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古玉品鑒:殺牲埋玉的盟誓

  • 發佈時間:2014-09-02 13:23:27  來源:人民網  作者:蔣衛東  責任編輯:畢曉娟

山西侯馬秦村盟春秋晚期盟誓遺址出土的良渚文化玉璧。

  山西侯馬秦村盟春秋晚期盟誓遺址出土的良渚文化玉璧。

山西博物館藏侯馬盟書

  山西博物館藏侯馬盟書

  198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係,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玉文化中心專家委員、浙江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春秋時期,變革與戰亂頻仍,舊秩序日趨瓦解,“公室衰微”,“政在家門”,不僅周天子權力旁落,形同虛設,不少諸侯國的政權也為卿大夫把持。出於政治上與軍事上“合縱連橫”、黨同伐異的需要,國與國之間、卿大夫與宗黨之間歃血為盟、約信明誓的“盟誓”活動風行一時。山西侯馬和河南溫縣春秋晚期盟誓遺址的考古發現,則揭示了史書上沒有記載的宗黨間盟誓活動的鮮活細節。

  據考證,侯馬盟誓遺址的主盟人是晉國六卿之一的趙簡子,而溫縣的主盟人則是同為晉國六卿之一的韓氏。兩處盟誓遺址發現的數百個長方形或橢圓形盟誓坑(“坎”)內,都出土了用於祭祀的玉器與牛、羊、馬等動物,以及朱書或墨書的玉石約信文書——“盟書”。

  侯馬盟誓遺址出土玉器200余件,種類有圭、璋、璧、聯璜璧、環、瓏、琥、玦、刀、戈、鉞、矢形器和一些長方形、圓形以及不規則形的玉片等。這些玉器依據在盟誓坑內的出土位置,以及器表是否書有文字,可以分為盟書用玉與祭祀用玉兩大類。

  盟書用玉主要是圭、璋、璧等玉器。其中,製作規整的長條尖首型玉圭,是春秋盟誓遺址中出土最多的一類玉器,是“盟書”的主要載體,體現出西周命圭制度對於春秋盟誓儀式的深刻影響。這些長度不一,寬度大多在1.3釐米以上的玉圭上,大多用硃砂書寫著密密麻麻的盟誓誓詞,誓詞內容一言以蔽之,就是別背叛誓言,否則要你好看。

  另一類祭祀用玉,大多出土于盟誓坑北壁下特意掏挖的小壁龕內,一般龕內放置一件璧或璋,多的放有三至八件玉器。這些祭祀用玉中,不少是前朝的遺留物,如商代的琥形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璧、聯璜璧、鉞、刀、璋等,甚至還有一件典型的良渚文化玉璧。有意思的是,這些祭祀玉器多數被有意地分割切薄,像玉璧,很多厚度只有0.2釐米,最薄的僅0.05釐米;璋、鉞、戈、環等玉器的厚度,同樣大多只有0.5~0.1釐米。這些事先被特意切薄的玉器和牛羊等動物,都是盟誓儀式上奉獻給神或祖先的祭品。

  此種將玉璧等玉器用作祭品的理念,顯然源自於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玉事神的用玉傳統。只是,春秋時期,玉圭與玉璧脫穎而出,逐漸成為祭祀天地和祖先活動中最為常見的玉禮器組合,而且還開創了重質不重文的祭祀用玉習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