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為“敗家娘們”正名:卡是刷了 錢花在了誰身上?

  • 發佈時間:2014-11-26 08:33:44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在大眾觀念和媒體宣傳中,女性常常被認為是消費的主力,是衝動消費的代表,被貼滿了“敗家娘兒們”“購物狂”“剁手黨”之類的標簽。然而,在這個“雙十一”,面對淘寶網571.2億元的成交量,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卻表示:“我可以保證很多女人是為孩子、為老公買的,為爸爸媽媽買的,女人挺厲害,女人比男人考慮別人多多了。”女性真的“敗家”嗎?花的是誰的錢?錢到底花在了誰身上?在家庭消費中,女性承擔著怎樣的責任?這種責任是否公平?其根源是什麼?本期,我們將對這一系列問題進行思考和探討。

  女性購物車中的性別不平等

  在電商及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中,11月11日被稱為女人們的購物狂歡節,男人們的“防敗家娘兒們日”。節前,各種防“敗家娘兒們”破財攻略在網上廣為流傳,從藏銀行卡、輸錯支付寶密碼到斷網、斷電可謂五花八門;節後,“雙十一”消費排行榜——“敗家娘兒們”哪家強火速出爐。

  然而,在這一切的背後,有一個事實卻被故意忽視——無論是平時還是購物節,女性的購物車裏的大部分商品都是為家人添置的,只有少數屬於自己。

  好友的姐姐每年都會守在電腦前搶購。今年,她給自己買了兩條褲子,給女兒買了玩具、衣服,給丈夫添置了鞋子、領帶,給父母買了棉衣、棉帽,近2000元的支出中八成都花在了家人身上。

  一位收入頗豐的高校教師5000多元購物清單上,為家裏購置的床品四件套和蠶絲子母被佔了大頭,共計4000多元;給兒子添置的18件日常穿戴用品逾700元;給自己買了一套茶具,只花了200多元。這樣算下來,她消費支出的96%都給了家人,只有4%是為自己花的。

  可見,無論是一般收入的家庭,還是收入較高的家庭,已婚女性購物都不單單是為了自己,她們為子女、丈夫、雙方父母付出的更多,卻被認為是“敗家”。為什麼女性需要承擔絕大部分家庭消費事務的重任?歸根結底是由於“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分工模式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在人們的觀念裏,男性屬於社會,而女性屬於家庭。家庭的重擔幾乎全部落在女性身上,一家人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都要操心,而在外打拼的男性則理直氣壯地當起了甩手掌櫃,別説很少想到為家人添置衣物了,有些人連去超市買衛生紙都不會。

  已婚女性承擔了沉重的家務,購物車裏塞滿了給家人的商品,可單身女性就是為自己購物嗎?答案是否定的,她們的購物車裏同樣裝滿了買給家人的商品。

  筆者朋友的閨密,她的男友是位離異人士,“雙十一”她給男友的孩子購買了200多元的零食,給自己的母親買了300多元的營養品,給妹妹買了500多元的鞋子,卻沒給自己買一件物品。

  筆者的閨密之前給母親買了兩套冬天的睡衣,這回又買了200多元的蜂王漿。她説母親雖然跟弟弟住在一起,但男孩子考慮得畢竟不那麼週到,很多生活瑣事需要千里之外的她來操心。

  由此可以看到,單身女性的購物行為與已婚女性基本沒有區別。女性平時的購物行為,無論是網上還是商場購物,很多都不是為了自己。透過女性的購物車,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男女在承擔家庭責任方面不平等的本質。給女性貼上“敗家娘兒們”的標簽,是罔顧事實,也是故意對她們所背負的沉重家庭責任視而不見。要知道,從尋找商品到一一比價,到選定合適的商品,確定顏色、型號,再到付款、收貨、退換貨,這是一項異常瑣碎而繁重的工作,它可能會耗費好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牽扯掉很多精力。如果每天都被這些雜事佔據,如何有時間和精力學習充電,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今天,“男主外,女主內”家庭分工依然佔據著重要地位,男性以工作忙、應酬多為由,以大丈夫不拘小節為藉口,將照顧家庭的責任與義務基本推到了女性身上,認為女人理所當然要悉心照顧家庭,一家人的衣褲鞋襪、床單被罩、油鹽醬醋等等一樣都不能落,必須考慮週全。家庭重任不應該是女人獨力在支撐,男女在家庭中的角色雖然不同,但承擔的義務與責任是相同的。不僅這些需要購置的家庭物品男性有義務去買,料理家務、照看孩子、照顧老人等等,男性也有著與女人相同的責任,家庭同樣需要男人的重視、付出與支撐。

  電影《教父》中有一句經典臺詞:“不顧家庭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男人要顧家,顧家從哪開始?就從分擔家務開始。而分擔家務,並不只是刷個碗拖個地晾個衣而已,將家庭購物清單上的物品分一半進自己的購物車也是一種分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