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製造2025:金融業有哪些機遇與挑戰

  • 發佈時間:2016-03-23 09:01:2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任春偉 孟慶江  責任編輯:胡愛善

  工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脊梁,其發展水準直接決定著一國的技術水準和經濟發展水準。歷史上每次工業變革都是由於技術的發展而引起生産方式的變革,都會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作為工業核心的機械製造業,直接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生産力水準,為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及國防工業等多行業提供技術裝備,是整個國民經濟和國防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是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是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製造業在世界發達國家的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份額。機械製造業的專業化、標準化、自動化和智慧化等技術的應用水準是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水準與科技發展水準的重要標誌。

  在剛剛結束的2016年全國兩會以及隨後發佈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多次提到“中國製造2025”,力爭做到“以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推進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促進製造業朝高端、智慧、綠色、服務方向發展,培育製造業競爭新優勢”。

  文眼

  作為資源配置的重要平臺,金融業具有服務和支援“中國製造2025”的獨特優勢。金融業可以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方式,通過降低企業杠桿率和融資成本來支援企業並購重組,幫助企業化解産能壓力和盤活存量,不斷探索和培育新産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通過服務企業激發經濟增長新動力。

  ——亞夫

  我國製造業面臨下行壓力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推進,中國已成為世界公認的製造業大國。近年來國內外發展環境錯綜複雜,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動能轉換困難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不僅不能為穩增長提供支撐,反而成為經濟穩定增長的拖累。製造業的生命線在於技術創新,在勞動力成本提升和技術創新乏力的雙重夾擊之下,製造業正面臨下行壓力。

  1、企業經濟增長乏力、出口訂單下降

  從國內大中小型企業發展來看,大型企業受益於國企改革釋放紅利,“一帶一路”和 “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影響,經營預期回升、發展前景看好。中小企業依然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困難,受困于經營轉型壓力,需要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為之創造有利的經營環境,通過簡政放權、結構性減稅、供給側改革等方式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提供優質的服務指引。從訂單需求方面來看,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趨勢表明內外需求依然較弱,製造業面臨産能過剩的壓力嚴重,未來經濟增長動力有待提高。

  2、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高端製造對外依賴高

  人口紅利被認為是造就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重要源泉,十餘年前受益於人口紅利,“中國製造”迅速崛起。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人工成本在運營成本中所佔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大,嚴重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令企業的生産處境日益艱難。過去多年中國以低端加工為主,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嚴重,雖然投資總額較大,但産能過剩嚴重;隨著中國人口紅利不斷減少,製造業逐漸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

  由於技術創新能力薄弱及缺乏核心技術,部分製造業企業技術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薄弱,缺乏技術創新的機制和優秀人才,自主開發能力薄弱,重大技術裝備對外依賴度高。據統計,國內機器人和高端自動控制系統的95%、高檔數控機床的90%、高檔數控系統的95%的市場份額被國外産品佔領。在重點裝備的核心技術上與工業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自主品牌明顯缺乏。

  中國製造業的整體素質和科技競爭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大而不強”的現狀更是被業界所詬病。中國高精尖製造能力缺少明顯,産品功能、品質、可靠性和工藝水準等多方面落後於工業發達國家。工業發達國家擁有大量基礎知識和通用技術的儲備,新興産業産品特別是中高端産品的最初市場都集中于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優勢新興産業的發展在技術供給和市場需求方面的條件也優於發展中國家。

  3、高端製造業人才匱乏

  中國進入工業4.0時代,將會遭遇相當程度的人才瓶頸,不僅要面臨高級人才匱乏的挑戰,還面對低端人力過剩的境地。高端製造業將極大提高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要求勞動者能夠處理CPS、物聯網大數據環境下的複雜問題,需要他們能夠進行抽象思考,從而創造性地面對挑戰。

  勞動者的素質是企業在工業4.0發展過程中最強有力的杠桿,資本將無需嚴重依賴金融杠桿,企業對公權力尋租的需求也將大大降低。勞動力素質的提高,除能增加勞動者的收入外,還能成為緩和貧富差距、拉動內需的關鍵因素。據報告,國內工程和金融方面的畢業生,只有10%左右具備全球化企業的雇用價值。雖然在理論知識積累方面佔據優勢,但國內大學生往往缺乏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技藝最高、紀律最優的流水線型工人,但工業4.0需要的是能看懂圖紙、能理解訂單要求、能調整機器參數和能修正錯誤誤差的創造性工人。“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快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構建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培養1000萬名高技能人才。

  “中國製造2025”遭遇哪些挑戰

  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推動中國邁入製造強國行列,2015年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的十年行動綱領,該方案以“網際網路+”為發展趨勢,以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領域,使中國製造業朝著智慧化、綠色化和服務化方向發展。

