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鑒藏:古玉作假面面觀

  • 發佈時間:2014-11-15 10:08:1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付秀宏  責任編輯:田燕

  在古玩市場上,玉器特別是有一定年代的古玉一直是熱門,但假貨氾濫也讓收藏者頭疼。現在,我們來盤點一些“古玉”的作假方法,其手法獨特,燒、煮、熏、烤、埋、腐蝕等等,不一而足。

  “血沁”作假

  古玉“血沁”,乃玉質鬆軟,地下紅色礦質沁入玉體之故。真品蒼老溫潤,精光內含,土銹、土斑浸入玉石,其濃淡深淺有自然變化的色彩。 “血沁”作假,一是玉石皮層假冒,紅色玉皮看上去很像血沁,但其光澤較暗,缺乏色澤變化。二是染色所為,不是太深就太淺,色彩極不自然。

  “橘皮紋”作假

  古玉的“橘皮紋”,是因地溫、地濕因素在玉器表面作用産生,也叫氧化突起,側光觀察時最明晰,用手摸上去又不明顯。 “橘皮紋”作假,一般是把玉用酸腐蝕,出現類似橘皮紋,用手摸感覺很明顯。據説“橘皮紋”作假的方法是清朝乾隆年間一位叫阿叩的造假高手發明,因此,這樣的假玉又叫“叩兒爺”。要想識別此玉,得耗費長時間的 “盤工”—真古玉的 “橘皮紋”是“盤”不掉的,而“叩兒爺”的玩意兒慢慢就會褪色。

  “黑斑”作假

  某些古玉,會在地底受礦物質影響,産生黑斑。 “黑斑”作假,是把“玉石”在開水裏煮熱,然後用浸濕了的破棉花,把石頭包好再放火上燒烤,等把棉花燒成灰燼就往石頭上抹蠟,一邊翻個兒一邊抹,抹得均勻就能出效果。這種帶“黑斑”的假玉器,欺騙性比較大。

  “雞骨白”作假

  “雞骨白”是質地疏鬆的玉石在地下出現的鈣化現象,在南方古玉中出土較多,學名“石灰沁”。把次等白玉或者岫岩玉,放在火裏燒烤,快燒透的時候用冷水猛潑,可出現“雞骨白”特徵。還有人圖省事,乾脆用硫酸泡,“雞骨”之“白”就是這樣靠腐蝕出來的。

  “褪光”作假

  有一部分作假 “古玉”,有獨特的亮眼光澤,全無出土文物上的那種滄桑或者斑駁。為把玉器上的“光澤”去掉,有人雇工用糠麩皮日日摩擦。因為糠麩皮裏邊含有油分,這樣“盤”出來的玉器,會有一種看上去較為古舊、細潤的光澤。

  “羊玉”作假

  為把作假的“古玉”整出不見天日效果,有人突發異想—把玉置放在鮮活動物身上作舊。此法非常不人道。通常用刀割開羊腿皮,置玉其中,隨其生長。經三年後取出,玉帶紅綠,宛如舊物。此法最具迷惑性,但“羊玉”用手盤熱時嗅之,微有腥味。

  “牛毛紋”作假

  真品“牛毛紋”古玉,有一部分紋理是有凹陷的;而假的“牛毛紋”古玉沒有細小凹陷,卻是道道裂紋。作假“牛毛紋”,一般是把玉石用濃灰水加烏梅水煮之數日,趁熱取出,置之風雪中一夜,使玉紋凍裂。質堅者紋細如發,再加上提油上色,看去極像真的“牛毛紋”古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