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什麼樣的作品更值得收藏?

  • 發佈時間:2015-02-02 04:51:38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收藏大勢

  日前,南方日報報道了收藏家羅淵自創六項指標衡量藝術品收藏價值一事(見1月26日南方日報A19版),這在藝術界和投資收藏界一石擊起千層浪。連日來,不斷有藝術家、評論家和收藏家致電本報,對這一標準展開激烈討論,質疑者有之,附和者有之,不彈不讚者亦有之。

  當前,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已經發起對4000億元規模的上攻。在剛剛過去的一年,由於外部環境的影響,整個市場雖然仍在調整階段,但這絲毫沒有妨礙越來越多新的收藏者進入到這個行業。不管在國外,還是在國內,藝術品市場都具有體量龐大、標準缺位的同樣特點。然而,對於群體規模不斷擴增的社會中産階層來説,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人執著把藝術品視為像股票、房地産一樣的投資品。於是,一種本來為“引導和傳承社會文化的功能”而生的精神産品,無可避免地被物質化、財産化,“什麼樣的藝術品更具有投資價值”似乎已經成為這個特殊的行業難以回避的話題。由此,羅淵關於藝術品價值評判的六項標準,成為引爆藝術界和投資界兩個輿論場的導火索。

  藝術品進入市場的目的就是交易,並通過交易來實現在不同收藏者之間的流通。這使得藝術品也具有了商品和一般投資品的屬性。因而,評判一件藝術品的收藏價值,似乎不僅僅關乎學術界的利益,還關乎經營者(買家)、收藏者(買家)和其他所有這個行業的參與者的利益。那麼,作為帶著投資目的進入這個市場的收藏者來説,到底應該以什麼樣的標準來判斷一件藝術品的價值?下面就來聽聽南方日報收藏版的下列發言嘉賓們的精彩觀點。●南方日報記者 馮善書

  ■附議

  作為價值判斷標準還需修正

  孫戈 (藝術家,廣東省美協理事)

  不一定很準確,但很有道理。羅淵是成功者,但也擔了很大的風險。説有些藏家不懂畫可以理解,畫家不懂畫似不可理喻,但“畫家不買畫”也好像是一條不成文的慣例。羅淵搞收藏和經營,正是發揮了他能詩畫、善經營的長處。

  郭勇 (收藏家,策展人)

  個人認為羅先生的標準還是比較合理的,對初入門的收藏者有一定指導意義。早年我大批量收藏賴少其先生的作品,基本上也是從這幾方面進行價值分析:賴少其先生專業背景可得30分,因為早在30年代魯迅倡導的新興版畫運動就是主要幹將,後成為新徽派版畫的開山之師;藝術風格可得30分,他到安徽後把版畫與新安畫派合理的結合,形成獨特的焦墨山水。回到廣州後,吸收嶺南畫派的色彩,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被稱為當代東方印象主義;書法可得10分;作品題材可得8分,因為他主要是山水,花鳥次之,人物就更少;學識和文化修養可得8分,因為他是真正的藝術家和藝術組織者,而不是像黃賓虹那樣的純文人,與張大千亦有不同;畫家美譽度可得10分。近年來賴老作品的價值已經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得到藏家的普遍認可,這也從側面印證,這套標準是有參考價值的。

  張向東 (華藝廊總經理)

  對這種説法若認真你就傻了,對這種説法不認真也同樣是傻。羅先生這種説法與某些所謂藝術市場指數一樣,勉強作為參考可以,但不能作為收藏依據。收藏往大里説,最高境界是一種對社會文化的引導及傳承;對個人而言,是一種綜合文化素養的體現;投資獲益只是普通路徑。現今的問題是對前兩點遺忘或忽略,過分看重最後一點,所以好壞真假亂象紛呈。

  胡紅拴 (著名美術評論家)

  藝術有其自身的特質和規律,特別是國畫藝術作品的高低,與藝術家的筆墨功夫、文化修養等息息相關。具體到某一件藝術品來説,其藝術性、文化性、創新性、時代性等眾多構成元素,決定了此藝術品的價值,這些元素當然與創作該藝術品的藝術家所站的高度密切相關。閻立本的《步輦圖》雍容華美乃國畫經典,徐渭的《榴實圖》寥寥幾筆同樣意境悠遠、美奐絕倫。這些,均與閻立本、徐渭的藝術、文化修養密不可分。那麼,如何判斷藝術品的高低以決定其是否具有收藏價值?在這“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刻,對入行還不是很深的收藏者來説,不妨“借船出海”從以下四點入手一試:一是看作者是否具有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或相當於該級別,即具有省部級級別並具有國家正式編制的全國性部門或組織批准授予的會員(館員)稱號;二是看作品是否有獨創性,立意是否好;三是看作者作品影響是否廣泛,是否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好評;四是將作者與同時代相當水準的書畫家比較,看是否具有“高、大、上”,是否“有高度,上檔次,有水準”。

