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假如真有諾貝爾藝術獎 今年這個獎該頒給誰?

  • 發佈時間:2014-12-17 10:18:2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假如有諾貝爾藝術獎,安塞姆·基弗將最有可能成為2014年得主。

  諾貝爾獎每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授獎儀式,每到這個時間點,誰是本行業的精英翹楚就會成為其他各個專業領域的熱門話題。

  去年這個時候,英國《衛報》痛心疾呼:諾貝爾設有物理獎、化學獎、生理獎、文學獎、和平獎以及經濟學獎,可為何唯獨沒有藝術獎?《衛報》的分析認為“這反映了藝術在20世紀初的地位等級並不樂觀”。這麼説並不公平,20世紀藝術領域風起雲湧,不僅出現了與傳統相接的頂級大師畢加索,還産生了開創未來的抽象藝術。

  之所以沒有諾貝爾藝術獎,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諾貝爾沒有在遺囑裏提到藝術而已。

  假如真有諾貝爾藝術獎,在2014年,這個獎又該頒給誰?本刊的微調查顯示,這個問題難住了將近一半藝術界人士,這一方面是因為藝術好壞沒有統一標準,畫寫實的跟搞行為藝術的沒法放在一起類比;另一方面是因為藝術創作有很強的區域特性,很難産生世界級的影響力。拍賣行幾乎是唯一進行角逐與排名的競技場,而為了配合買家口味,拍賣行也得把拍品按地域區分。

  面對“諾貝爾藝術獎應該頒給誰”這個問題,你選誰,就意味著你選了哪種價值觀。一個強調悲劇感與宏大主題的藝術家必然會傾向於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一個感傷細膩並對細節無限關注的藝術家會對格哈德·裏希特(Gerhard Richter)情有獨鍾,一個帶有波普玩世情結的藝術家一下子就會想到傑夫·昆斯(Jeff Koons)和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而一個行為藝術家,毫無疑問會投票給最熱衷於參與社會事件的同行。

  藝術界不缺獎,更不缺獎金。

  雖然沒有諾貝爾藝術獎,但藝術界並不缺乏對藝術家的表彰。

  1984年,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創立了西方世界爭議最大的當代藝術獎特納獎,2.5萬英鎊獎金事小,更重要的是,這個獎捧紅了今天英國最炙手可熱的幾個當代藝術家,如達明安·赫斯特和格裏森·佩裏(Grayson Perry);2004年,英國威爾士創立了獎金4萬英鎊的威爾士世界藝術獎與特納獎打對臺,首獎頒給了中國藝術家徐冰。

  為向1980年離世的藝術家奧斯卡·科柯施卡(Oskar Kokoschka)致敬,奧地利頒發當代藝術領域的最高獎科柯施卡獎,獎金總額接近2.6萬美元。紐約當代藝術基金會則有約翰·凱奇獎和羅伯特·勞申伯格獎,獎金共計8萬美元。

  義大利有莫羅索當代藝術獎、拉古納國際藝術獎,各大雙年展、三年展也會為參展的傑出藝術家頒獎,如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佛羅倫薩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大獎等。

  1975年,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當代藝術獎;1997年,瑞士收藏家烏利·希克(Uli Sigg)創辦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2013年,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在上海成立,每屆獎金為30萬元人民幣。

  早在1989年,日本就企圖創立一個影響力堪與諾獎相提並論的藝術類獎項——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這個獎是為了紀念曾任美術協會會長近60年的高松宮宣仁親王而設立的,專門針對五個未被諾貝爾獎選中的藝術領域:繪畫、雕塑、建築、音樂和戲劇,且只頒發終身成就獎。獎金高達1500萬日元(約為11萬歐元),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賈斯伯·約翰斯(Jasper Johns)、羅伯特·勞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都曾得過這個獎。

  當然,對藝術家來説,最實際的讚美是市場的認可。具體説來,就是成為國際級畫廊的簽約藝術家、在國際拍賣行拍出天價,作品被世界級藏家系統收藏。而最終,只有作品成為公立美術館的收藏才能確認一個藝術家的地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