通道型業務,整體交易規模可能超過4000億元,貸款餘額超過1500億元。

  但另一組數據顯示,在2013年之前,因平臺數目、資金需求有限,網路資金的供給相對充沛。但2013年開始,大量平臺涌現,各類金融資産紛紛借助網路渠道進行銷售,而P2P投資用戶數量並未等比例上升,網路資金的供應開始短缺。

  這一狀況在2014年越發嚴重。據零壹財經研究總監李耀東介紹,目前國內P2P借貸投資用戶量大致在200萬人,較之去年增長不足一倍,遠不及交易規模的增速,每人平均年度累計投資額超過10萬元。

  “池子在快速擴大,但池裏的水卻沒有等比例地增加。”某P2P借貸平臺合夥人認為,一個健康的發展方式應該是交易規模的增速與市場參與者的增速相當,但當前投資人的增速顯然遠低於行業的發展速度。

  當然,投資人和資金增速的放緩已經引發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獲取交易客戶成本的提升。目前,不少平臺的獲客成本平均高達300~500元,而這個數字還在隨著競爭的加劇而增加。如此高額的成本投入也在拖垮越來越多的平臺。

  綜合來看,筆者認為,儘管中國P2P借貸市場前景廣闊,但未來的增長態勢會逐漸回歸理性,過去空白市場帶來的增長紅利正在消退。在此背景下,經過了增長高峰的P2P借貸行業正進入市場格局重塑的過程。

  在此背景下,進入2015年,中國的P2P借貸平臺除了要面對行業增速放緩而帶來的整體流動性緊張外,行業內部兩極分化格局的加劇也將引發資金的重新分配,進而導致部分平臺的資金短缺問題更加嚴重。

  網貸天眼提供的資料顯示,按照慣例,P2P借貸平臺的資金兌付主要集中在1月中下旬到2月中旬。再加上受到年末資金來源緊張的影響,2015年1月行業整體成交額下降明顯。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人貸、宜人貸和積木盒子等知名度較高的平臺成交額卻出現顯著增長。網貸天眼認為,行業資金已經出現投資人向信賴度較高的平臺聚集的現象。這也意味著,那些不規範、風險高的平臺流動性問題會加速暴露。

  當然,還有就是監管政策落地漸近、股市走強分流資金也對P2P借貸行業帶來的一些影響,在此就不贅述了。

  風暴會從哪開始?

  因此在筆者看來,基於上述邏輯,在大環境的變遷之下,以盛融線上、裏外貸為代表的一批投資收益率偏高、單筆借款額偏大、業務增長過猛的P2P平臺抗壓能力最弱,必然會最早出現問題。

  先來看一看這兩家平臺的基本數據:從收益來看,根據網貸天眼的統計,裏外貸平臺發佈的借款標名義年利率長期處於20%左右。當綜合考量平臺每筆借款標的借款獎勵的時候,該平臺的平均綜合年利率為39.76%,峰值高達65%。

  而盛融線上平臺發佈的借款標綜合年利率波動極大,從2.5%~56%不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表面來看,盛融線上的平均綜合年利率為14.85%,但仔細比較可以發現,平臺上年利率低於7%的借款標借款金額不足平臺總額5%,而這部分借款標的數量卻佔到了47%以上,因而拉低了總體借款利率。

  與此同時,翻看這兩家平臺或者同類型平臺的數據可以發現,它們所吸引的投資人逐利性較強,平均投資額度也較高,盛融線上成立至今的筆均成交額超過56.32萬元,而裏外貸成立至1月22日的筆均成交額約為17.57萬元。

  由於從去年末開始,隨著牛市的到來,不少網際網路理財資金被分流進了股市。從收益和風險的偏好來看,最容易將資金轉入股市的也是那些鎖定15%、18%甚至更高收益的人群。而這部分正好是盛融線上、裏外貸等平臺覆蓋的市場。

  所以,筆者認為,如果今年行情持續向好,部分投資人轉投股市,那些鎖定高收益、高風險的P2P借貸平臺將會比同行承受更大的流動性壓力,也最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

  另外,網貸天眼的數據顯示,裏外貸運營時間近兩年,至今借款人僅42人,每位借款人筆均借款額31.89萬元,借款人中筆均借款額最高可達200萬元,前20名借款人借款總額佔比高達99.66%。

  而盛融線上運營4年多,至今約有借款人1971名,每人平均借款額超過641萬元,借款總額超過1億元的借款人有56名人數佔比不足3%,借款額卻佔到平臺借款總額的50.71%。

  通常而言,如此大額、高息的借款都有自融的嫌疑,而事後也證明了這個判斷的準確性。以盛融線上為例,其負責人劉志軍就通過tonyliu一個賬號,在自家平臺上借了1.89億。

  盛融線上、裏外貸的事件不是終點。P2P行業發展環境的變遷、行業格局的重塑正在進行,而這場風暴才剛剛開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