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青胎素描慢拂弦:淺析元青花的價值

  • 發佈時間:2015-07-13 09:20:23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慢拂弦,歲月浮華,一夢千年。可參造化天地妙,無極由來太極添。太極添,業火凝練,玲瓏驚艷。”這是後人對元青花的讚美之詞,青花鬥艷,最美不過青花瓷了,元青花即素雅與艷麗于一身,是元代以來追求的珍品。元青花的富麗雄渾、畫風豪放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元代景德鎮出産的青花瓷標誌著其製作工藝發展的日臻成熟,故稱之為“元青花”,其瓷白中泛青、花青翠欲滴、典雅素凈,是“人間瑰寶”。近日,江西高安市文物局局長、高安元青花博物館劉金成館長接受了中國文物網記者的專訪,向記者講述了元青花的價值。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文人墨客賦予元青花的文化價值

  元青花,其藍色的花紋與潔白的胎體交相輝映,渾然一體,宛如一幅雄奇瑰麗的水墨畫,猶如意境深遠的人生寫意,濃淡相宜,從而“驚艷”了中國古時的文人墨客。

  在古時,文人都是飽讀詩書的才子,常常借物來間接抒發自己的情懷和抱負,文人們賦予元青花一系列的“隱喻”之意。如文人讀書時希望自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為優秀的學者;通過讀書走上仕途之路後,便有“青雲直上”的願望;也渴望並且想做一個人民愛戴的“青天”;甚至在卸甲歸田之後,還希望能夠“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青”的寓意伴隨著文人墨客的一生的期望。

  文人墨客賦予元青花特殊的文化價值取向,併為之書寫芳華,丹青妙手為之留下光彩,元青花瓷器就成為文人墨客的曲折表達理想抱負的器物。

  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的産物——元青花的歷史價值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其後逐漸統一全國並打到中歐,使元代的版圖成為中國歷朝歷代最大的、橫跨歐亞大陸的超大版圖,其中必然會帶來大規模的異文化之間的交流碰撞,歐洲文化與華夏文化、草原文化之間開始互動互制、互啟互滲。

  元青花出現以前,藍色並不是中華文明的傳統色調,這取決於我們農耕民族的色尚,我們崇尚紅色和黃色,紅色是生命,黃色是根本。藍色,尤其是青花之藍在我們民族的文化審美中過去從未佔有一席之地。而到元代,整個國家尚白尚藍,以藍、白為吉,這為元青花的生長、成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為迎合中東、歐洲的外銷需要,元青花瓷器呈現出越來越多的異域相。 蒙古族文化、伊斯蘭文化、漢族傳統文化共同促進了元青花的發展、成熟,元青花正是這一歷史時期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的結晶,這也是元青花的歷史價值。

  

青花瓷

  

青花瓷

  開創了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元青花的藝術價值

  元青花在中國陶瓷史上有特別重要的藝術價值,它是中國陶瓷史上第一次以手繪介入的記錄。自從有了元青花,瓷坯器型的主體地位與重要性退居其次,而器上繪製則成了主要價值的體現。

  元青花,開始了中國傳統的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其後的彩瓷時期基本上都沿循這一規律與價值取向。使明清的五彩、鬥彩、粉彩、琺瑯彩等彩瓷的出現、繁榮成為現實,為中國陶瓷釉色增添了多種美景,也完善了瓷以記事的功能。

  在清末民國時期在景德鎮有名的“珠山八友”,就是因為他們在瓷器上畫畫兒嶄露頭角的,這樣對手繪的重視超過對瓷器造型、工藝水準的傾向,正是從元代青花瓷的發明開始的。

  高安元青花博物館:

  高安元青花博物館是世界上第一家以元青花命名的博物館,該博物館元青花藏量為19件,位居全國第一,全世界第三,為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進一步研究元代青花瓷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參考實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