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白菜價的攝影藝術市場:困窘也可能是機會

  • 發佈時間:2015-10-28 09:28:10  來源:東方網  作者:俞冰夏  責任編輯:張明江

  比起抽象的 20 世紀上半葉和觀念主導的 20 世紀下半葉藝術來説,亞洲藏家對攝影的接受度可能更高一些,跟著懷舊直覺走的中國藏家更是如此。(圖:Photo Shanghai 作為如今亞洲唯一一個攝影博覽會,似乎有前途開拓甚至可能如主辦方之願,“教育”出某種以上海為中心的新興市場——尤其在稅務問題因為交易額不那麼高,並不至於讓藏家望而卻步的情況下)

  Photo Shanghai 今年才辦了第二屆,但它作為新博覽會的感受卻並不強烈,很可能因為國際展覽中心的場地以往在這個時間會舉辦已經不存在的當代藝術博覽會 SH Contemporary。對我這樣並不從事藝術品買賣的人來説,雖然明白這兩個展會的性質與規模均不同(畢竟,攝影的純買賣價值比起當代藝術要低得多),卻沒法不感到一絲懷舊。SH Contemporary一直到兩三年前還是上海唯一的當代藝術博覽會,我對它有某種意義上的好感,因為它讓我想起紐約的軍械庫博覽會——同樣在大而無當的空間舉行,每走幾步就有個品牌 VIP 休息室,畫總是挂得歪歪扭扭擠作一團,門口不遠的地方一定停著贊助商的汽車,加到府票便宜,看熱鬧的人頭攢動的場面具備一場集市應有的氣味。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像現在一樣熟悉藝術博覽會的商業模式。然而這兩三年內,藝術博覽會好像成為了本市的新興行業,與 Photo Shanghai 同一時間在西岸有同樣只辦到第二年的藝術與設計博覽會。11 月規模愈發龐大的 Art 021 從去年在外灘源的場地今年也會“升級”入上海展覽中心,加上商業地産老闆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近年來熱衷於收藏藝術,藝術與商業的關係也好像理所當然了。這樣濃厚的商業氣氛下,出現了 Photo Shanghai,一場總交易額也許(我猜測)不超過西岸一張畫的藝術博覽會,不得不有點讓人尊敬。

  攝影發燒友,就我觀察,與當代藝術愛好者雖然有所重疊,卻並不完全是同一群人。從事攝影藝術的畫廊少,像北京的三影堂或者倫敦的 Atlas 那樣純粹經營攝影藝術的機構全世界範圍內都屈指可數,二級市場更是次要。據蘇富比的數據,2014 年 4 月到 2015 年 4 月之間,攝影部每場拍賣總價最高在 50 萬美元左右,與之相比,當代藝術場次基本都在兩三百萬美元以上。買賣攝影作品與買賣其他具有收藏性的藝術品(油畫、雕塑、紙上作品為主)和裝飾品非常不同。攝影作品是印刷品,因此具有不唯一性。大多數市場上出售的攝影作品都是印數少則幾幅多則上百幅當中的一幅,同時,畫廊作為賣方通常不提供裝裱,你可以想像對藏家來説不僅缺乏買到什麼大畫或者巨型雕塑的神聖感,也很難有立竿見影的二級市場價值。更不用説攝影作品裏幾乎沒有古董,且在網際網路時代,下載攝影作品的大圖實在太容易。

  今年 Photo Shanghai 上出現的一個比較好笑的故事是一家國外畫廊帶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拍攝的舊上海。這家中文不太好作風也有點隨性的畫廊標簽上寫出了“國民當”的錯別字以及“1944 年上海被制服”的神翻譯,引來大量圍觀群眾。這些老照片自然對上海人有特殊意義,然而它們是布列松非常有名的作品,早已被反覆印成不知道多少種印刷品(比如書),我很難想像銷售成績會很理想。這屆 Photo Shanghai 上至少有三家機構在出售布列松不同時期的作品,對大師級藝術品來説簡直是白菜價,最貴也不過幾萬歐元。

  攝影作品的另一個問題是攝影並不只是一門藝術,它本身有一定的實用性。現在説這個可能有點無聊,畢竟這是個金融投機的時代,但藝術品早年具有收藏價值的一大原因是它除了好看以外沒別的實際用處。然而攝影有所不同。Photo Shanghai 上除了布列松、荒木經惟、森山大道、馬丁·帕爾、張克純等攝影藝術領域廣為人知的名字,出現得最頻繁的還有時尚攝影。瑪麗蓮·夢露或者碧姬·芭鐸早年時尚雜誌上的硬照可能以海報的形式出現在很多男青年的床頭,也可能啟發了很多時尚愛好者,但作為藝術品的屬性有點牽強。不可否認,攝影愛好者多崇尚高製作成本的産品,好在 Photo Shanghai 上商業攝影的數量總的來説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之下,通常媚俗的建築攝影和大畫幅景觀攝影也相對吸引眼球,這次展會上我並沒有看到多少。攝影界具有某種標桿性的馬格南和萊卡各自有展位,雖然馬格南和萊卡本身與藝術沒有多大關係,從事的也不是攝影藝術品的買賣。

  此次 Photo Shanghai 的重磅展覽是高古軒畫廊的塔林·西蒙(Taryn Simon)展覽,一組相當繁複的詹姆斯·邦德主題攝影作品,整個作品名字叫《西印度群島之鳥》,題意來自鳥類學家“詹姆斯·邦德”本人,邦德小説作者伊安·弗萊明用了他的名字。這組拍攝邦女郎、邦手槍、邦道具和邦座駕的作品數量之巨,技法之精妙確實值得驚嘆。以買賣為目的博覽會上,通常展覽屬性略弱,攝影作為當代藝術一部分,最重要的意義並不在於單張作品,而是作為整體的觀念性。引起我注意的觀念藝術家還包括一位相對冷門的瑞典藝術家斯坦納爾·克裏斯滕森(Steinar Christensen),他層次豐富的看似景觀攝影的作品當中包含了鏡面反射的概念,通常把週遭的環境直接融入到畫面當中。另一位有趣的藝術家來自一家叫“Voila!”的志趣顯然很不主流的洛杉磯畫廊,他們帶來了巴黎藝術家托馬斯·蘇比提爾(Thomas Subtil)。這些作品在我看來具有當代藝術屬性,價格也算得上便宜,似乎是入門藏家可以考慮的東西——雖然“入門藏家”好像也不是以價格劃分的。

  不過從另一種意義來説,真的收藏攝影藝術的藏家可能動機更單純,並不是出於倒賣投機的目的。Photo Shanghai 作為如今亞洲唯一一個攝影博覽會,似乎有前途開拓甚至可能如主辦方之願,“教育”出某種以上海為中心的新興市場——尤其在稅務問題因為交易額不那麼高,並不至於讓藏家望而卻步的情況下。畢竟比起抽象的 20 世紀上半葉和觀念主導的 20 世紀下半葉藝術來説,亞洲藏家對攝影的接受度可能更高一些,跟著懷舊直覺走的中國藏家更是如此。

  來源:外灘畫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