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攝影書的收藏
- 發佈時間:2015-09-25 00:31:59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2年6月4日,“過雲樓”珍藏在北京拍出2.16億元的價位,並出現了一場“國家優先購買”的爭奪,引起了社會對古籍善本價值和收藏的關注。早在2006年,一本出版于1873年的《福州和閩江》攝影集在紐約索斯比拍出了18萬美元(時價約135萬元人民幣),去年在歐洲的拍賣市場傳出34.5萬歐元的成交紀錄,這應該是最貴的中國攝影畫冊了。
華辰影像在2009年推出“中國攝影史重要古籍善本書”拍賣後,一批由於政治和歷史原因所“遺失”的攝影古籍善本陸續浮出,其中不少以圖像史料的面目現于收藏市場的攝影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藝術品的屬性,在中國攝影文化傳承中國攝影文化發展史、視覺藝術史、中外交流史,中國美術史、傳播史上都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價值。
攝影書出版網站總監瓊克·柯爾伯(Joerg Colberg,The Independent Photo Book)認為“一本優秀的攝影書,需要不同元素,如照片、編輯、排序、設計、構造等等整體的和諧。一本好的攝影書就是一件藝術品,”
收藏攝影書,第一注重攝影家的藝術成就,其次是圖書出版作為藝術品的屬性,加之發行量、出版年代、版本、品相,有無作家簽名以及被收藏的歷史等諸多因素。以創下300多萬成交記錄的《福州和閩江》為例,作者是擁有“攝影的馬可·波羅之稱的”約翰·湯姆遜(Jone Thomson),他因出版有《中國與中國人的畫冊》(The Illustration of China and Its People)和《倫敦街頭的生活》(Street Life in London)而成就為攝影史上“紀實攝影前驅”。據蘇富比拍賣行所介紹,《福州和閩江》一書當時共出版有46本,目前有案可稽不過十本,大多收藏于歐美的各大博物館和圖書館,目前國內尚無收藏紀錄。其次,《福州和閩江》是目前出現在收藏市場上最早的中國的攝影畫冊,採用碳素(Carbon Printing)的印刷照片,在收藏市場上等同於版畫,具有複數藝術品的屬性。由此可見,《福州和閩江》因具有以上眾多因素,而具有了很高的藝術品收藏價值。
最精緻的攝影書《揚子風景》。1926年出版的《揚子風景》是目前筆者見到的裝幀最為考究、設計最為精美的攝影書,彩色織錦封面,內收圖片50幀,其中包括有手工上色的原版銀鹽彩色照片12張,其他為印製于影寫紙上的圖片,全部手工粘貼在已經預留有印刷外框的空白頁中。作者唐納德·曼尼是中國攝影史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風光攝影大家,自1899年來華到1941年在上海去世,一直在中國沿海地區進行商業活動。作為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攝影師,曼尼堅守著傳統的濕版攝影工藝,同時受到19世紀末畫意攝影的影響,他的作品善於採用側逆光拍攝,十分注重光影的層次與質感,呈現出朦朧而細膩的獨特美感,極具個人風格。除此以外,唐納德·曼尼還出版了相當數量、極為經典的中國題材的影集,其中包括《北京盛觀》、《中國的南與北》、《中國美術畫·江南風景》等。曼尼的《揚子風景》以攝影家獨特的視角記錄了長江流域尤其是三峽宜昌至重慶段的自然及人文景觀,每頁還印有線條流暢的插畫,編號限量1000本,參考價格在5萬元左右。曼尼的另一本精品書《北京美觀》收錄了北京風光66 張,自出版後多次再版,最為珍貴的是出版于1920年的第一版,限量1000本,目前的參考價格應該在3萬元-5萬元。
