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藝術品市場降溫所為何來

  • 發佈時間:2014-10-13 08:48:13  來源:人民網  作者:馮家駁  責任編輯:畢曉娟

  2014年,藝術品拍賣市場有點降溫。雖然據相關部門的“春拍”統計表明:市場規模較2013年春拍略有提升,但如果與高峰的2011年春拍相比,無論成交額、拍品均價以及成交率均未達到當年的高度。且幾大家有指標性意義的拍賣公司的成交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時在北京舉辦春拍的拍賣公司比去年也減少了近20%。

  推而論之,整個藝術品、收藏品市場也都顯得景氣不足。具有代表性的北京潘家園市場的客流量也大不如以前,其他藝術品市場則更差些,有的新建市場幾乎可以用門可羅雀來形容。經營者也叫苦連連,最近接觸了一位在某古玩城經營玉器的商戶,他抱怨説:“今年以來,每月都賠錢,尤其是8月份僅做成兩筆生意,成交額只有3000元。還不夠攤位費的零頭。其他家的生意也大體如此,沒見有太好的。”

  另據中國美術家網發佈的一篇名為《當代國畫家生存狀況調查》的文章披露,大部分職業畫家的生存狀況令人堪憂,甚至説“底層畫家,艱難糊口”、“專門搞書畫創作的藝術家有80%左右的人被經濟問題左右,無法完全靜下心來搞藝術創作。”

  以上種種,足可以看出業界對目前藝術品市場形勢的估計不夠樂觀。

  眾所週知,藝術品市場的下行不是始於今年,而是始於2011年下半年。以藝術品拍賣市場為例: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聯合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推出第四期《2013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所示的《文物藝術品拍賣成交額趨勢圖》即可看清楚這一事實。

  藝術品拍賣在進入21世紀以來,經歷了2004-2005年的一個高峰之後,有過兩三年的下行,2008年探底後,則一路飆升,到2011年上半年達到峰值。然而下半年則突然拐入下滑軌道,全年成交額下降了47.88%。而後到2013年又有小幅回升,達到了2010年的水準。至於2014年年景如何?我看可能頂多與2013年大體相當。拍賣市場如此,整個藝術品、收藏品市場也不會有大的波瀾。

  為什麼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額在經歷了一個榮列全球第一的高潮之後,突然下滑並倒退到四五年前的水準呢?有人把目前藝術品市場不夠景氣歸結為是全國乃至世界經濟形勢使然,無疑答案是正確的!總體經濟形勢不振,各行各業均有表現,作為一個與民眾日常生活相關係數較小的藝術品市場豈能獨善其身?

  但仔細想來,僅把藝術品市場的變化歸結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答案又不夠完整,不夠全面,總覺得還應該做更深入的分析。

  我看,藝術品市場下行除了總體經濟形勢之外是不是還有如下幾個內外在因素:

  其一,數字統計的問題。

  據《2013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披露,“截至2014年5月15日,2013年成交(350.95億元)拍品款共完成結算198.73億元,結算進度56.63%,與去年同期的56.05%相比略有提高。目前仍有152.22億元尚未完成結款。”這一段文字表明,我們統計的年成交額還是個“虛數”,距離實實在在的成交量還有不小的距離,且這些“準成交”的標的以後付不付款還未可知。所以拿一個各拍賣公司報上來的“虛數”做參照並不能準確地反映市場的實際變化。因此,如果擠出那些雖然成交但沒有付款交割的水分,僅看完稅後的實際成交額,2011年還是不是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巔峰或者是在什麼水準上的巔峰就值得商榷了。同理,2013年的下滑幅度也就得重新考量了。

  其二,金融資本攪動了藝術品市場。

  21世紀之初,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可以説是以比較穩健的態勢發展,到2004年出現了一個小高潮。這個小高潮卻讓金融企業看到了商機。於是就有了一隻基金的介入炒作,這只基金以50萬美元天價購買了某當代畫家組畫,開始吃藝術品市場的“豆腐”了。2007年,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取得了“藝術基金”的牌照。當年即推出了首只銀行藝術品理財産品—“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投資于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當代藝術品和少量古代書畫作品。2009年國內又出現了第一隻藝術品私募基金—紅珊瑚一期。此後藝術品信託産品大量涌現,最高峰時達到200多只。

  藝術品金融産品將藝術品視為和股票、債券一樣的標的物和工具,追求的是市場價格而不是藝術價值,具有極強的投機性。故此,為了達到利潤最大化則將股市的一套運作模式移植到藝術品市場上來。2009至2011年間,因為金融資本高調介入,高價購買藝術品,從而人為地推高了藝術品價格,擴大了成交量,使2011年文物藝術品拍賣的成交額達到了553億的虛假高峰。然而,到2013年,由於多家信託公司有近30億元的藝術品信託産品陸續到期,所以不得不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大量拋售近一兩年吃進的標的物。因為藝術品的流動性不同於股票,企圖在短時期內通過拍賣將大量的,而且是炒高價格的作品出售變現,很難達到預期的價位,甚至沒人接盤。從而也致使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拍品均價、成交額和成交率同時下降。而拍賣市場又是整個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拍賣市場中價格降低以及成交額和成交率的下降也就帶動了整體藝術品市場的下滑。可以説,金融資本的介入對藝術品市場而言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其三,社會心態發生變化引起市場的下滑。

