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外媒:中國農村家庭並不在乎第一個孩子性別

  • 發佈時間:2016-03-29 09:23: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道外媒稱,中國人不喜歡女孩,對嗎?就像有關中國及其獨生子女政策的很多成見一樣(包括認為該政策限制大多數家庭只生育一個後代的觀念),這種認識是大錯特錯的。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7日報道,《中國被藏匿的孩子們》一書作者凱·安·約翰遜花了幾十年時間對農村地區的人們進行採訪,試圖反駁西方認為中國農民厭惡女兒的錯誤印象。她在書中記錄了一個又一個農民為了獲得家中有女兒這樣的寶貴恩賜而不惜冒失去生命、四肢和興旺的風險的例子。

  報道稱,去年被廢止的獨生子女政策常常讓這樣的事情難以實現。由於兒子在中國被認為是養老金的等價物,大多數農民可以合法地進行兩次生育嘗試以便生下一個男孩:如果他們的第一次嘗試成功了,他們必須就此停止。如果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孩,則可以再嘗試一次。但是如果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孩子仍然是女孩的話,這些女孩便處在了十分危險的境地。通常的看法是:許多女孩被輕率地遺棄,甚至陷入更糟的處境。

  約翰遜的書講述了一個令人完全意外的故事:許多父母為了把“超生”的孩子留在家中而進行了極大的抗爭,為了留下一個女孩他們常常要冒與留住一個男孩同樣大的風險。

  報道稱,約翰遜也是一個中國孩子的母親。在近1/4個世紀的時間裏,大約12萬名作為獨生子女政策的上述意外後果的孩子被外國家庭所領養。約翰遜是美國漢普夏學院從事亞洲問題研究的教授,她為了自己女兒著手探究這一政策背後的故事。她寫道:“從中國領養的孩子在美國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具有種族意味的解釋,這些解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中國作為一個不珍惜女兒的地方的形象,在這個地方女兒們被看做是‘賠錢貨’”。

  她希望更正這樣一種形象。她和自己的研究團隊採訪了350名曾遺棄嬰兒的父母、1000個領養本國兒童(通常是以非正式方式)的中國家庭以及800個為避免罰款、強制節育甚至孩子被查扣而把孩子藏起來的家庭。

  她的研究得出了恰恰相反的結果:絕大多數的失衡發生在第二次生育時,那個時候更多的家庭拼命想再嘗試生下一個男性繼承人。他們對於第一個孩子的性別的態度可能比較淡定,因為如果第一個是女孩的話,還有機會再生一個。第一次生育可以更好地體現人們對子女性別的偏好。在得到獨生子女政策許可的時候,中國幾乎與其他文化一樣並不在乎新生兒的性別。

  報道稱,對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報道從來就不缺少。但是卻沒有人曾經如此出色地講述過這樣的故事——即為什麼中國人要遺棄自己的女兒的故事以及——甚至更加有趣的——為什麼他們不遺棄女兒的故事。(編譯/曹衛國)

  資料圖:嬰兒在家長的看護下爬行。新華社記者 黃曉勇 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