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可轉讓功能鳳毛麟角 大額存單陷不溫不火尷尬境地

  • 發佈時間:2016-03-23 07:51:51  來源:東方網  作者:吉雪嬌  責任編輯:張明江

  利率較高且未到期可轉讓,一直是大額存單“吸睛”的兩大法寶。

  然而,從去年6月首次發行後,不及預期的利率水準令大額存單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尷尬位置,而未到期可轉讓功能的暫未開通更加加劇了這一情況。

  不過,近日記者注意到,有銀行在新近發行的大額存單産品中開通了“可轉讓”功能,對於大額存單而言,“可轉讓”時代的到來能否意味著其將引來新一波的銷售熱潮?

  “轉讓”可減少利息損失

  《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大額存單可通過第三方平臺轉讓,通過發行人營業網點、電子銀行等自有渠道發行的大額存單,還可辦理提前支取和贖回,以及辦理質押。而與定期存款和理財産品相比,這也被認為是大額存單最大的亮點。

  其中,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可以提前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實現提前兌現,而不至於損失利息,則是大額存單最大的吸引力之一。

  雖然去年6月,已有9家銀行發行首批大額存單,同期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的公開資訊已提到可以辦理質押業務。隨後7月30日,全國大額存單發行主體範圍從9家金融機構擴大到102家,而這些銀行多已發行了大額存單産品。但轉讓機制的懸而未決,讓“可轉讓”功能卻遲遲未能夠推向市場。

  這一情況在近期發生了轉變。春節過後,越來越多的銀行發行了今年首期大額存單,而其中,中途可轉讓功能的破冰成為了最大的看點。

  記者了解到,某國有銀行在日前發行的個人大額存單同步上線了轉讓功能。根據轉讓功能的設置,在該行大額存單還沒到期前,客戶如果急著用錢,可以找個下家一起到銀行辦理轉讓手續。轉讓過程中,轉讓價格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並確定,銀行只提供轉讓平臺服務,不參與轉讓價格指導。

  對照此前多數銀行大額存單提供的可提前支取服務來看,如果提前支取大額存單,投資者不得不面臨“按照實際存期滿足的最長期限産品利率靠檔計息”或“按活期存款利率計息”兩種情況,二者皆意味著較大的利息損失。而可轉讓功能實現後,這樣的煩惱將不復存在,由於前後兩名投資者合計持有時間與存單期限一致,最終獲得的利率並不受影響。

  吸引力尚有待觀察

  去年6月15日,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以及浦發、中信、招商、興業等9家銀行同步發行我國銀行業市場上首批大額存單。雖然是自主定價,但是9家銀行的動作卻出奇的一致,全都選擇了在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礎上上浮40%作為大額存單的發行利率。

  隨後,雖然從利率來看,各家銀行差別不大,對大額存單産品定價步調基本一致——較央行同期限定期存款基準利率上浮40%。但受中國人民銀行去年降息影響,目前在售的大額存單的利率均比首發“縮水”明顯。按照這一上浮比例,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分別僅為1.54%、1.82%、2.09%、2.1%。

  由於較低的利率水準,加之“30萬”這樣不低的門檻,曾被予以厚望的大額存單對於個人投資者們的吸引力也直線下降。不僅未能如期獲得“開門紅”,隨後的發行過程中也一直有些不溫不火。在分析人士看來,目前流動性持續寬鬆的大背景下,大額存單所扮演的角色是銀行資管産品線的補充者而非銀行理財産品的競爭者與挑戰者,因此較低水準的收益率合情合理的。

  隨著“可轉讓”功能的逐漸完善,大額存單是否有望重獲個人投資者的青睞?“當投資者出現緊急情況需要調用資金時,可以快速地在二級市場進行套現,且交易成本較低,這也是銀行理財産品無法比擬的優勢。”有業內人士指出。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提供可轉讓功能的大額存單尚鳳毛麟角。以恒豐銀行為例,雖然去年9月其內部人士就表示要“適時推出支援"可轉讓、浮動計息"的大額存單,在第三方平臺實現公開轉讓。”但目前仍未能實現。此外,目前大額存單在轉讓過程中亦仍有限制條件,下家須為銀行老客戶,比如客戶今年初購買了大額存單,下家須有今年初前在銀行開立的賬戶,才能順利過戶。“大額存單優勢就是在其可轉讓、流動性上,但是流動性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體現出來。”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此前指出,未來其流動性如何,是否會形成對理財的大面積替代,還是要看市場的接受程度。且如何未來理財産品也“可轉讓”,那麼二者將有可能趨同,有替代,也可能有融合。

  一位分析人士認為,可轉讓功能實現的背後,二級市場的培養還將有一個過程,不僅需要一整套機制,還必須要交易活躍才行。“目前投資理財渠道比較多,股票市場活躍,總體來看,對投資者有多大吸引力尚有待觀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