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盤盛融線上剝離9億元壞賬 好又貸前景難測
- 發佈時間:2015-03-21 07:36:24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圖片來源:資料圖)
好又貸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新盛融線上主推上市公司或國有大型企業承兌的電子商業承兌匯票理財業務。
近日,勤上光電參股的網貸平臺好又貸宣佈,將與出現近9億元兌付問題的盛融線上合作組建新平臺,據記者了解最新消息,新平臺將不承擔原盛融線上的任何債務。
“新盛融線上的運營主體不承擔原盛融線上的任何債權債務,目前新公司名字尚未確定,正在按照程式走。”好又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網貸之家行業研究員張葉霞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個人比較看淡此次合作。投資人信任度是平臺得以發展的關鍵之一,在盛融線上未解決原投資人債務之前,合作組建新平臺肯定飽受爭議,對新平臺運營來講也不會是正面的。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投資人權益保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任度構建也不是簡單的事情。”
好又貸“吞”盛融線上
風險依然偏高
資料顯示,盛融線上成立於2010年11月,公司實際註冊名稱為志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1000萬元,法人為劉志軍,合夥人為李敏、廣州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和廣州凱炬科技企業孵化器。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盛融線上待收金額約9.21億元,涉及投資者超萬名。截至2015年2月10日,盛融線上共有22581筆成功借款,整體融資規模涉及127億元,總借款人不到2000人。其中不乏大額投資者,數十名投資者投資額度高達千萬元,而借款人也非常集中,前十名的借款大戶待還金額亦在千萬元以上。
據了解,盛融線上線上共有擔保標、流轉標、友情標和普通標,綜合年利率約19.57%,且沒有第三方資金託管。
在盛融線上出現兌付危機之後,坊間就有消息傳出,盛融線上將和好又貸重組的消息。
但當時,好又貸立刻撇清關係,特別指出不會承擔盛融線上的債權債務,也是害怕影響自身平臺上的投資人的信心,給自己帶來擠兌風險。
有意思的是,近日,好又貸卻又連發公告承認了合作事宜。成交量僅為1.55億元的好又貸“吞”下了成交量上百億元的P2P老平臺盛融線上,被業界戲稱為“蛇吞象”。
“我沒聽過這種説法,不加以評論。”好又貸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但外界更關心的是,盛融線上自陷入提現困難後,9億元兌付資金從哪兒來,如何解決投資者兌現的問題,依然懸而未決。
在本報記者採訪中,好又貸的相關負責人也一再強調,“重組是將原來債務剝離,新建個平臺,盛融線上的債務將由其原本主體承擔。”但當記者問其重組細節時,他則拒絕吐露更多。他僅表示,“新盛融線上平臺主推上市公司或國有大型企業承兌的電子商業承兌匯票理財業務,尤以在國有控股的深圳前海金融資産交易所掛牌轉讓的電子商業承兌匯票為主。
張葉霞表示,“據好又貸表述,新盛融線上平臺上線後,也將獨立開發融資項目。在新平臺合作這塊,目前雙方資訊披露不充分,不管是盛融線上原債權轉為新平臺股權,還是其他合作細節都未公佈,新平臺的法律風險較高。”
投資者不買賬
質疑合作動機
網貸天眼副總裁潘瑾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好又貸可能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引導盛融線上的投資人到自己的平臺上。但目前,投資人對雙方出臺的提現方案非常不滿,好又貸的意圖可能落空。”
好又貸也公開表示過,合作是因為看中原盛融線上的人才及投資者資源,但不少業內人士質疑好又貸與盛融線上合作的動機。
“好又貸重組盛融的邏輯令人困惑。一般來講,網貸平臺被收購通常考慮四個方面的價值:團隊、技術、品牌和渠道。盛融線上爆出提現困難之後,在這四個方面都看不出有收購價值。從盛融“委託”廣東好又貸平臺代發提現來看,好又貸可能看中的是盛融線上的數十萬投資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將投資人引流到自己的平臺。但目前投資人對雙方出臺的提現方案非常不滿。”潘瑾健對本報記者表示。
也有業內人士對此質疑稱,“都是爛賬,如果不存在某些利益關係,怎麼合作呢?”
早在重組傳聞剛剛傳出時,曾有盛融線上的投資人期待,在好又貸背後上市公司的支援下,可以解決盛融線上的提現問題,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就算是變賣盛融線上的平臺以及股權,也能一定程度回籠資金,補償投資人。
目前來看,這一期待未必能夠實現。
記者也嘗試與盛融線上一些投資人溝通了解,但很多投資人拒絕溝通此事,更多的則是希望能早日“解套”。
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吐露,“盛融線上在業內一直以自融著稱,借款人多是股東的關聯企業甚至是老闆劉志軍本人,曾受到投資人熱捧,成交額超過300億元,很多自融平臺融來資金之後,平臺將資金投向民間高利貸賺取利差。”
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好又貸公司與盛融線上達成合作,其前景是機會大於挑戰。好又貸公司風險控制在業內較為知名,審核制度嚴格降低了逾期風險。不過兩者面臨的信任危機問題或更加棘手,主要是盛融線上出現過問題,兩者合作或不能留住客戶,反而會給好又貸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