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市公司扎堆涌入P2P網貸行業

  • 發佈時間:2014-10-28 03:35:03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傳奇”破滅》後續

  全國多個網貸平臺出問題,但成交量仍在增長

  上市公司扎堆涌入P2P網貸行業

  投資者別只看“靠山”,忘了風險

  □本報記者 褚睿雅

  上周,浙江“傳奇投資”資金鏈斷裂,兩名主要負責人被刑拘。

  10月以來,全國已有近20家P2P網貸平臺出現問題。記者發現,一些確有觸動的投資者,開始放棄不知名的小平臺,把資金投向大平臺。

  於是,一些有“背景”的P2P平臺開始快速成長,其中有不少背靠的是A股上市公司。

  不過,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不管“靠山”多硬,P2P行業目前仍是高風險的。同時,進入第四季度,市場資金面相對偏緊,投資者還需警惕流動性風險。

  投資者開始青睞大平臺

  儘管問題頻現,但10月以來全國網貸平臺的整體成交量仍繼續衝高。

  記者從“網貸之家”了解到的數據顯示,上週全國網貸成交量達75.59億元,環比(與前一週相比)上升了8.95%。全國73%的網貸平臺的成交量在增長,投資需求仍然旺盛。

  紅嶺創投、陸金所、溫州貸、鑫合匯、有利網、微貸網、人人貸、盛融線上、積木盒子、合拍線上等平臺上周成交量位居前十位,累計成交量佔全國的27.54%。

  不過,網貸行業的人氣有所下降。上周,活躍投資人數和活躍借款人數分別達36.90萬人和3.91萬人,較前一週分別下降了3.73%和14.81%。觀察上周成交量處於前十位的平臺,可以看出,資金正傾向於流向大平臺。

  從借款期限來看,網貸行業平均借款期限呈現上升趨勢,上周平均借款期限為7.22月,較上周(7.03月)略微上升。

  前十位平臺的平均借款期限達10.91月,其中宜人貸上周借款期限達33.48月,環比前一週上升1.61%,超越陸金所位於第一位。銀客網、紅嶺創投上周借款期限下降幅度較大,分別下降了11.63%和10.23%。另外,你我貸、人人貸、銀豆網等成交量較大的平臺,借款期限也有不同程度上升。

  再看網貸行業的綜合投資收益率,上周的數值為16.68%,較前一週下降6個基點。

  從近期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變動趨勢來看,下降趨勢逐漸趨緩。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網貸平臺降息已經持續很長時間,許多平臺的綜合收益率已經下降到相對合理範圍;另一原因是,進入年底,市場資金面較為緊張。

  儘管如此,業內人士仍提醒投資者,P2P風險仍然屬於高發期,一定要謹慎投資。

  上市公司扎堆涌入P2P行業

  今年,P2P網貸行業發展迅猛,泥沙俱下。截至9月,全國P2P網貸運營平臺已達1438家,環比增速為6%;網貸成交量達262.33億元,環比增長5%。預計今年全年總成交量將達2400億元。

  在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開始涉足P2P網貸領域。

  據統計,截至目前,有近30家上市公司涉足P2P業務。此外,禦銀股份通達股份方正證券順網科技等投資的P2P平臺正在籌備或內測中。

  此外,“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 A股上市公司跨界P2P網貸的大多是屬於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自身所處行業也與金融業相去甚遠;平臺的年化收益率區間在8%-18%之間;財務狀況方面,基本每股收益和凈利潤是採集自各公司2014年半年報,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各異,有4家出現虧損。

  上市公司係的P2P網貸平臺基本都是今年剛上線,從優勢上來説,一般有上市公司背景的平臺,資金實力相較“草根”平臺更為厚實;品牌影響力廣,便於前期的平臺推廣。其次,一般平臺業務發展初期的難點是尋找信用好的借款人或項目,而上市公司有自身所處産業鏈及上下游客戶為保障,因此,在初始客戶資源方面有一定優勢,尤其在優質借款人方面。另外,上市公司的信用背書,也使投資人對平臺更有安全感。

  可以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加入這一市場。A股上市公司批量進軍P2P網貸對於行業來講,一方面加劇了行業競爭,有利於提高準入門檻,加速行業淘汰;另一方面也促進了行業發展,提高行業整體的合規和有序。

  不過,上市公司跨行進入P2P網貸行業,勢必缺乏相應的運營經驗和人才,對於行業本身的不熟悉,會引來平臺運營能力的質疑聲。

  另外,儘管上市公司有著“先天優勢”,但對於不熟悉的審貸風險把控,也是它們面臨的一大難關。

  ■連結

  “跑路”平臺多為資金池模式

  P2P資金託管

  是個大問題

  P2P網貸“跑路”事件時有發生,而“跑路”平臺多數為資金池模式。誰來看住P2P投資者的錢不被“卷走”?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正在資金託管領域拼搶市場。

  “‘卷款’的問題平臺絕大部分採取資金池模式,簡單講就是投資人把錢充到了平臺。”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觀研究員趙慶明表示,目前這種業務模式在P2P市場上佔了相當一部分比例。

  專家介紹,不少問題平臺利用資金池掩蓋壞賬,搞龐氏騙局,除了提供部分資金給虛假投資人和還款,其餘款項直接匯入平臺老闆賬戶,為平臺管理者“卷錢”“跑路”創造了條件。

  近期剛拿到B輪融資的積木盒子副總裁李賀告訴記者:“建立資金池的P2P平臺並不一定就會作惡,但它肯定會導致資金不透明,存在較大風險。”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儘管監管機構不讓P2P做資金池,但沒拿出明確的監管措施,對於P2P的資金託管也沒有做硬性要求,更沒有明確資金託管由誰來做。”

  近期,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主任王岩岫強調,P2P機構自己不能碰錢,應回歸其資訊仲介本質,資金進行第三方託管,而且不能以存款代替託管。

  “時下P2P風險過高,監管細節也不知何時才能推出,銀行對於P2P資金託管業務還比較審慎。”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P2P的託管資金並不大,但所要付出的監管和審核成本卻不小。”

  不過,也有銀行人士指出,不是銀行不想做P2P平臺託管,而是P2P平臺和第三方機構合作較深,介入難度大。

  與銀行謹小慎微相比,第三方支付機構已經在P2P資金託管領域大展拳腳。

  郭田勇認為,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優勢在於,和P2P平臺都是基於網際網路金融誕生的,二者對網際網路客戶的資金軌跡跟蹤、單個客戶“點對點”的服務都有相似之處,公司屬性更匹配。

  不過趙慶明則認為,相比第三方支付,銀行更有公信力,它的託管業務是有相應的法律條文作指導的。

  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