  曾幾何時,中國人在衝破“史無前例”的文化禁錮之後,便出現一股對“破四舊”的反思,重新認識到了在那個“火紅的年代”被砸掉、被焚燬的歷代藝術品的價值。上世紀80年代,潘家園自發的淩晨古玩市場在違法違規的指責下形成並頑強地堅持下來;90年代初,冒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風險,先由民間發起動議的“92北京國際拍賣會”都是這種反思的明證。

  由於相關管理部門主政者的開明,這些順應民意行為得到了官方默許或支援,藝術品市場得以逐漸做大,從而激發了一部分人的文物藝術品的收藏熱情。南北幾家藝術品拍賣公司的成立和各地古玩市場的開放進一步推動了收藏熱。收藏熱反過來又推動了藝術品市場的發展。

  20餘年來,在藝術品拍賣市場捷報頻傳、屢爆天價的影響下,藝術品收藏熱不斷升溫,到了幾近發燒的程度。這時候人們的心理髮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購買藝術品不再是為了欣賞、不再是為了把玩,也不再是為了收藏,而是為了投資,為了升值賺錢。從而藝術品也就不再是“物”,而是“貨”了!可憐那些劫後余生的文物、那些凝聚著藝術家們心血的藝術品珍品也就淪為任人倒買倒賣的天價“生貨、熟貨”了。

  為了賺錢,贗品大行其道了;為了賺錢,藝術家們開始批量化生産了;為了賺錢,指鹿為馬的“鑒定家”出山“坐臺”了;為了賺錢,金融資本興風作浪了;為了賺錢,“假拍”、“拍假”現象屢禁不止了;為了賺錢,先富起來的大款們囤積居奇了;為了賺錢,“國寶幫”忿忿不平了;為了賺錢,媒體大張旗鼓地“忽悠”了……

  這時候,收藏愛好者和企圖通過藝術品發財的投資客們在付出高昂的“學費”之後;在收集到一屋子或者有行無市的,或者根本就是贗品的“垃圾”而不能出手之後,驀然回首,突然發現自己原來做了“套中人”。不由得驚嘆:我的錢都去哪兒了?!他們對藝術品市場失望了。悠著點兒買,悠著點兒賣,便成了社會的共識。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理性回歸”吧!

  可以説,在20餘年的時間裏,大眾心態從反思文革對文物藝術品的破壞到對藝術品市場的渴求,再到對藝術品市場的失望,來了一圈兒“否定之否定”。可以説:收藏者、投資者失去對市場的信任是引起市場下滑的原因之一。

  其四,政策的變化導致藝術品市場的變化。

  在過去的若干年裏,藝術品不僅僅淪為投資商們博弈的籌碼,還變成了政客們通往晉陞之路的鋪路石,變成了投機商們敲開執政者方便之門的敲門磚。過去有一個繞密碼説:“喝茅臺(600519,股吧)的不買茅臺,不喝茅臺的倒買茅臺。”我看這句話裏面的“茅臺”換成“藝術品”也是合乎邏輯的。行賄受賄之風盛行吹皺了藝術品市場的一潭春水。

  目前還沒有見到過統計藝術品交易中有多少是當作“禮品”而成交的份額,卻聽説一個個倒了臺的大小“老虎”們的窩中堆藏著大量文物藝術品類的“禮物”。可以確信,這些東西絕大部分來自藝術品市場!也可以確信,這些“禮品”曾經為火熱的藝術品市場提供了相當比重的貢獻率!

  而今,中央反腐意志堅決,“打虎滅蠅”力度空前,貫徹“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的工作強力推進。高壓之下已經初步形成了官員“不敢貪”的社會氛圍。中央的反腐倡廉決策無疑是一劑治國安邦的良藥、猛藥,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反腐倡廉的強力推進,必然大大遏制了以請客送禮之名行貪污賄賂之實的惡劣風氣。因而高檔餐飲、煙酒、奢侈品以及文物藝術品市場受到影響是很自然的。如果在藝術品市場中大幅度地減少甚至完全消滅那部分作為行賄“禮品”之用的交易,表現出市場一度的消沉,交易額下滑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結果了。

  另外,除了上述之列,藝術品市場中還存在著大量的不講誠信、盲目擴張、惡性競爭、浮誇瞞報等等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把市場攪得很亂,也是藝術品市場必然下滑的原因。  總之,造成藝術品市場下滑不僅僅是由於受經濟形勢影響,而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