  劉志強 (小佑軒畫廊藝術總監,廣東省收藏家協會理事)

  這個打分制、對收藏藝術品、尤其是初入收藏行業的人員具有指導作用。打分制可以逐步成為行業標準,但是現有的這個百分制、較適合中國畫即國畫,可進一步對版面、油畫、水彩畫等畫種細化。專業30分比分較大,因為非專業人士也有突出的畫家;同樣,風格30分比分也較大,風格的準繩是什麼?也許只有等風格的標準定下後才能細分。我的建議是百分制中要有加分制,主要針對具有影響力、創造性和社會公認的畫家,或者具有突出貢獻的畫家,加上10分或20分。然後大力推廣80分以上的畫家,建議收藏者謹防60分以下的畫家。大張旗鼓宣傳這個打分制,必然在書畫界引起共鳴,目的是推介優秀的、具有收藏意義的藝術品,使群眾的認識得到提高,把江湖畫家的地頭儘量縮小,讓收藏品的品質提升一個層次。y

  白嵐 (美術評論家,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在買藝術品之前,首先要明確的是究竟是為了收藏還是為了投資。當然,好的收藏也會帶來經濟效益,只是各自的樂趣不同。另外一點就是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為。個人認為藝術家作品的風格、技法和人品修為,是判斷藝術品值得收藏與否的必要條件,有獨特的風格,作品才能從藝術個性上打動人,嫺熟的技法是藝術家能夠自如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基礎,而寬闊的胸懷、高尚的人格、深厚的人文修為則是決定藝術家能否在藝術的道路上成就自我並持續達到藝術高峰的最終考量。特別是藝術家的個人修為,決定了藝術家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深層感悟。個人修為包括了品行和修養,其中既有為人從藝的底線和原則,也有藝術家的人文素養的深厚程度,僅僅依靠“技”與“藝”的藝術家,大抵也是走不遠的。

  胡錦雄 (收藏家,廣東省收藏家協會理事、鑒定委員會委員)

  在我看來,判斷藝術品的價值應以作品為本位,因此藝術風格在作品的價值體系裏邊應佔有更大比重,可以打到50分。藝術風格是一個藝術家的靈魂,藝術家的成長、成功,其作品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均由藝術風格所決定。反而專業背景分數不一定要這麼高,很多大師級的藝術家,如齊白石、黃賓虹等人,也不是科班出身。要成為一名出色的中國畫家,不一定要求在院校受過專業培訓,其天資也很重要。

  盧中見 (藝術家,廣東省美協理事,廣東省青年美協副主席)

  目前市場上的購買行為大致可分兩種,一種是價值收購(即投資),另一種藝術收藏。前者為羅淵先生所講,後者則主要為追求作品具有獨立的人格精神和思想高度,必須建立新的審美思想觀。在已有的觀念上建立新的審美思想理念,也就是説在傳統的大道上向前挪動一點,非常難得,美術史之道不會客氣地留下傳承之鏈之印記。

  ■點評

  周彥生:藝術性是第一位的

  周彥生 (著名畫家,廣州美院教授)

  每個人都可以對藝術有不同的看法。而藝術形式本身也是多樣化的,有以少勝多,也有以多取勝,就如同文學作品那樣,李白的詩歌很美,曹雪芹的《紅樓夢》也同樣非常精彩。藝術創新是古今中外每位藝術家一直追求的。但是,新不一定都是好作品,然而,好的作品都是新的。畫面內容能夠通過筆墨表達的就無需借助文字,藝術品不需要旁白。我幾十年追求的是既有藝術價值又有社會價值的創作理念。第一藝術性要高,這是給專業人看的。第二要美,是給觀眾看的。我反對孤芳自賞,也反對用低俗作品污染社會。畫家的責任是用高雅的作品感染人。

  陳永鏘:真誠就可拿滿分

  陳永鏘 (著名畫家,嶺南畫派紀念館名譽館長,中國美協原理事)

  羅丹曾講過:“藝術是學會真誠的一門功課。”我認為,一名藝術家,只要能夠做到對自己的心靈真誠,就可以拿到滿分,至於所謂的技巧,或者其他什麼東西都是白搭,藝術家不必自以為是。藝術不是競技,也不是比賽,只要從心靈出發,回到心靈。

  應以藝術作品為價值本位

  ■辯論

  李琰 (美術評論家)

