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漸漸變味的藝術品收藏

  • 發佈時間:2015-04-09 13:47:26  來源:人民網  作者:盧建波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漸漸變味的藝術品收藏

漸漸變味的藝術品收藏

漸漸變味的藝術品收藏

  在藝術品巨大的賺錢效應面前,95%的收藏者都把收藏當成了投資,殊不知這種變了味的收藏直接導致了藝術品價格背離價值的怪現象。

  眾所週知,在古代,收藏是一件賞心的樂事,收藏者是以欣賞、喜愛為先,對於藏品有著深厚的情感,是輕易不會出手,他們的收藏更像是一種文化消費,就像是看一場電影,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享受。他們玩收藏的境界是獲得藏品獨自把玩,從中領略鑒賞的愉悅,坐擁奇珍,秘不示人享受自我陶醉,或是期待成為知識淵博的大鑒賞家,獲取眾星捧月的尊敬與榮耀。

  在古人看來,收藏的魅力也極大的。即無論你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只要一走進收藏之時,常會感到知識的貧乏和淺薄;儘管自信眼力如何過人,在浩如煙海、五花八門的歷史面前,也會感到力不從心;即使自己富甲天下、擁有千萬,當投入到收藏中,也會常常感到囊中羞澀,捉襟見肘。所以在古代的收藏圈,眼力才是最受尊重的,沒有身份地位高低貴賤之分。那些高傲的達官顯貴,腰纏萬貫的大款,滿腹錦綸的文人墨客只要一腳踏進收藏市場,昔日的高傲、清高、自持、驕橫、權勢都被這滿世界的古董新品、贗品、舊品所洗滌,立馬變成了淘寶者,像普通人一樣激動、亢奮、懊惱、悔恨,常為幾個銅板斤斤計較,爭得面紅耳赤。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藝術品市場發展十分迅速,藝術品交易市場變得越來越活躍。相關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藝術品成交額是200個億,2011年為500個億,而到了2012年就超過了1000個億,一舉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有權威機構保守估計,目前國內的收藏人群在2009年就突破了1億人。可見,隨著人們生活水準和文化素質的不斷提升,歷史上為文人雅士所喜愛的收藏,已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而近年來藝術品快速升值所彰顯出來的巨大賺錢效應,更是讓藝術品市場也成為了繼股票、房地産之後的又一投資平臺。

  也許正是因為如今大家的投資意識太強,因此在藝術品巨大的賺錢效應面前,95%的收藏者都把收藏當成了炒股票,殊不知這種只注重經濟效應的價值取向,卻導致了如今國內的收藏投資越來越變味,而這種變味的收藏也直接導致了藝術品價格背離價值的怪現象。

  如今的收藏投資越來越變味,主要表現在收藏的觀念上。在古代,收藏者多以欣賞、喜愛為先,對於藏品有著深厚的情感,鍾情于藏品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追求的是精神享受。而如今的收藏投資者,玩收藏的目的更多看重的是經濟價值。主要表現在收藏過程中為了追求經濟價值的最大化,往往主觀的東西太多,甚至常常計劃趕不上變化,或者根本就沒計劃,完全以獲取最大的投資回報來構成收藏,缺少方向,説白了就是只求追趕市場熱點和經濟價值,今年熱炒什麼就買什麼,永遠不會考慮藏品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價值。

  實際上收藏不是財富的堆積,就好比一桌宴席,有鮑魚燕翅,也要有青菜好湯來搭配,所以在數以億計的收藏人群面前,只有極少數的收藏投資者才能取得成功。著名收藏家馬未都説,不管你以什麼目進入收藏,都逃脫不了文化對你的誘惑。增值的快樂,無需諱言,但這種快樂是短暫的。可見,收藏的真正本質在於過程中享受著收藏的真正樂趣,不斷地領悟著收藏的本質和內在之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