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年,因校園貸引發的“裸貸”、借款賭博、無力還貸選擇自殺等惡性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為加強監管,各地乃至中央部門接連出臺相關文件:去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佈《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應對處置機制;8月,銀監會在《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新聞發佈會上,明確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推動整改“校園貸”問題;深圳、重慶等地也紛紛出臺“校園貸”專項管理辦法。
一年多的高壓整治下,校園貸市場逐步“退燒”。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2月底,全國共有47家校園貸平臺選擇退出校園貸市場,其中不乏你我貸、趣店等行業巨頭。然而這場“退燒”還遠遠沒有停止的跡象,4月,麥子金服旗下名校貸也宣佈將於7月暫停新增校園網貸業務。
麥子金服懂事長黃大容表示,隨著近期銀監會對於校園網貸的監管政策出臺,校園網貸市場正在逐步有序地停止或整改,因此內部覺得想要給監管層減少壓力,也想要給校園貸市場的其他公司一種警示,讓他們重新正視校園貸市場規範化發展的話題。那麼,巨頭接連推出,是否意味著校園貸市場行將就木?
不可否認,校園貸的興起填補了普惠金融校園市場的空白。從名校貸2016年對外披露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出,有41%的借款申請微創業,其平臺用戶也不乏通過微創業等途徑實現個人價值的事例,《科技日報》也曾聚焦過名校貸用戶——安慶師範學院何俊的創業故事。雖然説由於不良平臺給校園貸市場帶了一些負面影響,但校園貸執法如果採取一刀切,勢必會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效果。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大學作為進入社會的跳板,應該了解一些最基本的金融常識,未來無論是工作和創業,金融都與其一生息息相關。多數學生在進入大學時已經超過18歲,成為了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應該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樹立健全的財商。名校貸CEO曾慶輝向記者透露,暫停校園貸市場新增業務後,名校貸將專注各類校園公益事業。“任何對學生有幫助的非盈利性事務,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校園公益事業,校園反欺詐和揭穿針對大學生的騙術等更是我們發力的重點。”曾慶輝説。
隨著巨頭的相繼退場,校園貸市場前路如何尚未可知。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市場上有太多非法校園貸平臺,他們不僅名目繁多,而且套路重重,社會閱歷尚淺、辨別能力差的大學生,一不小心就會陷入騙局。
大學校園不是法外之地,對違法違規的“校園貸”行為必須堅決打擊,不能手軟;而大學生群體也是金融消費者,應提供合適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堵“偏門”是當務之急,開“正門”是治本之策,只有標本兼治,才有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分清校園貸平臺合法與非法的邊界,清理、整治非法校園貸平臺,鼓勵引導正規校園貸平臺,監管部門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