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周曉陸:藝術考古教育談(2)

  • 發佈時間:2014-12-17 10:12:1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周曉陸  責任編輯:劉波
二、藝術考古教育探究

  藝術考古教育,是個相當寬泛的問題,包括針對教育的對象,針對教育的需求和目的,這裡分成幾個主要層次、幾個主要側面進行討論。

  (一)一般層次

  對於藝術教育,存在有中專水準、大學本科水準的一般藝術教育層次,藝術考古教育應當介入這個層次。

  藝術考古學可以考慮專門的本科教育,進行比較系統的考古學、藝術考古學、藝術史學的教學與訓練。培養的畢業生,為將來進入研究生教育階段做準備,也可以向文博考古研究、展示、保管單位提供人才,也可以向社會提供需要。

  作為非藝術考古學、藝術史學的藝術學科,應當把藝術考古學作為基礎課、必修課之一,這門課程不必佔用很長時間。其主要任務是解釋清楚審美的起源,藝術的起源,一般藝術史與考古學的關係,解説藝術考古的最基本原理,介紹中外藝術考古的已有成就,使藝術學科的學生初步感覺到藝術考古訓練的必要。

  (二)中高級層次

  所謂中高級層次的藝術教育,一般是指碩士、博士階段,藝術考古的介入應當帶有一定的科研成分。對於專修藝術考古學、藝術史學的碩士生、博士生,要求更加專業一些。

  例如,對藝術起源的研究,人類起源和藝術起源的關係,早期藝術與人們定居的關係,以青銅器為代表的技術變革之後藝術的發展問題。其中,藝術的起源的最早階段其共性是遠遠大於個性的,人類定居之後,造成了人類藝術氣質的分離、變異,要深究其時代和原因,要深究藝術本身與非藝術的因素。

  不言而喻,就物質遺存來看,藝術考古學所面對的主要對象即考古學的收穫,以美術品佔絕大多數。其中,首先有平面的和立體的表現;其次,可以分析出來設計的表現(包括工藝設計和藝術設計),間接可以涉及早期的音樂、舞蹈、詩歌等其他藝術門類。因此,應當探討各個藝術門類在考古學當中所反映的權重的差異,以及産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深入了解各種藝術門類其發展時的或迅速或遲緩的表現,以及深究其原因。

  現在人們已經比較容易地區分,從人類定居時開始,西亞北非地區、中亞地區、歐洲南部、歐洲中部、歐洲西部,東亞等有關地區之間的藝術的差異。除了以上講到過的藝術表現的差異之外,藝術考古學還要關注材料、技法以及造型偏好的差異,關注有關藝術與藝術之外的因素。

  (三)為現代藝術教育服務

  在幾乎任何藝術門類往往都有這樣的現象,人們對藝術創作“規律”尚未有掌握時,其藝術創作的原始衝動就越強大,作品品格成為唯一、成為典範、成為不可逾越的巔峰。反之,人們對藝術創作規律掌握的越加透徹,其藝術創作的原始衝動就越加被束縛,作品不可避免地品格低下,中規中矩的藝術作品往往也是最為平庸的藝術作品。恐怕不會有人拒絕從藝術考古教育當中攝取古老藝術創作當中的原動力、原始衝動與創造力。

  藝術考古學關注藝術家所用材料,藝術材料學在走過了漫長的歷程以後,會反向關注其原始、早期狀態。材料的選擇使用,會對藝術作品産生重要的影響。以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為例,甚至産生過決定性的影響,而這兩個時代藝術材料的探討,捨棄考古學是無法進行的。

  藝術的歷史以美術史為例,説到底,不過是寫實主義與寫意主義的理論與技法的糾結互動前進的歷史,這一點從考古學所提供的材料上看是非常清晰的。早期的人們為了表現美,同時在向著具象和非具象兩條道路在努力奮鬥,伊比魯尼亞、米諾斯、紅山、馬家窯、兩河、埃及、黑非洲地區的早期藝術都證明了這一點。在西亞、北非、歐洲地區,寫實主義主要是和環境地貌學、建築學、生物學、體質人類學相結合,表達的寫實主義情趣,即逼真性與人文內涵的結合。在東方,主要以中國藝術為代表,由於意念性和理念性的趨同、至上與籠罩,表達了寫意的充分發展。從早期的同途而殊往,發展到近現在的可能的殊途同歸,藝術考古學不僅給予了實例和實證,表達各期和各地的技法表現,而且應當指出其深刻的原因,摸索其規律,服務於未來的藝術發展。

  現在的藝術批評,包括美術批評,尤其在中國,常常呈現出一種無根基的漂浮、浮躁的趨向,趨於玄學的趨向。藝術考古學可以提供一些歷史的、基本的參照物,於是當代藝術可以和傳統藝術得以比較,個性化的作品可以和群體的無意識藝術傾向相比較,中外的某些作品可以在考古學指出的時間帶上相比較。對當代特定的區域,如中國,總體藝術發展水準的評價離不開藝術考古所提供的基礎、所提供的路徑、所提供的相對比的標本。這樣的批評,由實證出發才有可能達到哲學的高度。

  藝術考古學經過數以萬年計的排隊和爬梳,經過千餘年以來有了專門的藝術家隊伍的創作實踐,以及藝術史家的梳理和爬梳,找出一定的藝術發展規律並以此建立藝術發展坐標係,這樣有助於對人類未來藝術的預測。

  (四)藝術的終極目的與藝術考古

  藝術的終極目的問題是一個重大的問題,牽涉人類為什麼有了藝術而藝術的終極目的又是為了什麼。人類把藝術看作是具有人類自身的和人類社會的基本屬性之後,便可知道藝術考古學的教育是一個須臾不可缺失的部分了。

  藝術的誕生是由人們的自我愉悅開始,藝術的終極目的應當是促使人類的圓滿達到可能的極致。簡而言之,藝術的終極目的就是人類社會在藝術層面上的真善美的全面實現。從這種認識出發,人們看到了自有人類社會以來,直到現當代的太多的假惡醜,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愈加墮落卑劣的趨向。如果説在上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中華民族的存亡危機日益加深的時刻,有真正的藝術家提出“藝術救國”的口號,我們這代人聽到還帶著一種不解的振奮的話,那麼現當代的人們對於以藝術、以真善美來救世,恐怕就會有一種切膚的認同的感覺了。

  藝術品和藝術家本身有真、善、美和並非真、善、美的區別,如果當代人不能夠悉數説清楚此間的區分的話,那麼藝術考古卻能夠比較客觀的、以從歷史回顧的角度,敘述人類以真、善、美對抗假、惡、醜的藝術歷程。由此説來,認識藝術的終極意義和終極目的,闡述藝術的終極意義和終極目的,極需要藝術考古學的有力支撐,需要藝術考古學的認真培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