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年報披露高凈值客戶家底 私人銀行發展空間大

  • 發佈時間:2016-05-02 07:27: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程婕  責任編輯:張恒

  上市銀行去年年報目前已經全部披露完畢,數據顯示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銀行利潤增速普遍降至個位數甚至逼近零增長,而壞賬率一直在上升。在一片暗淡的指標中,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各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卻逆勢上揚,大放異彩。截至2015年末,有12家上市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強勁增長,而且增速都高於2014年。

  現狀:大部分私行客戶資産接近1500萬元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私人銀行作為銀行個人業務的塔尖,對客戶在本行持有的金融資産規模一向保持了高標準要求。

  2007年3月,中國銀行在中資銀行中首先推出私人銀行業務,這一年也因此被業界稱為“中國私人銀行元年”。一年後,中國工商銀行正式推出私人銀行業務。隨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銀行步入私人銀行陣營。

  2011年8月,銀監會發佈《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從監管層面首次對私人銀行客戶設置了門檻:“私人銀行客戶是指金融凈資産達到6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商業銀行客戶;商業銀行在提供服務時,由客戶提供相關證明並簽字確認。”

  根據北青報記者了解的情況,目前各家銀行要求私行客戶單月或單季日均持有的本行金融資産的餘額設立最低標準,基本分為600萬元、800萬元和1000萬元三檔。招行、光大、建行等銀行都要求最低達到1000萬元;工行、民生、浦發等銀行要求最低800萬元;交行、中信、平安等只要求達到監管的最低要求600萬元。一般而言,被統計的資産只限于在該銀行購買的理財産品和代銷基金等金融産品,不包括股票和房地産、藝術品等。

  根據年報披露數據推算, 雖然門檻最多只要1000萬元,但各銀行私行客戶的戶均資産都明顯高於門檻,大部分都接近或高於1500萬元。招行和浦發銀行的私行戶均資産更是超過2000萬元。

  聚焦:招行、工行私行管理資産首超萬億元

  根據年報數據對比,招行和工行私行管理資産規模首次超過萬億元大關,已經成為私人銀行業務的第一梯隊,並且優勢十分明顯。

  招行私人銀行一直處於業內排頭兵的地位。成立以來招商銀行私人銀行的客戶數量和管理資産規模都保持了每年30%-40%的增速。截至2015年末,招行私人銀行資産千萬以上客戶人數達到4.9萬戶,增長49.12%;管理客戶的總資産規模約為1.2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66.37%。招行私行戶均資産高達2555.31萬元。除了客戶人數這一指標,其餘指標招行都是國內私人銀行領域的NO.1。

  工行私人銀行去年的表現也同樣突出。去年末工行私人銀行管理資産達1.06萬億元,增長44.3%,高凈值客戶數量6.24萬戶,增長44.8%,增速居於國有行前列,戶均資産也高達1698.72萬。今年一季度,工行私人銀行發展勢頭不減,截至3月末,工行私人銀行客戶已經達到 74666人,僅三個月就比去年年底多了1.2萬人,管理資産規模也增至1.2萬億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5年各家銀行的私人銀行數據上看,“強者恒強”的現象已經有所體現。招行、工行等第一梯隊的私人銀行發展明顯較第二梯隊快很多。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私人銀行業務比較考驗銀行對資産的管理能力,客戶的流動性非常高,做得好的銀行會更容易吸引客戶,做得差的銀行想攬客戶就比較難。有錢人都願意將資産交給可靠而有實力的銀行,這決定了商業銀行私人銀行的“馬太效應”已經越來越顯性。

  分析:各銀行私行業務普遍逆勢上揚

  相比其他業務的增速放緩,各家銀行去年的私行業務都發展迅速,全部保持兩位數增長。有業內人士分析,這表明在國內經濟下行、其他渠道投資收益銳減的大環境下,私人銀行正在成為國內富人的財富風險避風港。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末,五大國有行的私人銀行資産管理總規模就已經超過3.5萬億元。除了中行以外,其餘四家國有大行的客戶數量和管理資産規模的增速都處於20%-40%區間,加速增長態勢明顯。

  2015 年末,建行金融資産 1000 萬元以上的私人銀行客戶數量增長 23.08%,客戶金融資産總量增長 32.94%;農行有 34 家分行成立私人銀行部,私人銀行客戶數為 6.9 萬戶,管理資産餘額為 8077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25.7%;交行私人銀行客戶較年初增長26% ,管理的私人銀行客戶資産達 4073億元,較年初增長39.97% 。

  同時,股份制銀行表現也不俗。截至報告期末,浦發私人銀行客戶數突破15000戶,管理私人銀行客戶金融資産近3000億元人民幣。光大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數2.4250萬戶,增長32.43%;管理客戶總資産2285億元,增長35.61%。平安私人銀行2015 年末管理資産突破 2500 億元,較年初增長 64%。

  關注:私行業務為銀行帶來多少收入?

  北青報記者發現,規模和客戶數量及其增速是多數銀行年報裏對私人銀行業務披露的僅有數據。私人銀行業務到底給銀行帶來多少中間業務收入一直沒有更多資料。

  去年這12家銀行中僅有3家披露了私人銀行業務對應的收入。其中招商銀行去年私行營業凈收入(不含信用卡收入)48.21億元,同比增長31.97%;民生私行去年非利息收入35.67億元,同比增長65.52%;浦發銀行私行貢獻業務凈收入超20億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此前很多高收益業務的對接資金都來自私人銀行,其中包括股票配資、股權質押、定增夾層等等,這些業務的收入利潤很可觀。同時,高凈值人群的客戶需求和普通銀行客戶還是明顯不同,業務的範圍和選擇會相對廣一些,甚至部分客戶會追求在安全性有一定保障上的高收益,這也為銀行帶來較大的利潤。

  觀點:中國私人銀行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此前,興業銀行與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發佈的《中國私人銀行2015:千帆競渡禦風而行》指出,2015年中國私人財富將達到人民幣110萬億元,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201萬戶,擁有約41%的私人財富。

  報告顯示,在過去三年中,中國私人財富規模年複合增速高達21%;儲蓄所佔資産比例逐年下降,預估2015年儲蓄所佔比率將下降到50.9%,股票、基金和信託等理財産品佔比升高。

  興業銀行副行長陳錦光指出,相比歐美國家,國內私人銀行市場處於起步階段。目前中國私人銀行業在高凈值人群中的滲透率僅為8%左右。高凈值人群希望獲得個性化、綜合化産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中國私人銀行業未來發展空間較大。

  波士頓諮詢公司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何大勇表示,歷經八年高速發展,中國私人銀行業在經歷了機構、隊伍、品牌建設的初創期以及依靠剛兌及高收益産品為王的高速發展期之後,已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