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網貸平臺“不兜底”: 左手天堂右手地獄

  • 發佈時間:2015-03-21 07:37:1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當下的P2P網貸行業也正經歷著哈姆雷特式的煩惱——兜底還是不兜底,這是個問題。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自然希望網貸平臺能夠兜底,這樣就能高枕無憂地享受高收益。對平臺而言,兜底本是在規模越來越大的網貸市場中爭奪客戶的利器,但是當兜底成為行業的常態,平臺反而會被兜底掣肘,如果誰先提出不兜底註定會淪為犧牲品——當還款沒有完全保障時,具有趨利避害本性的投資者還會願意繼續投資嗎?

  而這就是目前網貸平臺必須面對的殘酷事實,要麼兜底繼續求生,要麼被投資者淘汰。

  從表面上看,兜底似乎是網貸平臺被投資者所迫作出的無奈選擇。但是,投資者難道已經脆弱到無法承擔一星半點的風險了嗎?在筆者看來,網貸行業所探討的“打破剛性兌付”已經偷換了概念。

  所謂剛性兌付,指項目産品發生兌付困難時,公司需要兜底處理,即從投資者手中回購債權再自行處理。這一過程實際是將風險從投資者身上後置到平臺身上。而打破剛性兌付,則是當項目産品發生逾期時平臺不再選擇馬上兜底,而是根據流程走,不論是拍賣抵押物還是其他手段,最終再將處置所得資金歸還給投資者。這屬於風險前置。無論風險是前置還是後置,當一個項目盡職調查完整、抵押物足值、風控措施到位,理論上來説風險都是可控的。而且即使一個項目發生問題,也不會影響到平臺上其他項目和整體運營。

  但是事實上,在以往發生的逾期案例中99%以上的平臺都出現“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情況——當一個項目發生問題,整個平臺就限制提現了——拆標、自融、假標隨之暴露。平臺一旦選擇不兜底,在其限制提現後幾乎沒有一個能夠做到把大部分本金歸還給投資者,最終的結果就是跑路或者直接倒閉。而此時投資者面臨的就是100%的本金損失,即使預期年化收益率能達到30%,風險和收益也極為不對等。因此,在目前的網貸市場環境下,不兜底、打破剛性兌付對投資者而言與不兌付有什麼區別?

  誠然,剛性兌付會使市場不能進行有效的風險區分和確定合理的風險溢價,抬高了無風險收益率,導致風險累積。但是,在P2P網貸市場還未成熟、P2P平臺資訊還不透明、投資者還不能理性看待風險、監管政策還尚未出臺的行業大環境下,討論是否該打破剛性兌付根本是無意義的。這是因為,要龐氏騙局打破剛性兌付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