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兩融縮水2千億 銀行暗推1:3結構化配資抄底
- 發佈時間:2016-01-19 07:43:37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交易數據顯示,12月31日至1月15日,滬深兩融餘額已從1.19萬億縮水至0.99萬億,連續11個交易日縮水規模達2000億。
A股的震蕩行情正在與融資盤的變化發生新的化學反應。
在市場下行壓力之下,滬深兩融規模已進一步縮水至1萬億規模之下,而估值的連續走低,正在讓業內對兩融債權及其他相關收益權轉讓、ABS等業務的風險關注有加。
另一方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在股指連續走低的背景下,部分銀行開始降低對A股業務的風險評估門檻,有的股份制銀行則重啟結構化配資優先級份額投資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此前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口徑的該項業務受到監管限制,因此目前結構化通道提供方以信託公司為主,而部分比例已較此前的1:2-1:2.5進一步提高至1:3。
在業內人士看來,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準走低是當下出資機構提高結構化杠桿的主觀原因;但與此同時,銀行與信託公司仍然能夠開展結構化配資業務的根源,或仍與現行的分業監管體系衍生出的跨業監管套利不無關聯。
融資盤風險抬升
1月18日,滬深兩市指數雙雙再現“低開”。
當日開盤時,上證指數和深圳成指分別低開達1.39%和1.36%,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大盤自1月14日起連續三日出現的低開行情,不過午後大盤在成交帶動下企穩回升,滬指最終收漲0.44%。
雖然大盤最終企穩,但截至當日收盤,滬指仍較12月25日的“高位”累計下跌達19.34%。
分析人士認為,A股連續快速走跌過程中,連日跳空“低開”的走勢正在對融資融券、結構化杠桿專戶等融資盤的風控造成影響。
“大盤連續低開會導致一個問題,就是許多股票可能會出現跳空,也就是説在部分價格上是沒有成交的,這種情況對融資盤的風控容易帶來難度。”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表示,“因為融資盤要盯市,跳空的頻繁實際上是下跌速度的加快,這容易拉抬兩融、杠桿專戶的風控難度。”
也有券商人士透露,在A股市場連續快速走跌下,兩融業務的風險正在被予以更多關注。
“我們最近正在加強對兩融風險的關注,比如持倉股票出現正在靠近風控線的客戶,我們會提前打電話提示補倉。”北京一家國資係券商營業部經理表示,“不過因為兩融的杠桿率普遍不高,除個別客戶在風控線逼近前提早止損的,今年還並沒發生極端的爆倉事件。”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兩融債權存在收益權轉移、證券化等業務,因此其一旦出現壞賬還可能導致其他衍生業務出現連鎖反應。
“這輪融資盤受到較多關注的一個原因是,一些兩融債權是打包、證券化出去的,如果壞賬增多,這些風險則將出現擴散。”華泰證券一位分析師坦言, “這次是第三輪下跌,如果有融資盤是高位建倉的,那麼爆倉並非沒有可能。”
一邊是股指下跌引發融資盤風險擴散的警覺,另一邊則是滬深兩融規模在進入2016年以來連續不斷的縮水。
交易數據顯示,12月31日至1月15日,滬深兩融餘額已從1.19萬億縮水至0.99萬億,連續11個交易日縮水規模達2000億。
除兩融外,融資盤中存量的高杠桿結構化資管似乎顯得更加危險。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獲悉的一份權威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僅基金專戶(含子公司)口徑的結構化專戶規模仍達1.0015萬億,其中股票類專戶規模為3377.3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該部分杠桿比例通常較高,據前述數據透露,基金專戶(含子公司)中杠桿倍數超過10倍的達29隻,規模達59.29億元。
“之前的劣後端負責投資的結構化資管並沒有清理,而只是不能新增,所以這部分杠桿較高的存量是否會在股災中受到影響,存在一定的變數。”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中層人士指出,“但這部分風險目前來説是高於兩融的。”
1:3結構化杠桿或逢低挺進
在融資盤風險受到高度關注的背面,A股市場估值水準的下降正在被另一批杠桿業務的“寄生機構”所覬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部分股份制銀行日前已悄然恢復結構化配資的優先級份額投資業務,而杠桿比例也從此前的1:2、1:2.5進一步提升至1:3。
“現在正在做二級市場投資的結構化配資業務,杠桿最高可以做到1:3,銀行這邊負責出優先級資金。”江浙地區某股份制銀行分行人士透露。
而除該類業務外,在股指不斷走低下,部分股份行在二級市場其他類型的融資業務也出現了逆週期式的回暖。
“我們在找股票質押業務,折扣和價格都比較划算,結構做成質押式回購、股票收益權投資都行,批復完一週左右就可以放款,主機板、創業板、中小板都能做。” 華東一家股份行金融市場部經理亦表示,“現在還有上市公司擬定增業務,期限在1.5-2年左右。”
在其看來,二級市場優先級投資業務重新受到追逐,與A股深跌後的下行空間有限不無關聯。
“之前股市估值過高的問題正在被下跌所修復,以目前的安全墊來看,再度出現大跌的概率已經下降了,所以這類業務的風險有限,機會也就來了。”平安銀行一位人士分析稱。
據前述股份行人士透露,由於目前證監條線資管機構的結構化配資業務此前已遭到管理層的限制,因此其更多需同信託公司開展合作設立結構化信託計劃開展業務。
“目前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的專戶業務比較難做,特別是對劣後端掌握投資交易許可權的情況,目前已經被認定為違規了。”前述平安銀行人士指出,“所以可能性比較大的還是信託公司,但是因為配資系統已經不給介面了,所以自動風控做不到,更多要依賴於信託公司手動執行了。”
而在一位國有大行人士看來,銀行與信託公司間仍能夠開展結構化配資業務,其根源在於國內實行的是分業監管體系,而證監體系開展的去杠桿行動無法對銀監機構施加影響。
“主要還是分業監管,證監對券商、期貨、子公司的配資活動管的比較嚴,但很難對銀行和信託造成影響。”該人士稱,“所以證監條線在去杠桿,但其他體系的機構卻仍然可以做這塊的生意,除了信託公司外,保險資管可能也有一定的操作空間。”
但前述基金子公司中層人士認為,證監系統仍然有能力阻擋來自信託公司渠道的結構化配資業務,其方式之一是關閉開戶窗口。
“證監會可以管開戶,只要讓中登對結構化信託的資金來源、是否屬於配資等問題進行核查嚴明,就能堵住非證監渠道的結構化配資的入口。”前述基金子公司人士稱,“只不過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監管成本,而且真要把場外杠桿都拿掉,對於提高市場活躍度也是利空。”