第一本人體攝影集。德國(另一説奧地利)攝影家漢茨·馮·佩克哈默1928年出版的德文《百美影》是歷史上第一本中國人體攝影集,在歐洲引起了巨大反響。佩克哈默父母都從事過照相館業,他在參軍後和中國結緣,熱愛中國文化,多次來中國攝影,出版有多本中國影集,其中收入200張照片的《北京美觀》以高水準的攝影視覺記錄了上世紀20年代末北京的風土人情和社會現狀,入選2012年德國獲獎圖書《1918--1945年德文攝影書》,而奠定了他在德國攝影史的地位。《百美影》拍攝于澳門的紅燈區,收入照片31張,構圖精美、色調柔和,充滿了東方情調和光影,優美地呈現出風塵女的纖細腰肢和裸體,以中國第一本裸體攝影集奠定了佩克哈默在中國攝影史上的地位,目前《百美影》的市場價格在萬元以上。同一位攝影家,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攝影文化中,會因不同的作品奠定其相同的地位。
最獨特的私家書。駐華大使阿方斯·穆默·馮·施瓦茨恩斯坦茨于1901年出版的《北京》也是一本十分珍貴的攝影集。施瓦茨恩斯坦茨是1900年6月來華,接替在崇文門內大街被義和團殺害的德國公使克林德。他將作為攝影愛好者在北京拍攝的照片結集製作出“私家書”,作為禮品送親朋好友。因該書從未公開發行,且發行量一説為500本,市面上十分罕見,也是收藏的珍品,目前市場價格可達3萬元-5萬元之高。
1908年出版的《西藏與拉薩》也是一本十分珍貴的藏品,該畫冊收入有約翰·克勞德·懷特拍攝的53幅鉑金印相,內容反映了英國第二次侵藏戰爭從錫金甘托克至拉薩的行動,為英國當局認為“透露了英國的秘密”予以召回,據説只有少數幾部流傳於世,分別藏于大英圖書館、英國皇家地理協會、印度事務部圖書館,是二十世紀初西藏地區地理、文化、歷史的最為重要的影像紀錄和攝影藝術品,市場成交價達到了50萬人民幣。
此外,攝影古籍善本書的收藏,還可以關注出版商。出版曼尼《揚子風景》的上海別發印書局,就是清末民初國內最重要的攝影書出版商。別發印書局1876年成立於上海,為了迎合西方讀者對中國影像的市場需求,他們出版了大量帶有中國各地風景民俗的書籍,如《廈門》和《鼓浪嶼》、《今日之滬江》、《這就是上海》、《三峽影集》和為企事業定制出版的《慎昌洋行廿五週年紀念冊》等,部分書籍是以原版照片粘貼入冊製作,影像之精美,裝幀之考究,可謂冠絕全國。1933年,別發書局出版了民國攝影名家郭錫麒的《南京影集》不僅是收藏攝影家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考證二戰前南京歷史風物的重要依據。該書由甘迺光作序,林森題字,在倫敦以銅版紙精印,裝幀十分精緻。因別發印書局在新中國成立後退出中國市場,導致我們對其的出版發行狀況不甚了解。
早期在中國的攝影圖書出版商還有“華生”、上海商務印書館、良友畫報等,它們都出版有一批重要的攝影書。如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 年出版的《燕京勝跡》是一本大尺寸(40.2×32.1cm)的精品書,收入70張高水準的北京地區景觀照片,該書收藏特色之一是正值中年的北大教授胡適為其撰寫了前序,現市場價格高達10萬元。可惜目前我們對該書的出版者赫伯特·C·懷特和攝影師的了解不多。
在早期國內出版的攝影古籍善本書,最重要之一當數1933年由商務印書館印製的《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是書收有12幅德籍攝影家恩斯特·奧爾末拍攝于1873年的圓明園影像。1932年留學德國的民國著名藝術史學家滕固從中國建築研究學者恩斯特·柏石曼處挖掘出這批可能為圓明園被英法聯軍劫毀後最早的遺跡照片,編著了這本重要的圓明園畫冊,目前市場上的價格可達3萬元-5萬元人民幣。攝影師恩斯特·奧爾末,德國人,中文名字“阿理文”,其在華攝影活動幾乎不為中國攝影史所了解,直至2009年英國著名東方攝影史學家泰勒·伯耐特出版《中國攝影史》中才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奧爾末,他1867年開設廈門第一家照相館,後進入清政府海關供職。是最早在廈門和台灣拍攝的攝影師之一,也是中國早期攝影史上一位“遺失”的攝影家。
良友圖書是中國第一家主營圖像出版機構,1925年由伍聯德在上海創辦,他們出版的圖書、畫冊、影集一直是收藏市場中的熱點。30年代良友圖書出版的《中國風景美》、《中國建築美》、《中國雕刻美》、《中華景象——全國攝影總集》,由“良友全國攝影旅行團”拍攝,手工貼入冊高品質的原版照片,為民國的精品攝影畫冊,其單價已達五萬元左右。該書的封面分別由汪精衛、林森、甘迺光等民國高官題字、簽名蓋章,可見民國的高管與當時時尚的攝影關係密切。良友圖書于1930年出版的《甲午中日戰事攝影集》,收錄了由日本從軍寫真班拍攝的甲午中日戰爭的攝影作品。因中國人在甲午戰爭中的失利,以及科學技術的落後,沒有留下有關甲午戰爭的任何影像資料。這段歷史的影像主要由日本人拍攝,而國際上有關甲午戰爭的影像出版也主要來自日本。良友圖書出版該書,可以讓人們了解民國時期中國對甲午戰爭的觀點和態度。
