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理財 > 網際網路金融 > 正文

字號:  

票據理財高收益背後是什麼

  • 發佈時間:2014-09-19 07: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 忱  責任編輯:畢曉娟

  隨著近來“寶寶們”的收益率走到“破4”的邊緣,“10%”、“9.8%”等高收益的票據理財産品吸引了不少關注的目光。而隨著阿里巴巴、新浪、蘇寧、京東等網際網路企業的加入,票據理財的熱度也進一步升溫。

  不過,近來資金面並不緊張,央行連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方式保持流動性適度寬鬆,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處於較低水準,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和7天期Shibor利率在3.7%上下波動。銀河證券銀行業研究員李凱表示,目前寬鬆的流動性環境,實際上並不支援高利率産品,這也是最近一段時間“寶寶們”的收益率走低的主要原因。那麼,票據理財産品為何能獨享如此高的收益,其收益來自於票據本身,還是另有他途?如此高收益的産品是否會吸走大量資金,甚至成為取代“寶寶們”的一股新勢力?

  “超高”收益來自補貼

  記者發現,雖然票據理財産品時有驚艷表現,但其收益率差異較大,並非每一款産品都能達到人們津津樂道的“10%”的“超高”水準。中國票據網發佈的數據顯示,近來票據貼現利率在5%左右徘徊。業內人士分析,單純依靠票據自身,肯定無法達到9%以上的收益率,高收益可能是來自産品發行方的補貼。

  新浪微財富最近推出的一款票據理財産品,收益率到了7%以下。微財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7%以上的收益率都來自於微財富與合作方的補貼。世界盃期間微財富和票據寶公司合作推出的一款産品收益達到9.8%,除了7%的票據本身收益之外,還有1.8%的合作夥伴補貼以及1%的微財富平臺補貼;最近推出的産品中收益最高的是與上海普蘭金融合作推出的一款産品,收益率達到10%,其收益組成則是7%的票據本身收益+3%的微財富平臺補貼。該負責人表示,微財富推出的産品對接的主要是小微企業票據,現在市場上這類票據的收益在6%至7%。無獨有偶,蘇寧和京東在8月推出的票據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也在6%至7%之間。而這一收益水準,大約僅比8月底5.2%的銀行理財産品平均收益高1個百分點。

  網際網路金融千人會執行秘書長蔡凱龍認為,這種靠補貼提高回報率吸引眼球的方式,短期可達到宣傳廣告的效果,但如果沒有真正紮實的回報,長久難以為繼。這種説法並非危言聳聽,商家倒貼從來都不是長久之計,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背後也都有網際網路大佬支撐,他們的瘋狂補貼競賽也曾轟轟烈烈,如今早已煙消雲散。

  相對來説,票據理財産品的風險相對可控,但未必100%無風險。李凱分析,票據出現風險的一個可能是銀行倒閉,在目前的環境下,這種可能性是比較小的;另外,現在商業銀行和專門做票據業務的公司的相關業務經驗比較豐富,只要是銀行——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負責承兌的票據,由於虛假票據、克隆票等因素導致投資者的本金受損屬於小概率事件。蔡凱龍表示,票據理財“無門檻、無風險、高收益”、“百分之百零風險”之類的宣傳,實際都走在監管的邊界,冒著違規的風險。另外,也有業內人士提醒,不能排除銀行因資金緊張等原因延遲兌付,導致投資人收益無法及時到賬的可能性。

  微財富相關負責人表示,客觀來説,任何投資都會有風險,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在投資之前應該對投資標的、有可能出現的風險、包括自己對風險的承受程度有一個比較合理的預判。如果真的出現違約,公司將根據具體産品的相關條款和情況,挽回投資者的損失。就平臺方而言,微財富正在積極引入保險。一旦成功引入保險,未來將會對所有微財富賬戶資金安全進行相關賬戶保證保險,如果發生資金安全問題,保險公司會按照條約負責賠付。

  難言取代“寶寶”

  隨著市場熱度的提升,票據理財産品時常在推出之後就遭遇秒殺。這一方面體現了高收益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饑餓行銷策略:讓投資者想買買不到,持續吊起大家的胃口,在這條路上,“小米”早已走得很遠。

  不過,所有的饑餓行銷都是雙刃劍,那些收益率高於7%、明顯由商家提供補貼的産品,幾乎搶到就是賺到,而搶不到的投資者,就要承擔本金的機會成本。在積極的參與受挫之後,他們可能會産生對這類産品“供貨”能力的質疑。這種質疑並非毫無道理。票據理財市場規模相對較小,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從業者的擴展能力和投資者的選擇。

  蔡凱龍分析,小微企業的票據由於額度不高,很難得到銀行的青睞,導致流動性不高,貼現利率較高。通過票據理財産品,中小企業能夠以銀行的承兌匯票作為質押擔保,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直接向投資者募集資金。但這部分票據規模較小,中國票據市場規模達4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98%以上都牢牢掌握在大企業和大銀行手中,而大企業的票據更容易在銀行裏貼現並得到更低的貼現率。樂觀估計,只有2%左右即1萬億元的票據市場屬於小微企業。

  也就是説,票據理財産品發行方只能從這1萬億元的票據之中選取兌付風險低的品種,進而包裝成産品在網際網路上銷售。與之相比,截至6月末,與“寶寶們”掛鉤的國內貨幣基金總規模已達15926.04億元。

  另外,與“寶寶們”在用戶體驗方面的差異,也是限制票據理財産品成為理財市場“顛覆者”的一大因素。以“餘額寶”為例,其前期的高收益固然是吸引用戶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其收益率下滑之後,它的用戶數量和資金規模仍然高居榜首。如此高的用戶黏性與其良好的用戶體驗相關。蔡凱龍表示,從“T+0”到餘額寶和支付寶的無縫連接,打通消費和理財的界限,最後融入到阿裏整個體系中。這樣一個生態圈,極大提高了用戶體驗,增大了用戶黏性。

  而票據理財産品上線時間很短,與第三方支付的銜接也有待磨合,在用戶體驗上還有很多可以改進之處。其高收益當然看起來很美,但如果僅靠補貼、搶購,很難取代“寶寶們”的市場地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