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名人效應帶旺書畫瓷雜板塊

  • 發佈時間:2015-12-07 09:37:17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名人效應帶旺書畫瓷雜板塊

  12月5日和6日恰逢週末,本屆廣州國際藝博會進入展覽期的中後段,也迎來了觀展人流的最高峰。早在兩天前,多位本地的資深收藏界人士便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他們將會在展覽的最後兩天到往現場“掃貨、撿漏”。

  本屆廣州藝博會定位為“20週年”,因而在琶洲廣交會C館設置的14.2、15.2和16.2館,三個館3萬平方米的展會面積是史無前例的。展出的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藝術機構、畫廊主及知名藝術家近2萬件美術作品讓人琳瑯滿目、應接不暇。

  南方日報記者連續多日到現場“巡館”,發現在國際館、經典館和收藏館三個館裏邊,週末的人氣確實比前兩天旺了不止十倍,雖然週六冷雨霏霏,但是寒冷的天氣並沒有阻擋全國觀眾到現場零距離接觸全球名家藝術品的熱情。

  在名人效應的推動下,中國書畫和瓷雜在三大展館中,均成為最熱的板塊。油畫和當代藝術板塊,雖然有一批國外知名畫廊和國內一批中青年藝術家撐場,但是風頭 略不如劉益謙兩宋珍品、畢加索陶瓷。主辦方廣州藝時代公司目前還沒法給出最終的統計數據,南方日報唯有在現場“巡館”中與讀者分享一些感受。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馮善書

  中國書畫 兩宋精品挑頭南北藝術家激情對話

  這次藝博會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是由收藏大鱷劉益謙親自組織的龍美術館稀世藏品鑒賞展。有了這8幅兩宋精品挑頭,中國書畫自然成為本屆藝博會最熱鬧的板塊。不 過,劉益謙的東西好是好,但是,觀展的藏家“只準看,不準動”。要買東西,還得到別的展區。據了解,本屆藝博會主推嶺南文化走向世界,展出的近2萬件美術 作品中,嶺南畫派、嶺南題材、嶺南特色的作品佔了近三分之二。因而,嶺南畫作也將是這次藝博會實現交易的重點對象。

  記者在現場看到,由比玉堂組織的“溫故鼎新——嶺南中國畫藝術源流展”,由於展出了不同年代的名家名作,頗為搶眼,這也是大眾了解嶺南書畫藝術的一個很好的窗口。

  廣東藝術家歷來是參加藝博會的主力軍,本屆也不例外。記者在現場看到,嶺南知名畫家羅淵在現場就有長達100米的展位。據羅淵透露,這次一次性展出幾十幅 國畫作品,數量堪比一次小型個人展覽。“平時在其他藝術館或畫廊做展覽,雖然成本比較低,但是來的觀眾都是自己熟悉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人流根本無法與 每天觀展人次數以萬計的藝博會相比。”

  與羅淵一樣,積極組織作品參與這次藝博會的還有知名畫家胡明德、岑聖權等人。與前者不同,胡岑兩人還專門在現場組織了個人作品的研討會,吸引了大批觀展群眾的圍觀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藝博會的南北對話非常明顯。由於有南方文交所、上海文交所、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等國內知名藝術品機構的大力參與,展出的作品數量、品質 都頗為可觀。從現場展出的作品數量來看,北方的藝術家與嶺南藝術家可以説旗鼓相當。王孟奇藝術館、滿維起師徒展,都是聚集大批嶺南觀眾的地方。在北京非常 活躍、擅長工筆花鳥的河南籍畫家高磊第一次參加廣州藝博會,他要的展位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展出的作品卻非常精緻。“為了這次藝博會,我已經提前準備了大半 年。不僅有精選的工筆和寫意作品,而且還有我在景德鎮專門創作的青花瓷作品。”高磊告訴南方日報記者,雖然不知道銷售情況會怎樣,但是這至少是一次廣泛和 深入接觸廣東藝術界和收藏界的好機會。很多藏家就是通過這個平臺開始認識自己的作品的。通過這樣的南北對話,他也進一步了解了南方藏家的審美旨趣。

  瓷雜 畢加索預熱紫砂青花鈞瓷同場競秀

  陶瓷和傳統雜項方面歷來是廣州藝博會的重頭戲。本屆藝博會開幕前,主辦方在媒體面宣傳最多的幾大噱頭裏邊,畢加索陶瓷和“嶺南九遺”這兩大有主題都是由瓷雜板塊奉獻的。

  為了迎接廣州藝博會邁入第20個年頭,美國LC藝廊作為參展商,精心挑選了20件著名藝術家畢加索晚年創作的陶瓷精品亮相此次藝博會,包括《傑奎琳在畫架 旁》、《戴著花冠的女人頭像》等,堪稱為國內藝博會規模最大的一次畢加索陶瓷作品展。開幕當天,許多國內知名的收藏界人士都急不可待地慕名前往該專區觀摩 學習。12月5日,恰逢週末,藝博會也迎來觀展人流的第一個高峰。記者在現場看到,“畢加索”成為吸引大眾人流的一個重要招牌。

  “嶺南九遺”特指嶺南工藝美術領域中九大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包括廣州牙雕、廣州玉雕、廣州彩瓷、粵繡(廣繡、潮繡)、端硯、石灣陶塑、潮州木 雕、楓溪瓷塑、陶瓷微書等。這次廣州藝博會推出的“嶺南九遺”工藝美術名家大師作品展,是由廣東嶺南文化藝術研究會與主辦方共同策劃的一個重點項目,展區 被安排在收藏館(國粹與精品)入口最近的位置,由於主辦方在展區設計佈置等方面匠心獨到,加上展品對廣東的藏家來説較接地氣,因而成為最聚人氣的展區之 一。

  除了上述兩大專區以外,中國其他傳統的陶瓷、木具、玉石、金屬工藝在現場百花爭艷,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以前不太受嶺南藏家關注的鈞瓷,今年居然出現了五六 家展商,成為與宜興紫砂、景德鎮青花瓷三足鼎立的主要陶瓷品種。河南大學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所長王洪偉博士告訴南方日報記者,與紫砂、青花瓷相比,鈞瓷的 資本滲透率比較低,藝術家介入的現象也不及前面兩個品種那麼普遍,因而在市場上的認知度總體上也不如前者。不過,作為宋五大名窯之一,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 著稱的鈞瓷通過藝博會這類重要平臺的推廣宣傳,以後肯定能夠得到越來越多藏家的認知和接受。特別是一些顏色美麗的實用器,可以帶動更多的大眾藏家來使用。

  顯林齋今年是第二次參加廣州藝博會,拿的展位面積也比上一次增加了三倍。其主打的工藝品為清一色的宜興紫砂陶。與全國各地的書法名家合作提升紫砂壺外部裝 飾的文化內涵是其主要賣點。負責人郭劍林告訴記者,來參加藝博會不僅是為了賣壺,而是通過這個平臺來積累資源,廣泛結識和對接各路藏家和藝術家。

  不過,需要提醒收藏者的是,這次藝博會記者也發現有個別商家涉嫌虛假宣傳,企圖渾水摸魚,其中有一戶賣紫砂壺的商家,自稱出售的是“高級工藝師”的作品,記者在官方職稱網一查,根本沒有這位工藝師的檔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