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別只以為黃賓虹的山水絕妙:其實他的花卉更妙

  • 發佈時間:2015-04-14 09:30:54  來源:人民網  作者:朱紹正  責任編輯:田燕

-黃賓虹作品 朱紹正/攝

  

-黃賓虹作品

  

-黃賓虹作品 朱紹正/攝

  

-黃賓虹作品

  -朱紹正(加拿大華人藝術家)

  我隨《歷代羊城八景圖》到杭州展出之機,恰遇上西湖博物館為紀念黃賓虹先生誕辰一百五十週年而舉辦的書畫特展,機會難得,我莫名激動!這次展出的畫作,據説全是黃賓虹親屬捐給國家的,大多無落款、無鈐印,未持贈朋友、未發表過的積稿,畫中蓋的是浙江博物館的收藏印,實與畫無關。很多還是未完成的畫稿,卻更能看到初心。難得還有書法、花鳥畫專館展示,大開眼界,我看了一次又一次,資訊量太大了,黃賓虹不愧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守望者。李可染説:“中國山水畫三百年來,黃賓虹一人而已。三百年後,黃賓虹的地位會更高”。黃賓虹是一座高山,那麼蔥蘢,那麼雄偉,那麼崇高,我們只能抬頭仰望:高山仰止!

  黃賓虹先生的繪畫特色是以追求深厚而富於變化的筆墨趣味見長,追求筆墨的“不齊之齊”,可以説是曾飽受非議而堅持走自己厚重沉雄的筆墨之路,在綜合歷代山水畫的傳統筆墨基礎上,加入後現代構成因素,借古開今,五筆七墨,自創新格,尤其是倡導民學,堅持中國民族風。參照雄渾的北宋山水畫精神而不襲其跡,吸收金石用筆,渾厚華滋、蒼雄古拙的同時而趨於筆墨抽象化。這種逸格的創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相當長時期探究而成的。他非常清晰地知道:“大家不世出,或數百年而一遇,或數十年而一遇。而中華民族時際顛危,賢才隱遁,適志書畫不乏其人……明代啟、禎,清之道、鹹,鄒衣白,惲本初以為筆勝,包慎伯、趙撝叔以墨勝,所畫山水,實駕古人上之”。可以這樣理解,黃賓虹借五代北宋的董巨,范寬來闡發明清的惲香山、鄒衣白的山水畫,是近現代文人山水畫在日漸式微的頹勢中的一次中興,他深得元人王蒙以還南宗山水畫追求的渾厚之妙,還運用了金石、金文用筆,將龔賢厚重的積墨法推向重墨濕積、幹積達到極致,用獨特的宿墨法來表現他所崇尚的粗頭亂服的“不齊之齊”的帶抽象化圖式!

  黃賓虹畫論,多出於自己創造性的想像與實踐心得,深得世人推崇。在這次特展中,我驚喜見到“畫宗北宋渾厚華滋,不蹈浮薄之習,斯為正軌。及清道、鹹文藝興盛,已逾前人。民族所關,發揚真性,幾于至道,豈偶然哉?”這樣令人深思的題畫。他長期以學者而非畫家的身份編纂、鑒賞名世!到年屆耄耋,德高望重,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畫壇耆宿,當然還是中國新時代傳統畫學的傑出代表。他的“內美”的抽象筆墨,很多人看不懂,或者看到的是“眉目糊塗”的“一團漆黑”。這不奇怪,垃圾説大地就是垃圾桶。晚年對宿墨使畫作達到“渾融”極致,九十歲時作《疏林遠岫》,直接把未經調配的原色點到畫上,用色互補,用鮮亮的、覆蓋性強的礦物質顏料在墨黑的背景上戳點,它或許什麼都不是,只是豐富層次的色斑,有良渚夏玉的斑駁深古之美!他説:“近代良渚夏玉出土,五色斑斕,因悟北宋畫中點染之法,一洗華亭派兼皴帶染陋習, 此道、鹹人之進步,不知識者以為然否?”道鹹人推崇拓碑,悟金石斑駁之美,黃賓虹認為此法有歷史厚重感的蒼古之美。此類作品在展館中誠然不是少數,用書法之筆意,焦墨點線匡定山川氣勢,滿幅積墨,層層深厚而墨氣鮮潤;濃彩點綴,滿目丹青,直接表達情感而撼人心魄!

  在展出書法專場中,我除了平時多見的金文大籀外,還有行草及手扎,大都臨摹明人祝允明、文徵明、王鐸的書法,但相當部分融入了篆隸和章草筆意,是對過分圓滑所作古拙的糾枉,行草多“變”,篆隸具“平、留、圓、重”,合則文質彬彬。他説:“吾嘗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畫”,“上鉤下勒,此從雷紋及玉器中悟得,寫字作畫都是一理,所謂‘法’就是這樣”。他在北平期間,“每日趁早晨用粗麻紙練習筆力,作草以求舒和之致,運之畫中,已二十年未間斷之。”六旬後筆致清簡,遂成老健圓融。他平生最著力的是古文字研究,深悟出書畫同源的共同空間理念,作書畫要筆筆分明,要自然靈動,要有氣有韻。錘鍊腕心,單純而具內美,無不蘊含著禪宗重意重神的美學思想,一如禪語所道:“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作書法能吸收各家各派的優點,最後自然形成自家面貌,水到渠成,人書俱老,這就是大書法家!難怪林散之在他的引領下成為一代草聖,名師出高徒。

  “看慣風雲自坦蕩,拈花一笑慰平生。”在杭州一次過看了這麼多黃賓老的花鳥畫作品,令觀者“驚艷”!那落筆輕曼老辣,氣息沉靜高貴,情懷溫存憐愛。雖是荒郊野谷間的不知叫名的山野花草,卻傾注了他對大自然生命的關愛與鍾情。“山遍生菊花,根下浸于山泉中,有文杏樹,樹榦結癭纍纍千百餘”。表達的是“自然氣息”,著重“生意”,核心還是“書法用筆”,筆意綿韌,花草枝葉飄翻,似有微風吹過,生氣瀰漫而充滿詩意。他筆下的梅花,最能體現疏野出塵的文人畫旨趣,追求的是篆隸筆意金石之氣,觀其畫,覺冬寒消散,春光明媚之意趣;虬枝紅花,老而彌堅。“含剛健于婀娜”的花鳥畫與“渾厚華滋”的山水畫是黃賓虹繪畫藝術之樹的不可分割的兩枝。潘天壽説:“人們只知道黃賓虹的山水絕妙,其實他的花卉更妙,妙在自自在在”。他畫花鳥也是從年輕至暮年,一直在畫,晚年把漬墨法變化為漬色法,色彩濃淡互破,風姿綽約,雨露華濃。繁英秀萼以鳥飛蟲鳴,真個悲天憫人的情懷,淡雅古靜,達到“了不相似”的絕妙境界。

  黃賓虹的書畫藝術成就直追宋、元!他渾厚華滋、自自在在的圓融境界,來自他深厚的國學底蘊,他集考古、鑒賞、金石、印學、詩詞、畫論、書畫創作于一身的傳統功夫的綜合素質,他人無可複製!其人多聞博識、寬廣胸襟以及人品學養奠定了他在藝術境界上的崇高追求。他不僅是一個集傳統藝術之大成者,更是中國美術史上一個里程碑式重要人物,起到承前啟後的關鍵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黃賓虹現象會讓人們在中國書畫民族化的進程中,探求到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我嘗試著站在西泠橋上去遠望北高峰,但總是無法找出黃賓老畫中山的印記,或許各人各有心中的山。仁者似山,大美無言;善者不辨,只是回歸初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