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56.6%受訪者直言網路輿論場長期被八卦議題霸佔

  • 發佈時間:2015-07-13 09:36: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隨著網路媒體的發展,大眾與明星之間的互動越來越方便。明星開始走下神壇,將生活的點滴分享給大眾,或自黑,或賣萌,常常引起一眾粉絲跟帖狂歡。明星們各顯神通“搶頭條”“搏版面”,大大增加了曝光率,網友享受了全方位消費明星的樂趣,也為明星的家務事“操碎了心”。一次又一次的娛樂狂歡正不斷引爆輿論話題。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移動調查終端和問卷網,對187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中,51.4%的受訪者直言現在各媒體平臺的娛樂類新聞過多,56.8%的受訪者認為青少年過多關注娛樂話題不利於樹立正確價值觀。

  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00後佔1.1%,90後佔25.2%,80後佔45.7%,70後佔19.9%;男性佔48.5%,女生佔51.5%。

  51.4%受訪者指出各媒體平臺娛樂類新聞過多

  在北京某國企工作的尹師瑩,自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基本上追看了各家衛視所有的明星真人秀節目。對她來説,雙休日就是綜藝節目狂歡日。尹師瑩説,她追看明星真人秀主要是想知道明星私底下是什麼樣,是否與他們在影視劇中飾演的角色有反差。看完節目之後,她還習慣去搜索微網志熱門話題,看看其他人怎麼評價節目裏明星的表現。

  調查顯示,57.2%的受訪者經常看明星真人秀節目,35.4%的受訪者偶爾看,僅7.4%的受訪者從來不看。對於網路上的娛樂話題,23.9%的受訪者會參與討論,51.5%的受訪者關注但不參與,24.5%的受訪者既不參與也不關注。

  追了近一個季度的明星真人秀之後,尹師瑩對這些節目的熱情逐漸冷卻:“真人秀節目太多了,在節目中,明星的每一個行為的含義都會被放大,甚至被刻意賦予某種意義。社交網站上,各位明星的粉絲和支援者們還經常為了維護自己的偶像互相攻擊。”

  調查顯示,51.9%的受訪者喜歡明星真人秀節目,23.7%的受訪者不喜歡,24.4%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説。對於以明星真人秀節目為代表的“消費明星”現象,37.2%的受訪者表示贊成,28.2%的受訪者表示反感,34.6%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説。

  “微網志上的實時熱搜內容不是熱播電視綜藝,就是粉絲頂上來的偶像動態。明星隨便曬個照、賣個萌都是話題,戀愛、結婚更是大新聞,夠粉絲狂歡好幾天。”喜歡刷微網志的彭晴晴感慨,除了一些較為嚴肅的新聞節目,其他節目中好像都有娛樂的影子。

  調查中,51.4%的受訪者指出現在各媒體平臺的娛樂類新聞過多,56.6%的受訪者直言網路輿論場長期被娛樂八卦議題霸佔,網路輿情成了網路“娛情”。

  54.0%受訪者認為經紀團隊的炒作是“娛情”洶湧主因

  是什麼原因導致娛樂議題受到大眾的過分關注?調查中,54.0%的受訪者認為是由於明星經紀團隊的炒作,47.1%的受訪者指出娛樂節目剪輯故意誇大矛盾以製造話題,45.3%的受訪者指出部分媒體在其中推波助瀾,45.2%的受訪者指出娛樂話題被人為操縱,41.5%的受訪者歸因于粉絲的盲目參與和維護。

  山西某職業學校的體育老師任強對記者説:“有一家衛視的剪輯真的太神了,利用拼湊的語言製造一些衝突感極強的情節,這期節目製造潛在矛盾,下期矛盾爆發,接著化解矛盾,把綜藝節目做得像連續劇一樣,不知不覺我就一直追著看下去了。”

