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萬億銀行委外資金攪動債市 監管部門接連摸底

  • 發佈時間:2016-04-08 00:43: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銀行委外資金在債市的規模已經大到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市場大幅波動的程度。”華南地區某大型基金公司分管固收業務的高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説。越來越多的銀行將理財資金和自營資金委託給外部機構管理,代替原本的非標資産。多家機構預計,約有萬億銀行委外資金通過信託、基金等方式流入債市。根據中國證券報記者對幾家規模差異較大的基金公司進行初步調研,基金管理公司近期固收業務規模均出現大幅增長,短時間內,銀行委外資金佔基金管理公司整體固收業務規模比重少則四分之一,多則二分之一。

  高速發展的銀行委外業務已經引起債市投資機構乃至監管層的注意。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近日證監系統對債市進行摸底調查,而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已陸續有多家不同的監管部門對債市情況進行摸底。多位資産管理機構資深債券投資人士均表示,後續不排除出臺一些規範銀行委外規定的可能,銀行委外若暫停或規模受限,可能將對債市形成衝擊。機構普遍認為,從需求來看,銀行委外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因此呼籲委外按照社保基金等建立完善的管理人篩選和風控體系,實現銀行委外業務的規範化發展。

  萬億委外資金涌入 監管部門接連摸底

  隨著信用風險暴露疊加流動性充裕,“資産荒”成為眾多銀行不得不面對的難題,越來越多的銀行將理財資金和自營資金委託給外部機構管理,代替原本的非標資産,以追求多元化資産配置和相對較高的收益,其中,大量銀行委外資金流入債市。

  據悉,委外業務起源於近年來城商行和農商行的理財、自營資金規模加速增長,但由於這些銀行自身投資團隊成長無法匹配,委託投資就成為一條重要的資産配置渠道。而後,股份制銀行甚至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也加入委外行列。“基本上所有的銀行都涉及委外業務,資金來源上理財和自營都有,通常是通過信託計劃、基金專戶的形式進行産品合作,也有一些地方銀行的委外通過投顧形式參與。銀行資金通過外部機構進入債市主要方式是結構化産品和直接委外,當前基本是以直接委外為主。”深圳一家大型股份制銀行人士説。

  “不少大型券商的銀行委外業務規模已經在千億級以上,銀行委外資金大部分流向債市。”一家券商固收部門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其所在券商的銀行委外資金規模在200億元左右,基本上投資于債市。

  根據中國證券報記者對幾家基金公司初步了解的情況來看,基金管理公司近期固收業務規模均出現大幅增長,短時間內,銀行委外資金佔整體固收業務規模比重少則四分之一,多則二分之一。例如國內排名靠前的某大型基金公司,其固收業務規模整體已經超過3000億元,其中銀行委外資金近千億元。另一家近期接連發行了多只債券基金的大型基金公司也透露,其2300多億元的固收業務中,銀行委外大約佔四分之一。這一比例在中小型基金公司或更高,例如華南地區某固收業務規模在200億元左右的基金公司,銀行委外的比例已經接近二分之一。

  “委外將是繼非標之後銀行理財收益的重要支撐,是各類機構搶奪的市場之一。”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部落格,微網志)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在新成立的基金當中,接受委外資金的基金可能已經出現在公募産品當中,即委外資金以一個戶來認購相關的基金。根據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的統計,今年一季度,可能存在這種情況的基金有37隻,規模從2億元到80億元不等。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2016年的理財收益率將進一步下滑,高收益資産的減少及到期對理財業務利差的擠壓將更明顯,理財對中(4.5%左右)、高(7%以上)收益率資産的追逐將更“饑渴”。2015年末,22萬億元的理財存量派生出的委外資金需求或已接近萬億元,2016年委外比例可能繼續上升,結合理財規模增長,委外需求可能會達到2-3萬億元。

  高速增長的銀行委外業務也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近日,有消息稱,來自監管層的債券杠桿調查表下發到多家基金公司,要求各家公司按上交所、深交所、銀行間分別統計債券持有規模和回購融資餘額。這也是去年底以來,自中證登、基金業協會、央行調查基金公司專戶和子公司債券杠桿情況以來,證監系統再次摸底情況。“管理層現在正在進行摸底、調研。其實之前也有不同的監管部門進行幾次摸底,找四大行、基金公司等了解委外的規模、杠桿。”華南地區某大型基金公司分管固收業務的高管向記者透露,政策出臺前通常會對業界進行摸底調查,類似于徵求意見,現在可能正處於數據蒐集、調研的階段,不排除最終會出臺一些具體的調控政策。另一位資深債券基金經理也表示,感覺到最近“有吹風的意思”。

  加杠桿覆蓋成本 風控務虛“粗放”發展

  對於銀行來説,委外的尷尬之處在於成本與收益之間的倒挂,而經歷了兩年債券牛市後,債券收益大幅下行,目前僅靠持有到期,債市能提供的收益有限。眾所週知,目前尚無哪家銀行打破剛性兌付,資金成本端居高不下,但委外的收益是浮動的,如果債市稍有下行或者被委託機構的投資能力不夠強,銀行需要自己消化其中的損失。目前銀行遇到的問題是,理財發行能力很強,但資金管理能力缺失沒能跟上。

