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六步鑒別紅山古玉真偽

  • 發佈時間:2014-09-05 08:45:20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紅山文化玉器自從面世以來,造假頻頻,被神秘化的紅山古玉鑒定,使得很多收藏者望而卻步。為此,記者採訪了對古玉鑒別最具有發言權的著名玉器鑒定專家周南泉。周南泉上世紀70年代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專門從事玉器研究已經50多年,整理、記錄過各個時代的玉器。對於紅山文化玉器,周南泉根據多年的觀察經驗,主要從六個方面來鑒別。

  材料

  鑒定紅山玉石的第一步就是看它的材料。紅山玉器一種是用老岫岩玉,主要産自遼寧省一帶。老岫岩玉的硬度較低,有5到6度,達不到6度那麼硬。再一種就是新的岫岩玉,還有一些是雜玉、瑪瑙和水晶。周南泉認為,如果材料不對,再好的做工和玉料也不可信。例如,冒出像和田玉的製品,即使材料再貴重,也不是紅山文化玉器。

  工藝

  在紅山文化時期,穿孔工藝是用棍子帶動解玉砂磨制出來,據現有資料了考證,紅山文化時期尚未使用金屬工具,製作時是不可能使用金屬工具直接或間接去完成的。紅山文化玉器打磨,主要使用的物質是皮革,不是通常那樣用它們包在輪子上,用器具帶動輪子轉動,直接在玉器表面摩擦,而是用手拉動皮革兩端壓住砂漿在玉器表面來回拉動琢磨。因此,紅山文化玉器邊緣較薄,多有刃狀感。另外,紅山文化玉器的陰線刻紋,主要是用動物骨或棍條拉動解玉砂完成,所以線條較粗放。周南泉給記者對比了兩件真偽紅山古玉,真品的凹槽處沒有砂輪磨痕,而贗品的凹槽處有明顯直接用輪子磨出的痕跡。

  顏色

  從顏色上來看,紅山玉器除了少量以外,大部分顏色比較淡,不是很深。五六千年的時間,顏色基本上比較淡薄,加上古代留下了沙的感覺,顏色比較均勻,比較舊。周南泉拿出一塊紅山玉器贗品,顏色有明顯差異,“一些贗品中有很明顯的色彩差異,一看就是染色的。”

  造型

  紅山古玉的造型都很有特色。總的感覺比較神秘。做出的造型似像不像,例如玉豬龍,從圖案上看就是豬和熊的造型結合,它的耳朵像豬,身子像熊。紅山玉器就目前來看,固定的造型大概有幾十種,像貓頭鷹就是一種圖騰崇拜。周南泉認為,紅山文化時期的人對於這種晝伏夜出的動物感到很神秘,還有蟬的造型也較多。上面提到的真假贗品中,贗品是兔子造型,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兔子造型的紅山玉器。另外,立體的器皿較少,但也有一些,比如口呈橢圓形的罐子,現代機器也很難做出這種造型。

  用途

  紅山先民製作玉器的用途就是三種:使用、佩用、祭祀。周南泉猜測馬蹄形玉器在紅山文化時期有可能是用來做枕頭的,和他收藏過一個紅山文化時期的玉枕造型上頗為相似。還可能是用來做兵器,套在胳膊上可以用來防禦野獸的攻擊。像豬龍和C形龍是表現了當時人們崇拜的動物,是一種圖騰,保祐子子孫孫的繁衍。

  綜合角度

  總的來説玉器雖然是年代比較長,界定比較寬,但是通過統計,加上文獻和出土的各方面資料,可以摸索出年代規律。 “根據材料、顏色、工藝、造型、功能某一方面判定,像是顏色新不對、現代工藝痕跡不對。有些得從各個方面考慮,比如和當時的情況是否相符,不是一下子定死的。”周南泉説,他在鑒別時造型僅僅作為參考,最主要的是抓住顏色、工藝和熟舊感覺。

  專家簡介

  周南泉

  周南泉,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業內最著名的玉器鑒定專家之一,擁有中國收藏家協會鑒定委員會常委、中國寶玉石協會常務理事、東方收藏家協會珠寶玉器鑒定組組長、中央電視臺《藝術品投資》欄目玉器類首席專家等眾多頭銜,被人稱為“玉界泰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