  在彭晴晴看來,娛樂話題引起普遍關注是因為媒體上相關資訊太多,有的媒體直接把八卦新聞當成頭條推送。她告訴記者,有時為了避開娛樂新聞,她會故意幾天不上微網志,但是這個做法是徒勞的,網路編輯們會把明星的微網志拎出來編成一條新聞發佈,甚至配圖配視頻發成頭條。

  “‘消費明星’一直以來都是常態現象,綜藝節目和真人秀節目的出現讓娛樂産業又著實火了一把。”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王穎吉指出,網路上的公眾話題,一般情況下只有利益相關者才會參與討論。但是娛樂話題門檻低,人人都可以參與。而娛樂的輿論場背後,始終是網際網路産業、娛樂文化産業的一系列利益鏈條。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資訊就是網際網路的血液,如果資訊量降低或不再傳遞,網際網路産業就不復存在。娛樂産業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注意力經濟,普遍利用網路平臺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和時間,比如在微網志等平臺傳遞娛樂話題的資訊,讓大眾參與進來進行爭論,以維持自身發展。”王穎吉説。

  在受訪者看來,娛樂話題受到高度關注的原因還包括:網民的狂歡式參與(23.5%)、娛樂事件越來越具有戲劇性(21.0%)、公眾以此逃避現實壓力(16.7%),有的人希望獲得偷窺快感(16.2%)等。

  56.8%受訪者認為青少年沉迷娛樂話題不利於樹立正確價值觀

  尹師瑩對記者説,她很不理解一些粉絲為維護偶像在網上相互攻擊、破口大罵。在她看來,對於明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涉及道德、法律的話,大家有一個自己的判斷就好了,沒必要爭得天翻地覆。

  任強認為,網際網路出現以前,資訊擴散範圍和速度有限。現在有了網路,資訊量增大,傳播更加快捷,在網民的參與下,什麼事情都能放大,一件事情可以被不斷深挖,大眾好奇心不斷被激起。

  當下,參與“娛情”討論人中年輕人居多。青少年沉迷娛樂話題會帶來哪些影響?調查顯示,56.8%的受訪者認為不利於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36.5%的受訪者認為這不利於其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36.3%的受訪者認為“娛樂罵戰”會讓青少年受到網路暴力文化影響,31.3%的受訪者認為這會讓青少年不懂得尊重他人隱私,28.4%的受訪者指出娛樂狂歡過後精神會更加空虛。

  “網民的參與就是在打口水仗,爭不出什麼真相。”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大三學生韓佳欣認為,真人秀再“真人化”,仍然有“秀”的成分,明星給觀眾看到的言談舉止正是其希望呈現的個人形象,爭論真假並沒有什麼意義。

  王穎吉認為,網路傳播具有碎片化、匿名化的特點,本就不適合傳遞嚴肅資訊和進行嚴肅討論。“‘娛情’不斷擴散,最大的矛盾之處就是雖然娛樂産業的發展是以人的自由和正常生活為代價的,但是人們沉浸在消費娛樂明星的快感之中心甘情願。就像尼爾·波茲曼(美國著名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編者注)提到的,電視是‘笑容滿面的敵人’。如今網際網路這個個人化的平臺因為沒有了電視的把關人笑得更加燦爛,自然‘娛樂至死’的程度也大大地加深了”。

  “過度娛樂化的現象應該得到修正,但是修正非常困難,即使一定的行政措施也只能起到一時的作用,過不了多久娛樂産業和網路中的娛樂話題就會再次成為焦點。”王穎吉指出,大眾的注意力已經被電視和網路上的娛樂節目吸引,對於娛樂話題的討論和追蹤有了更多的興趣和需求,接著就會有相應的産業來滿足觀眾的需求。

  調查顯示,對於網路“娛情”氾濫的現狀,56.2%的受訪者建議對娛樂圈炒作行為進行規範,50.2%的受訪者認為應對娛樂類節目進行限制,45.2%的受訪者認為大眾傳媒應自我約束,44.2%的受訪者建議公眾理智參與,37.1%的受訪者希望社會創造更多高品質精神生活産品,14.5%的受訪者認為情況的改善可以依靠社會的自我凈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