  “一般來説,國有行和股份行都有自己的投資團隊,特別是債市。但對於中小行來説,缺乏投資團隊和經驗,資金主要交由其他機構去打理,對風控的把握也較為有限。主要投資去向還是債市,對銀行來説,資金安全和穩定的收益一直是放在最前面的,而債市風險相對可控,還是銀行資金的主要去向。但具體規模有多大,目前還沒有一個詳細的統計數據出來,”一家股份制資管部人士介紹。

  一位不願具名的銀行業人士表示,銀行委外基本上處於“看天吃飯”的局面,能否實現盈利則依賴於被委託的投資機構。尤其是中小銀行,如果對資本市場不夠熟悉,資金管理能力和人才缺失而理財業務擴張帶來委外規模巨增,可能會造成風控盲點。

  為了覆蓋高昂的資金成本,機構只能通過加杠桿為銀行委外博取較高的收益,這一點也與機構自身利益牢牢綁定。對於券商、基金等資産管理機構而言,委外的管理費並不高,一單業務在一兩百萬元左右,主要通過收益分成獲利。“目前一般協商的收益在4.8%左右,但這是浮動收益,只有超過4.8%的收益被委託機構才能進行分成。”上述券商固收部門人士表示,目前對於投向債市銀行委外資金,銀行理財端客戶的年化收益在4%以上的話,機構會適度加杠桿。“按照目前債市計算,沒有杠桿顯然達不到這個收益,一般杠桿在1.4倍左右。”

  從目前情況來看,在篩選管理機構上,銀行委外的風控環節很難落實。據銀行、券商人士介紹,銀行在找投資機構進行委外投資時主要通過白名單和指標評估方式。“跟銀行與私募合作方式類似,基本上每家銀行會有所謂‘白名單’,即以行業規模進行排名。”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委外業務的風控集中在前端,銀行一般會從公司規模、歷史業績以及操作風格會去篩選合作機構,對於後期的投資比例、投資方向、應對市場變化做出投資調整,可能由於對市場的不熟悉,銀行並沒有參與其中,全部交由被委託機構。

  有業內人士認為,集中于前端的把控並不能控制市場風險。比如相關指標不一定足以反映機構的投資能力,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後歷史業績也只能是一個參考。在業務操作過程中,銀行資管部門會注重考察投資經理個人,但在過風控關時,風控部門則會側重於機構名氣。

  時刻追蹤政策風向 呼籲委外規範化發展

  市場上陸續傳出的“央行將控制委外市場規模”等消息令身處債市的機構投資者不得不提高警惕。“雖然現在並沒有明確的説法要規範銀行委外,但我認為監管機構摸底的意味耐人尋味。”深圳一位債券基金經理表示。

  前述固收業務高管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今年的政策到底會怎麼走,未來會出什麼樣的政策,我們也不是特別清楚,這也是我們目前最想知道的。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持續密切地跟蹤委外資金的動向。公司也一直在和監管層以及我們的客戶進行密切溝通。”

  “從資金需求角度來説,現在支援債券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銀行委外資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人,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入這個市場也是支援債券長時間較低收益率的主要原因。如果今年發生一些政策面上的變化,比如説銀行委外資金的投資有收緊,影響到銀行資金做委外或是直接進入債市,對於債券來説,本身供給就有增加的預期,再加上需求下降,對債市可能形成很大的風險點。”該高管表示,目前銀行委外資金在債市的規模已經大到其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市場大幅波動的程度。

  中金公司分析師張繼強稱,委外模式是債市公認風險點之外的風險所在,“理財和銀行自營大量將資金委外,試圖將業績壓力轉移。委外及投顧通過定制化服務確實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但在這一過程中,杠桿和信用風險偏好往往得到了放大。在目前的利率水準下,必須需要向風險要收益。一旦未來信用事件增多,不少産品的底層資産受損,業績不達預期,會發生什麼情況?會否引發流動性和波動風險,值得我們居安思危思考和警惕。”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任澤平表示,對銀行理財、自營資金的委託管理業務高度關注,由於實操過程中委外業務杠桿和信用風險偏好常被放大,潛藏了巨大風險。央行會上專門了解委外情況,釋放的信號十分明顯,委外規模和股債結構化産品杠桿比例的限制可能越來越嚴。短期看,可能會引起市場波動;中期,控制委外會加大銀行自己配置利率債的規模;長期有利於防範流動性風險和降低系統性風險。

  事實上,基金公司等接受銀行委外管理機構也認為,考慮到銀行的資産配置壓力,未來派生出的委外需求將遠超目前的市場容量,規範銀行委外長遠來看是一件好事,“讓專業的機構做專業的事”。

  “對於基金公司來説,專業就是代客理財,在具體的投資上我們的專業性更強一些,銀行在理財資金募集能力、銷售能力上有很大的優勢,那麼銀行把資金募集過來做好大的配置,在細分領域選擇專業的投資人進行投資,這件事情本身是對的。不是説銀行不能做委外,而是要在明確的規則之下做。”深圳某大型基金基金公司副總表示,需要規範的是委外的過程。比如,如何篩選合格的投資管理人,篩選的過程和標準以及投後管理,都需要規範的措施;投資過程中的風控方法、投資效果的評價制度以及淘汰的機制,這都是未來銀行理財委外要規範的東西。“就像社保基金的管理一樣,大規模的投資需要有據可循,未來銀行委外的需求還會加倍增長,對於符合要求的大機構來説,這種規範化不是壞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