  儘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業得到長足發展,許多製造産品的産品位居世界第一,已是傳統意義的製造大國。但面對産業結構調整和分工趨勢越來越明顯的國際趨勢,精益化、協同化、服務化、綠色化和智慧化的發展趨勢正在成為世界製造業的發展格局,中國製造業在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中面臨多重挑戰。

  1、基礎網路設施需要改進

  要廣泛推廣CPS,必須建立能夠承載海量大數據交換的高品質寬頻網路,而目前國內的寬頻網路遠遠難以勝任,可靠性和覆蓋範圍對機械工程和自動化工程至關重要,國家需要投鉅資將寬頻網路大規模升級,從而大大降低網路的延遲時間,提高可靠性、服務品質、覆蓋範圍及性價比。

  2、國內網路安全需要提

  智慧製造極度依賴CPS、物聯網和大數據,在這些數據中往往包含智慧財産權和商業機密等關鍵資訊,如何在隨時線上、隨時可定位的垂直網路和平行網路中,確保數據不被濫用是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為確保數據安全,一方面國家需要完善相關網路安全的法令和法規,另一方面國家需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

  目前國家關於數據安全的法令法規比較模糊,無法對未來智慧製造所産生的海量大數據實現有效的安全監管。目前國內很多網路安全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以及數據安全的核心設備,都被外國公司所壟斷,網路安全前景令人擔憂。

  3、企業生産模式需要改變

  對大企業來説,智慧製造重點是圍繞設計、製造和行銷等環節,深化資訊技術的整合應用,提高生産設備、生産過程、製造工藝智慧化水準,加快工業機器人等先進製造技術在生産過程中的應用,培育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推廣智慧製造生産模式。

  對中小微企業,重點是進一步完善面向中小微企業的資訊化服務體系,解決中小微企業在技術創新、投資融資、人才培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難,降低中小微企業資訊化應用門檻,提高中小微企業資訊化應用能力和水準,增強中小微企業發展活力。

  我國金融業面臨的現實問題

  1、核心技術和産品自主開發能力薄弱

  在過去十多年裏,中國GDP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長,金融業充分享受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所帶來的紅利,通過規模擴張實現了利潤的快速增長,憑藉較強的壟斷性比較容易地獲得穩定的收入。金融業這種主要依賴牌照而非業務能力獲取穩定收入的同時也帶來了隱患,造成公司治理結構不佳,對專業能力缺乏重視等問題。

  從金融業軟硬體的建設來看,國內金融業大量核心技術和産品嚴重依賴國外開發商,金融業IT領域所需要的核心作業系統、數據庫、存儲設備以及財務軟體等較多依賴國外産品,可能導致敏感數據資訊洩露,帶來金融安全隱患。自斯諾登事件以來,國內相關部門發佈《應用安全可控資訊技術指導意見》,要求金融業在資訊技術上避免對單一産品或技術産生依賴。但國內産品在穩定性、技術相容性等方面與國外産品還有著較大差距。

  2、面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用戶體驗有待提高

  非金融機構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正在改變著客戶的金融消費模式,給金融行業帶來了嚴重衝擊。2013年以來,以餘額寶為首的理財産品為客戶設置了更加靈活自由的投資組合,其産品收益率設立之初遠高於銀行理財産品。這些網際網路企業利用它們所掌握的海量用戶數據,不斷推出個性化金融産品,滿足著金融行業標準化服務難以覆蓋的客戶需求,享受著“肥尾”效應所帶來的好處。這就迫使金融機構提高原有産品對時效性、便利性和個性化的要求,及時採取新技術手段來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消費習慣。

  網路金融的迅速發展改變著金融行業的價值創造和服務方式,也將考驗著它們的管理水準、客戶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需要它們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引導業務發展,並推動産品開發、業務拓展、決策支援和運營管理等多項業務發展,逐步形成金融行業不可複製的核心競爭力。

  網際網路企業正在改變著傳統的消費模式,逐漸形成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體驗為核心的生態環境,他們在用戶體驗方面走在前面,“餘額寶”、“嘀嘀打車”、“微信紅包”等一批體驗性好的項目得到了社會的普遍好評。金融業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是稀缺資源、擁有壟斷牌照,用戶體驗一度較差,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利率市場化以及國家政策的刺激,金融行業逐漸在加強用戶體驗,未來交互性好、中間成本低、操作便捷且用戶體驗好的金融企業將會受益。