從出現在市場上的攝影古籍善本書可以看到,自1884年甲午戰爭後,日本就開始在中國進行大量的影像採集活動,在清末民國出版了大批有關中國的攝影畫冊,以引起日本國民對中國的興趣,如山本誠陽《北清事變寫真貼》(1901),小川一真《日清戰爭寫真貼》(1895-96)和《清國北京皇城寫真貼》(1906),山本讚七郎的《北京》(1906),三舩寫真館拍攝的《滿洲名勝寫真帖》(1911),兒島鷺麿編撰、天津山本照相館攝製的《北清大觀》(1912),山根倬三《長江大觀》(1917),竹內苞雄編《廬山風景》(2冊,1918),山中定次郎編、印數不過50 冊的《天龍山石佛集》(1928),中井宗太郎等編著的《大同石佛大觀》(1925)/《大同石佛藝術論》(1946),廣陵寫真通訊社《青島相冊》(1928),長澤寫真館《上海風俗志》(1933),關野貞和竹島卓一編《遼金時代建築及其佛像》(1934),山崎鋆一郎《熱河之展望》(1937),村田治郎編《大同大華嚴寺》(1943),逸見梅榮的《滿蒙北支的宗教美術》(4冊,1943),羽館易拍攝、朝日新聞社發行行限量五千冊的《雲岡石佛群》(1944)等。其中有些出版物的印製版數十分稀少,如《天龍山石佛集》的印數不過50 冊;呈現遼金時代最重要的佛教建築華嚴寺民國時期的全貌的《大同大華嚴寺》僅是樣書,其中收錄有大同華嚴寺建築、佛像等圖版共計88 頁,印製極精,尺寸為55×44cm,體例龐大,是書編輯後未及付梓即在美軍的轟炸下盡失版樣,至今未再版,國內有案可稽的兩冊樣書分別存在北京文物研究所和中國建築圖書館。目前在市場上的成交價僅為人民幣4萬元-5萬元,遠低於其價值。
收藏古籍善本攝影書還可以拓展到早期攝影雜誌,特別是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採用手工將蛋白照片粘貼入冊的定期出版物。目前已知最早的採用照片的雜誌是由英國人查爾斯·蘭德勒·戴維斯創刊于1868年3月的《中國雜誌》,至1870年共出版4卷,據查證只有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藏有完整的一套,是最為稀缺的藏品之一。此外,由約翰·布萊克主編的《遠東》雜誌(詳見2013年5月《攝影世界》),也是很珍貴的藏品。
共産黨早期出版的紅色攝影出版物,如解放區出版的攝影培訓刊物,在收藏市場上也有不俗的表現,如新聞攝影局1951-1952年出版的《攝影工作》是新中國第一本攝影雜誌,6本一套的成交價達2.3萬元,五十年代新華社出版的《攝影業務》(《攝影世界》的前身)的市場價格也達到了500元一本。
近十年來,攝影出版界出現了通過歷史上重要攝影書來講述歷史,最早的是《攝影史上重要的101本攝影集》, 隨後英國著名的攝影人馬丁·帕爾開始編輯《攝影書的歷史》系列的,于2015年出版了《中國攝影圖書》,並在紐約、阿爾勒(法國)和北京舉辦了展覽。目前也有多位中國學者開始編輯有關中國攝影書的歷史。由於原版照片價格昂貴,英國攝影收藏機構開始收藏攝影原版書來服務學者的研究需要。此外,原版書所具有的完整性,為攝影藝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內容,如民國精品《燕京勝景》由胡適作序,布勒松的《兩個中國》法文版由哲學家薩特作序,美國版由韓素音作序,名家的文字為照片的讀解提供了不可多得維度。
鋻於數位影像和網際網路的普及,通過網路傳播攝影作品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這意味通過出版攝影書傳播作品的時代已經永遠地翻過去了。因此,不少質疑傳播攝影作品層面攝影書製作的必要性。因此,目前國內圖書出版市場上,出現了製作攝影手工書和私家書的趨勢,賴對應攝影收藏市場的興起,這大概就是攝影圖書出版的未來和趨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