  我更傾向於認為畫家的專業背景佔0分,藝術風格佔10分,學識和文化修養佔50分,書法水準佔20分,畫家個人品格佔20分。為何把一個人的學養看得如此重要,因為其作品的藝術高度由此決定,近現代國畫大師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無不如此,古之趙孟頫、黃公望等人亦無不如此。中國畫到最後就是在畫學養。風格似人的長像,性格有差異自然藝術風格就有差異,但風格有品格高下之分,而這個高下,最終也是由學養決定。可能有人問,為何只給畫家個人品格20分?原因是個人品格的標準具有時代性和區域性。

  張弘 (藝術家,廣州市美協副主席,廣州美院教授)

  藝術的評判標準其實很難量化得那麼具體,羅淵先生的分檔亦有可商榷的地方,比如:有專業背景的不一定都能是30分,還是要看具體的人,專業背景的也未必就一定會有收藏價值,業餘、民間中也會有高手。當然,整體的比例人數一定是有專業背景的畫家人數要高很多。其實還是要看作品的風格、特性,特別是呈現出的格調、品味以及藝術功力。畫家的美譽當然是要了解,但在浮躁、炒作的今天,很多有實力的藝術家仍只是埋頭創作,不懂包裝,而有些善於包裝、更懂忽悠的某些“畫家”似乎也會造成美譽度更高的假像,有時讓收藏者完全無法判斷。

  姚學智 (收藏家,書法家)

  收藏是一個複雜豐富的事情,打分不妥,就像評作品,大家都認為不錯的往往是平庸之作,收藏根據每個收藏人的專業水準與興趣來定,沒有規律。若從純粹投資角度來講,就要看手中有多少錢來決定,如買房子,有大錢買精品,追求獨一無二,有小錢買新秀或沒炒作的畫家作品,切忌江湖畫家藝人糊塗胡寫之流,那些東西廢紙不如。以畫家從藝時間長短來判斷作品內在價值是沒有根據的,有些人畫了一輩子,作品也沒有上過市展省展,跟時間沒有關係。關鍵是作品好,一是紮實功底,二是創新意識(自己的符號),三是良好的平臺,四是個人學養。

  劉釋之 (美術評論家,藝術家)

  客觀而言,羅淵先生關於藝術品收藏的若干標準,確實為世俗提供了一種可操作的選擇,這對於藝術品收藏的“掃盲”是有一定的作用的,這個層面是值得肯定的。但藝術品收藏,終歸是要回到藝術品本身,讓藝術品自己來説話。衡量藝術品的標準有很多,但最終要由藝術品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來決定其自身價值。就中國畫而言,主要看:一、其畫面有無將中國文化最深沉、博大、靈敏、單純和優雅的一面略無爽失地傳達出來;二、畫面的藝術飽和度、純粹度和忠誠度如何,技法上有哪些創新?三、有無解決掉橫亙在藝術家面前的藝術課題,在藝術史上有何貢獻?四、書法、詩歌依然是判斷中國畫藝術的兩大重要依據。以上四個標準,是衡量中國畫藝術價值的一把尺子。

  ■回應

  羅淵:批評有助完善

  羅淵 (收藏家,藝術家)

  諸位美術界前輩、同行、評論界專家及收藏界朋友高屋建瓴、入木三分的發言,均讓本人受益匪淺,相信其他藝術品收藏者亦會深有同感。當初提出從六個方面判定藝術品價值的標準,目的實為拋磚引玉,吸引更多資深業內人士來參與討論。個人認為,不管是持批評性的,還是持肯定性的觀點,都必定有助於進一步完善這一標準,為剛入門的收藏者增加更有價值的審美視覺和參考意見。

  回到我提出的那六項標準,所謂專業背景,實為排除那些玩票式的或剛入行不久卻炒作成大名家的書畫作者,個人認為,收藏一位從事繪畫實踐達30年以上(少數天才可放寬到10—20年)的畫家的作品,其投資價值安全系數相對要比入行時間短的畫家的作品高;而所謂藝術風格,是為了排除畫匠式的畫家,我認為只有形成了自己個人的藝術風格,與其他畫家的作品在某些藝術特點上形成顯著差異,並得到藝術同行普遍認可的作品,才具有收藏價值,像齊白石、張大千、陸儼少等大師,在學術上都有自己的重要地位,其作品的藝術識別度都非常高。反之,只懂得一味模倣古人或同行的藝術品作品,是沒有多少意義的。

  (編者注:歡迎有不同看法的讀者繼續加入南方日報收藏版的大討論,聯繫郵箱fengshanshu@163.com,來信請註明“討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