  3、國家政策推動金融行業改革

  隨著國內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國內資本市場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能力將進一步加強,對優化投資結構、帶動民間資本投資和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都具有積極作用。去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國務院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通過降息降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2015年4月,隨著證券行業放開“一人一戶”的政策限制,直接影響著它們經紀業務的佣金體系,加劇券商行業競爭。銀行業同樣面臨因減少收費服務所帶來的影響,近期李克強總理多次要求商業銀行減少收費項目。但國內部分金融機構在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方面相對單一的問題凸顯,將導致潛在信用風險增加和信貸資産品質下降,部分機構將可能遭遇生存性危機。

  4、金融業缺乏應對“中國製造2025”的長期規劃

  網際網路界和産業界紛紛投入鉅資佈局物聯網,逐步向“中國製造2025”轉型。百度通過大數據技術和雲計算平臺佈局人工智慧,阿里巴巴在佈局電子商務上優勢明顯,騰訊利用其在社交關係鏈上的優勢佈局互動娛樂。海爾于2015年3月份對外發佈了工業4.0戰略實踐計劃,同時上線的用戶交互定制平臺和模組商資源平臺構建的互聯工廠將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將碎片化、個性化的用戶需求與智慧化、透明化的製造體系高效對接。華為公司以“創新ICT,共建全連接世界”為主題,發佈面向智慧城市、金融、電力和媒介資訊四大行業創新解決方案,力爭建立華為在IT技術上的領導地位。

  但金融行業還在面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中尋找突破,還沒有在“中國製造2025”中提前佈局。目前,以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為首的網際網路公司已經不是傳統的網際網路公司,一旦“中國製造2025”出現爆發性增長,它們不僅掌握“中國製造2025”發展的話語權,而且還可能進一步改變金融業。

  “中國製造2025”背景下金融業的機遇

  從歷史上看,工業革命為金融業快速增長提供了重要基礎,“中國製造2025”也將為金融業提供極佳的發展機會。西方發達國家的高端製造業正在向各個領域滲透,工業4.0和物聯網在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已經得到充分重視,它們帶給金融業的機會在於,與物聯網相關的高新企業需要金融服務的支援和新生代用戶需要不斷改善金融服務體驗。

  1、支援經濟轉型、服務實體經濟

  中國中小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特別是直接融資難一直得不到合理的解決,其中重要的原因在於金融資源在供給與需求間存在嚴重的錯配關係,部分壟斷行業可支配資金過量,同時最有活力的中小企業市場主體面臨貸款和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李克強總理在多次會議中強調,要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穩定性、連續性的同時,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援經濟轉型升級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中國製造2025”傳承了網際網路的基因,通過減少資訊不對稱,實現去仲介化和去壟斷化,降低生産經營成本,提高效率,改善用戶體驗。金融業要支援實體經濟轉型,在關注社會融資規模的同時更加關注融資結構,將資金髮放于效率較高、轉型較快的行業和企業,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提升經濟增長品質,並通過發行債券、股權和短期融資融券等多種形態的市場化融資工具籌集資金。

  圍繞“智慧工廠”,傳統企業將實現升級轉型,金融機構在此過程中可為企業打造量身訂制的金融服務方案,通過嵌入式金融服務,以點帶面地逐步向橫向和縱向延伸,形成全方位、實時的專享金融服務,通過全面、實時的掌握企業的各种經營管理數據來預判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發展趨勢,並實時計算企業的經營風險,確保金融機構的資金安全。通過嵌入式的深度服務流程,加強與企業的相互依存度,有效實現金融機構與企業的同呼吸共命運的共同發展。

  2、提升用戶體驗、增強用戶黏性

  網際網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數字化的興起正在深刻改變著客戶的金融意識和行為,客戶主動獲取資訊的願望及希望主導自我金融服務和投資決策的需求更加強烈,希望得到24小時全天候的貼心服務,並能逐漸實現更多網際網路和移動渠道的服務。在“中國製造2025” 下,金融業可以通過預測客戶需求,根據客戶變化情況做出響應,及時提供相關的解決方案,助力客戶實現目標。

  圍繞“智慧生産”,感測器、雲存儲、乙太網以及大數據技術等均是智慧工業化實施的關鍵要素,部分高新小企業作為新一代智慧化生産技術的供應商和使用者,也將因此而受益。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服務這些高新小企業,逐漸提高他們的依賴性和黏性,最終形成長期合作的感情基礎與智慧化服務基礎。

  “中國製造2025”將帶來金融業的智慧化提升,圍繞“智慧服務”,金融機構可在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服務産業提前佈局。通過訪問由各種智慧設備獲取的數據,物聯網銀行可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個人財務狀況説明,並實時更新。銀行還可以利用自身數據驅動的洞察來預測客戶需求,提供相應的建議、産品和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做出明智而穩健的財務決策。有助物聯網銀行成為客戶恪盡職守的管家、出謀劃策的顧問、以及無微不至的服務商,在提高客戶忠誠度的同時,提升附加服務的可能性,在服務客戶的同時獲得相應收益。

