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P2P業務員:騙子是標簽 目標是有閒錢的大爺大媽

  • 發佈時間:2016-03-01 09:04:14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丁洋(化名)以前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是習慣説我是“P2P金融業務員”,但是現在他非常反感P2P金融這個詞,轉而改成“我們公司是做網際網路金融平臺”。

  “自從e租寶被定性為非法集資後,在我們這個行當,大家已經都不自然的在去‘去P2P’外衣。”丁洋説:“儘量規避P2P這個説法,因為這個詞已經臭了,誰粘上誰跟著臭。”

P2P金融500

  P2P金融一線業務員自述:騙子是我們的標簽 目標是有閒錢的大爺大媽

  高利貸換成洋名兒P2P金融

  很多粒老鼠屎壞了P2P金融這鍋粥

  據網貸之家統計,截至2015年11月底,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3769家,問題平臺達到1157家。也就是説,全國的網貸公司每三家中就有一家出了問題。

  “跑路潮”、“倒閉潮”和“兌付危機”背後是整個P2P行業的名聲越來越臭。作為一名P2P業務員,丁洋(化名)越來越不願意和別人説起自己的職業,“前兩年,人家一聽你是做P2P的,還覺得特別高大上,現在你説是做P2P的,別人第一反應是你是個騙錢的。”

  出於業務員的職業習慣,丁洋每次打車上下班,就喜歡跟司機師傅聊聊天。前些年P2P聽起來還很“高大上”時候,他聊起自己的職業不少司機師傅還饒有興致的跟他打聽收益率。從2015年開始,大規模的“跑路潮”爆發後,人們對這一行就産生了偏見,“P2P就是高利貸換了個洋名兒”、“金融騙子”……P2P網貸因為那些跑路的企業整個行業已經被打上了“騙子”的標簽。

  名聲不好了,部分業務員的獲客難度明顯加大了。

  但這一點在丁洋的業務單上表現得並不是太明顯,從業3年,加上先前的2年保險從業經驗,丁洋已經擁有了一批固定的老客戶。即使市場有風吹草動對這批客戶的影響也不大。

  最慘的要數剛進入這行的業務員,沒有自己的人脈圈子,只能依靠電話銷售、發放傳單、商超和小區做推廣來獲得客戶。不僅成單量小,而且極容易受市場風向影響,一旦出現哪個網貸平臺出現兌付危機的報道,一兩個月都沒有客戶的情況也是有的。

  “新入行的業務員很難通過試用期,如果不是本地人業務就更難展開,缺乏圈子,陌生人之間僅憑你舌燦蓮花別人憑什麼把大幾萬的錢放在你的平臺?”丁洋説,公司招進來10個業務員,能留下一兩個就算不錯,大多數情況是,10個人都留不下來。

  誰有錢跟誰玩

  你要老闆的錢老闆要你的命

  從事P2P行業三年,丁洋先後換過兩家公司,與他的同事相比,這樣的跳槽頻率並不算高,“我有一個同事一年就換了兩家公司,咱們這行挖角挖得特別厲害。”

  e租寶在沒被曝出涉嫌非法集資之前,一直被同行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據丁洋透露,e租寶各個崗位的薪資都定得比整個行業標準高出很多,這種高薪挖人的方式,導致同行公司的人力構架損失慘重,大家看它不爽已經很久了,“我上家公司的老闆就常常在朋友圈裏轉發扒皮e租寶的文章,恨得那叫一個咬牙切齒。”

  不穩定性應該是這個行業從業者的普遍感受,行業的銷售“精英”三天兩頭就會接到獵頭電話,面對高薪的誘惑説不動心肯定是假的,“畢竟出來就是為了掙錢的”,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用丁洋的話説,“你要老闆的錢,老闆就要你的命”跳槽後薪水高了,業績壓力也大了。

  除了維護好老客戶,還要拼命發展新客戶。一旦沒有達到業績考核標準,就只能拿底薪。

  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P2P行業的離職率目前大約在40%-50%左右。高薪背後並非是穩定,而是居高不下的離職率,丁洋笑著説“大家都想賺快錢,然後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越貪越容易被騙

  目標就是有閒錢的大爺大媽

  剛剛過去的一個月,P2P網貸平臺麻煩纏身,繼e租寶、大大集團遭查封,翼龍貸涉嫌非法集資被質疑,有利網又曝出2000余員工離職的消息。幾十萬投資人的平靜生活被這些平臺的兌付危機攪得雞飛狗跳。

  談及這些有可能“血本無歸”的投資人,丁洋的眉頭微微皺了起來,“我們這行主要的目標客戶就是有閒錢的大爺大媽,年輕人投資這個的比較少,有錢一般就炒股、買基金。只有大爺大媽們,聽著宣傳説的‘高收益零風險’揣著一輩子的積蓄就往裏砸。他們是真有錢,也是真膽大。”

  説大爺大媽們膽子大,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查詢P2P平臺企業的信用資訊,都不知道人家是不是合法的,就盲目的相信宣傳的高收益率。“有的平臺收益率都吹到30%,有點常識的都知道,這已經是在賭博了。”

  關於選擇怎樣的P2P平臺進行投資,丁洋一直在跟自己的客戶反覆説“5個不要碰”:地方性公司堅決不要碰;成立及運作時間不長的公司不要碰;收益超過15%的不要碰;註冊實繳資金低於5000萬的不要碰;沒有真正第三方資金管理,收你現金,直接刷你卡的都不要碰。

  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一直以來P2P公司詐騙、跑路頻發,龐氏騙局、非法集資屢見不鮮,一旦“踩雷”往往血本無歸。監管層面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繼P2P行業監管細則徵求意見稿下發後不久,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工商局開始暫停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註冊。

  業界將之解讀為P2P行業迎來“寒冬”。

  政策層面的監管趨緊在丁洋看來,是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P2P行業的亂象肯定會結束,但是不知道那時候我是不是還在幹這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