  3、佈局全産業鏈金融服務

  在“中國製造2025”體系中,可通過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整合現有物流資源,調動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使需求方能快速獲取服務,智慧化物流將緊密連接産業鏈的關係,使資金流行更加快速高效,地位更加突出。金融機構可提前佈局為智慧物流提供智慧化的全産業鏈金融服務,以産業鏈的核心企業為依託,針對産業鏈的各個環節,制定差異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標準,為企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城市公共服務將會因智慧城市建設而大大提高智慧化公共服務水準;物聯網的接入正在使智慧醫療和智慧健康服務成為可能,推動醫療健康産業的新跨越;污染源的聯網將使得智慧環保成為現實,環境污染將得到實時監控,推動環保産業大發展;車聯網將使售後服務變得更加精準、高效。金融機構以智慧化服務主動介入,更好地為智慧服務提供金融服務。

  4、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央提出2016年“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經濟任務,金融業應借機調整經營思路,拓寬創新理念,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積極作用。金融機構應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方針,支援産業轉型升級和企業並購重組,加大在高端製造業的金融支援力度,通過發行“綠色債券”、低碳證券投資基金、資産證券化等多種業務,通過提供高適配性的金融服務,創造新供給,釋放金融風險;同時通過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來支援高端製造業,通過市場化債轉股、發展債券市場、資産證券化等結構化直接融資方式降低企業的杠桿率,提高高端製造業“換擋、轉型”及“走出去”的能力,並通過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服務來提升金融機構自身國際競爭力。

  “中國製造2025”背景下金融業的挑戰

  在“中國製造2025”背景下,物聯網將使得商家和客戶的關係更加密切。金融業需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盟及合作夥伴的關係,利用其客戶關係,加強與其他服務供應商聯繫,根據客戶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為其提供相關的定制化服務。不同於傳統模式下商家和客戶的一錘子買賣關係,新形式下商家更加關注客戶的用戶體驗,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努力適應“中國製造2025”對金融服務的要求,加快推進自身物聯網化、深入推進智慧化轉型,加快提升金融服務的智慧化水準,不斷改善金融服務體驗。

  1、增強個性化服務業務

  個性化服務是金融機構面臨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主動求變的重要一環,在改善用戶體驗的同時逐漸提升用戶價值,不斷創造和提供超出用戶預期的專享金融服務,使原來的標準化、統一化的服務向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轉變。目前網際網路企業利用所掌握的海量數據,逐步將服務由支付滲透到小額貸款、資産管理、供應鏈金融等金融機構的核心業務領域,金融機構應及時應用新技術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消費習慣。金融業在面臨中間收費降低的情況下,應主動求變,通過提高增值服務來提升用戶體驗,增加業務收入。

  隨著牌照放開,混業經營是未來的趨勢。在“中國製造2025”體系下,物聯網的廣泛應用使得客戶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關係可以更加融合和深入,特別是嵌入式服務,為交叉行銷和綜合化服務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2、提升智慧化服務水準

  智慧化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而進行的,目前國內各大金融機構都在增強智慧化服務,客戶隨時了解行情動態和資金情況,並可用來消費。“中國製造2025”環境下,金融機構將通過客戶智慧手機等工具直接進行數據收集,實現數字化自動跟蹤,依靠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增強預判能力、提供客戶決策的準確性。金融機構通過使用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在客戶挖掘、産品開發、業務拓展和運營管理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從根本上改變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模式。

  3、提高實時化服務能力

  實時化是未來客戶對金融機構的基本要求之一,金融機構與用戶之間建立資訊共用機制,形成實時化的響應機制。通過CPS系統,金融機構跟蹤客戶的交易環節並獲取相關數據,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有效管控用戶風險,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金融機構高管層不僅可實時看到整體數據,還能根據需要實時查看用戶主要數據,增強決策的及時性。

  傳統金融機構最關注的是高凈值客戶,長期忽視普通大眾家庭,在渠道拓展發展中通常只關注發達地區,而忽視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金融機構需要對傳統核心資産重新審視,加強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逐漸實現金融服務的生活化、金融服務覆蓋客群的下沉和地域覆蓋的拓展等,金融業將仍繼續成為客戶可信賴的顧問、服務商和價值聚合樞紐。針對當前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風險隱患增大的問題,可通過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健全現代金融體系,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支援經濟轉型的能力,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作者單位: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THE_END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